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现阶段我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发展缓慢,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农民的就业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的权益问题,农民权益尤其是平等权缺失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法律根源。新农村建设要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为指导思想。维护农民利益首先要按照我国宪法和我国已经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从落实农民的平等权开始。  相似文献   

3.
对"三农"问题的一点政治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是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农民的人权(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是农民的利益问题,是农民的权利问题——是农民在国家权利资源分配中的地位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当前首要的是明确农民在国家权利资源分配中的地住,给予和保障农民享有充分而平等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给予农民以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维护农民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维护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重中之重。因此,应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6.
论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新型农民,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当代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培养新型农民,必须:第一,高度重视农民教育;第二,加强农民的政治思想竺育;第三,注重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第四,选择适合农民特点的教育方法。此外,在教育农民的同时满足农民物质等方面的利益等等。  相似文献   

7.
农民权益是农民生存、生活、生产的有力保证。当前,农民权益的行使、享受还受到较大的制约,农民权益处于一种相对缺失的状态。农民权益的相对缺失有制度、政策等各方面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了农民的权益不完整,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为此,必须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建设,保障农民权益。实现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新理论和新实践,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举措。“三农”的主题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农民素质,造就大批有文化、有技术、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而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是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提高农民素质的办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与农民就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体,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不再是农村的土地问题,而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影响农民就业的因素有很多,文章从农村教育的视角分析农民就业的现状,制约农民就业的因素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转型期中国贫困农民处境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期中国贫困农民群体处境艰难,表现在农民与市民的生活差距太大,贫困农民负担沉重,看不起病,子女大量失学等方面。农民创办乡镇企业、进城打工一方面是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摆脱农村贫困的生活。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不公平。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国家和社会应该关心和爱护贫困农民,把注意力集中到农民的教育、健康和发展上来;媒介宣传应该反映贫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民问题的理论探索方面,又有长足的进步。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农民问题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明确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并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掀起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同时,在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中,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和一切反对农民运动的思想观点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而,促进了农民问题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来看,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都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其关键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河南来说,任务繁重而艰巨,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农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奠基作用,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农民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农民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农民教育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得出对发展我国农民教育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农民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是推进农村社会转型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杭州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加大了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是推进农村社会转型和明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国外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重要的区别在于以科学技术实现对稀缺资源的替代,使农业由以资源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向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转变.其中转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我国是农业大国,是拥有8亿农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农民教育和农民素质问题长期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全面发展。因此,开展国外农民教育研究,尤其是研究世界发达国家的农民技术培训,对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民身份转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数亿农民的身份转化已成为关系中国现代化成败的重大问题。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独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使中国农民身份转化面临诸多困境。表现在: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难处境,造成了农民身份转化在方式选择上的困境;农民身份的被给予性和二元社会结构构成了农民身份难以转化的体制性障碍;农村流动人口难以实现对流入地的社会认同影响了农民身份的转化;农地流转的不畅也限制了农民身份的转换。因此,中国农民的身份转化,不仅有赖于经济发展的推动,更离不开农民自主性的发挥和国家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相继出台了各种惠农政策,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解放农民,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尤其重要的是把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使沉重的农村人口包袱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农民培训工作全面展开,从早期的绿色证书教育、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到近几年的新型农民培训规划,现代农业远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其层次多、规模之大、力度之强,都是前所未有的。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打下了基础。但是,从总体和长远看,我们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还满足不了我国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新定位,指出问题症结之所在,加大力度,采取措施使其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中唐诗歌中农民逃亡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诗作在农商税负比上观点有偏颇,这具体反映在农民逃亡的题材作品中。中唐反映农民逃亡的诗歌中,很多作品认为农民逃亡以后主要是去经商;农民的逃亡主要是因为新的税收制度。后来的文学研究者基本认同当时诗人的观点。事实上,农民逃亡以后主要还是做农民;新的税收制度是农民逃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相似文献   

20.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扩大就业——这是一个缺乏根据的悖论。我国社会结构变动滞后于经济结构变动,工业化中仍保留着庞大的农民群体,农民队伍未发生分化,此乃当前我国农民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必须尽快创新一种推动农民身份变革以逐步减少农民的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乃至整个市场需求,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扩大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