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坛,菲茨杰拉德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他最享有盛名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从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两大方面,解析了菲茨杰拉德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一部极具思想深度与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作者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又融合了一些现代叙述技巧,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叙述,使之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就书中主要人物和其代表的原型人物进行比较和分析.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此作品。  相似文献   

3.
国内学术界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以下简称《了》)络绎不绝的关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盖茨比了不起的美国梦。分析故事情节以及盖茨比和黛西的性格和行为,并合理推理,就可以看出盖茨比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他的美国梦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是芸芸众生正常的、凡人的梦想,没有理由把它捧上神坛。凡"了不起"的盖茨比必了不起的美国梦的有很大的市场,且已经存在很久,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描绘了人们金钱至上、沉迷享乐的生活,叙述了主人公盖茨比的悲惨故事.该书以尼克的视角展开叙述,将盖茨比追逐个人的美国梦,最终梦想破灭的故事呈现在读者眼前.书中的尼克既是小说人物,又是整个故事的旁观者,和书中自私虚伪、沉迷享乐的人物相比,...  相似文献   

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人们开始把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汽车成了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在繁华掩盖下的是人们的精神空虚、道德堕落和两性关系混乱,《了不起的盖茨比》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6.
<正>《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成名之作,它最著名的标签便是描写了一个时过境迁的"美国梦"的破碎以及它所代表的现实意义和二十年代的美国现状,所以过了这么多年,它依旧是一本经典,被许多人阅读和研究。人们大多都热衷于研究文本里面事物的象征意义或者是主人公"盖茨比"和他的美国梦之类的,但是我想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探究盖茨比是否爱黛西,或者换一种说法,他爱的是黛西本人还是黛西背后的  相似文献   

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大量的象征手法运用在人物、色彩、意象等方面,作者通过该手法的运用表达了战后“迷惘的一代”对于美国的失望,对于失去传统价值、传统理想的忧患以及对于美国梦的幻灭的悲哀。  相似文献   

8.
9.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步美国的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该小说是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品,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社会下女性的悲剧生活,在小说中蕴含了对女性主义的研究。文中通过女性悲剧的人物形象,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真实的解读。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命运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从女性角色的负面形象塑造、对女性角色的惩罚处理、及叙述者尼克的褒男贬女的语气三方面来探索小说中的厌女倾向。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描述了上个世纪美国的社会现状,尤其是对战后一代年轻人的梦想破灭的揭示。本文通过分析色彩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色彩在这部作品中的作用,通过颜色在环境和人物刻画方面的使用,读者可以看出颜色的使用对揭示盖茨比美国梦破灭的主题起到的独特作用。同时,这些颜色伴随着主人公的描写由始至终,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这些颜色刻画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角色并深化了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2.
13.
面对非犹太人的迫害与异质文化的强烈冲击,犹太人仍坚定固守着自己的民族信仰,表现出坚定的格托精神。正是由于格托精神的存在,犹太文化才并未被湮灭,反而得以传承与发扬。艾·巴·辛格是当代著名的美籍犹太作家,于197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犹太人的日常生活,诠释了格托精神对犹太传统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以“国计为本”的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之后,职业运动员发展受限、体育事业发展不均衡、民生需求问题亟待解决等问题浮出水面.民生体育不仅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也受到了各项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事业从“国计”转向“民生”成为共识.为进一步推动民生体育发展,提出弱化竞技体育情结,重视民生体育发展;鼓励和支持“草根”体育开展;加快政策调整,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实现社会、社区、校园三方联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荀子十分重视个人修养,认为人的修养不单单是“隆礼重法”,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人格及道德的修养.荀子认为道德的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出“积”的重要性.荀子从人性角度分别阐述了学习中“积”的重要意义、经济方面“积”的实践价值以及政治方面“积”的治国之道.“积”不仅作为荀子“化性起伪”的根本,也体现出了荀子“积善成德”的道德主张.  相似文献   

17.
明末御史监军金毓峒在保定殊死抵抗大顺军,城破后于三皇庙内投井自尽,李雯为撰《保定府三皇庙节井铭并叙》.此铭是了解明清易代之际保定历史的珍贵文献,虽因大量化用经典之语,但都是巧妙地围绕关于"井"的典籍来写,又能紧扣金毓峒之死节事迹,故能意在言外,颇为耐人寻味,同时也体现了李雯作为清初"贰臣"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8.
身份认同是后殖民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眷恋》是英国小说家保罗·司各特最后一部小说,荣获了1977年布克文学奖。小说取材于七十年代,它的价值在于艺术地反思了殖民时期的英印关系对后殖民时期的影响。通过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巧妙地体现出这种关系的矛盾冲突。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析女主人公卢西自我身份的迷失和找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