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我校建环专业的培养方案及目标出发,分析了石油高校建环专业开设气体液化实验的必要性。首先探讨了气体液化实验平台的建设方案。经过对比,液化流程选用单级混合制冷循环;从安全和经济性方面考虑,制冷剂选用R134a、R23和R14混合组分,液化介质选用CO2;考虑到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流程采用较高温区的氟利昂相变制冷工艺。接着又从安全、费用、占地、耗时等方面,对本科教学引进气体液化实验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在该气体液化实验台上拟开设的实验项目。气体液化实验的开设,完善了石油高校建环专业的实验项目,通过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气体液化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也向建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目标更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源动力,本文从"液化"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入手,以创新的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归纳重点与难点,精心设计,改进实验,创设条件,加强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 (华东版 )第 59页有一个演示实验 ,如图 1所示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液化时放热。通过实验说明 :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会液化 ,容器B的水温升高 ,说明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感到这个实验有一些不足这处 :1 .实验完成所用的时间太长。实  相似文献   

4.
以"汽化和液化"教学为例,以问题为导向、实验为平台、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物理观念,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思维与方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温度降到足够低或水蒸气遇冷才能液化。关于这一实验,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是这样做的:在烧杯里加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玻璃片的下面出现大量的水滴,水蒸气液化现象十分明显。但该实验只能让学生观察到液化现象,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水蒸气(气体)液化条件这一难点,因而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气体液化现象时较为困难。若将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既能直观地观察到液化现象,又能深刻理解气体液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1发现问题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观察水蒸气的液化实验时,发现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只能在水面附近观察到无色透明的部分,而在瓶口处出现了"白气"。这"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因此,实验会给学生造成"白气"就是水蒸气的错误认识。为此笔者利用身边的废旧注射器,自制了教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液化”一节关于压缩体积 ,可以使气体液化的实验中 ,教材采用的物质是乙醚 .笔者以为 ,乙醚无色 ,液化、汽化现象不明显 ,不易观察 ,而且容易挥发 ,有特殊气味 ,对人体有不良反应 .据此 ,笔者采用了将少量碘溶于乙醚液体中的方法来完成该实验 ,液化、汽化现象明显 ,效果较好 .一是碘溶于乙醚液体后 ,其气味大大减轻 ,降低了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二是乙醚的碘代物为桔红色 ,作为演示实验 ,学生极易观察 ;三是碘与乙醚混合后 ,所得的乙醚碘代物仍可随压强的变化而汽化、液化 ,且汽化时不会留下未汽化的液体 ,能很好地达到该节实验的目…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第一册 (人教版 )第 5 7页讲到 ,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如液化石油气是通过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 ,气体打火机用的丁烷气体 ,也是压缩体积成为液体 ,储存在打火机里 ,但是 ,有的学生提出 :“枪手杀虫剂”的药液也是液化现象 ,是通过液化后装在耐压筒中的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枪手杀虫剂”是气雾剂的具体使用 .气雾剂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液体细小微粒所形成的分散系统 .它的特点是粒子微小、表面积大 ,分布形成液体微粒的气雾 .它制作时 ,将物料和抛射剂 (如二氯甲烷 ,丙丁烷 )等 ,共同装在一个特制耐压的容器…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的学科,要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中了解物理现象并探究出物理规律,从而丰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汽化和液化》这一课例灵活地把汽化和液化的性质、沸点的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体验结合起来,通过动手实验探究,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点有了一个准确而全面的认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与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煤制油是一种是石油替代技术,在我国"富煤、少油"的具体国情下,煤制油工艺对推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煤制油工艺技术,在此基础上对煤制油直接液化技术和间接液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工艺要求和经济量两方面比较了两种煤制油液化工艺.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化学制备氯气实验的基础上,将适量氯气在常温常压下封装于安瓿瓶中,通过低温冷凝、凝固再升温,帮助学生观察到以下四个过程:气体变液体的液化过程,液体变气体的气化过程,液体变固体的凝固过程,固体变液体的熔化过程,拓展相关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封管实验法可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且便于实验重复进行以及循环展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小型撬装液化天然气实验装置的工艺流程、设备组成、工艺特点,同时结合实验分析了装置的实验性能。通过实验装置工艺流程及性能分析,说明该装置完全可以用于教学实验,具有非常好的实验预期效果。结合实验装置的特点和液化天然气利用技术课程的相关内容,设计了各类实验。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华东版)第59页有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液化时放热.通过实验说明: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会液化,容器B的水温升高,说明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相似文献   

14.
常压条件下,以丙三醇为液化剂,对小麦秸秆进行催化液化反应,制得低分子量的化学品.实验结果表明:常压催化下,五种催化剂对小麦秸秆的液化产率的高低顺序为:对甲苯磺酸>苯并三氮唑>锌粉>十八水硫酸铝>氧化钙,其中对甲苯磺酸的液化产率最高;温度为80℃、时间为90 min、对甲苯磺酸用量为丙三醇用量的1.5%时,液化效率可达40.15%.因此,对甲苯磺酸可作为小麦秸秆液化的有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1发现问题 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观察水蒸气的液化实验时,发现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只能在水面附近观察到无色透明的部分,而在瓶口处出现了“白气”。这“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因此,实验会给学生造成“白气”就是水蒸气的错误认识。为此笔者利用身边的废旧注射器,自制了教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代佳 《科学启蒙》2014,(2):16-17
正氦是目前为止已知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几乎不能和其他任何元素化合,常态下也极难液化,必须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才能液化。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是第一个成功把氦液化的人,被尊称为"绝对零度先生"。那么,究竟要冷到什么程度,氦才能液化?昂内斯又是怎样成功挑战这个低温极限的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奖励》2005,(12):54-5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分院,从事煤的直接液化技术研究已有20多 年,在液化催化剂开发上作了大量工作。 在863计划的支持下,煤化工分院建立了一套连续的催化剂制备中间试验装 置,完成了中间试验装置的连续运转实验,并在煤液化连续试验装置上对所开 发的催化剂进行了多次实验验证,就高效催化剂相关技术已申请3项发明专利, 2项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18.
液化石油气检测方法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检测液化石油气意义重大.介绍了液化石油气的主要质量指标,并从实际出发,就其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的关键项目(C 5 及C 5 以上组分含量、残留物、总硫含量的检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同时探讨了分析检测标准里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液化石油气检测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设计搭建了小型浮式天然气液化实验装置,介绍了实验系统的工艺流程、测试段设计、浮式测试平台及装置的工作参数,分析了该装置的特点及用于开放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并结合液化天然气利用技术课程的工艺流程,设计了低温冷剂降膜流动可视化测量实验、绕管式换热器壳侧降膜蒸发换热和压降性能测试实验、浮式条件下设备的抗晃荡设计和验证实验。该系列实验项目的实际开放情况达到了实验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沈菁 《现代教学》2014,(5):63-63
“模拟雨的形成”实验是为了让学生知道雨是经过三个阶段而形成的。雨的“原料”即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云,小水珠慢慢会聚成大水珠,形成降雨降落到地面。我通过这类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认识生活、解释生活,让科学渗入学生心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