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儒学中有许多关于人文关怀的宝贵思想,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对于人性的关怀,对于个人品质塑造的关怀,以及"以人文化成天下"的在教育过程中对人思想的关怀。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吸取先秦儒学中关于人文关怀的有关内容,着重建构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德性伦理。  相似文献   

2.
何为"人文"和"人文关怀"?"人文"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旧指对人规范约束和改造的诗书礼乐,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里的各种文化现象包含了一个特定人群共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蕴涵着人类的思想、情感与理性等种种精神成分。因此,"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但又难以确切指陈的概念,它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罗小玲  牛雯婷 《文教资料》2009,(26):116-117
中国传统儒学强调人的能动性,追求一种理想人格,重视人际关系中他人的重要性,体现了人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而这些关怀和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和西方当代两大心理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社会构建论心理学所提出的对人的看法相吻合.本文对此三者关于"人"的认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简言之即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谐班级建设要注重人文关怀。班级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尊重民主参与的平等权利、尊重个性、关注"弱势"、关注发展等。通过人文关怀促进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和打造和谐的班级人文环境,促进班级组织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人文关怀是对人无私、真诚的爱。注重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更是创造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人文关怀的深远意义注重人文关怀不仅是传承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泛爱众"的主张,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人文关怀,庄子、向秀、郭象提出了尊  相似文献   

6.
"人文"是一个内涵很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生命价值,主张以人的发展需要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 从人文的概念界定出发,中职校的旅游专业课无疑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因为从教学目标看,该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旅游服务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适当渗透情感,实施人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使他们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的实践和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等途径,使其成为既拥有一技之长、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具有健全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因而,人文关怀教育对提高旅游专业课教学效果,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入警大学生是鲜活的具有不同个性的人,这决定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融入,有助于入警大学生实现"两个转变",有助于提升入警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新时期强军目标的实现。拓展训练模式、互动模式、隐性教育模式是入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秦原始儒学极具价值的思想,是将社会和谐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孔子的和谐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难以实现的.柏拉图的和谐社会排斥个人选择等级的自由,压制个性的发展.奥古斯丁以上帝的至上性、普遍性消解了个性、人性.空想社会主义试图给予人们以人文关怀,但脱离了现实的物质基础,人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指出以人自身和谐发展为基础的一种最理想的和谐社会,充满着人性的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论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非常人性化的发展观,是在和谐中求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特征,与科学发展观一样,共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9.
人文关怀符合人的本性要求,体现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具有人文关怀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塑造学生的完善人格,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引导学生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0.
儒学虽然具有普适性,但其发展与诠释受区域个性和思想家的认识影响。泰州儒学是古代泰州儒学思想的总体称谓,其儒学个性充满了众多的本土因素。黄海、淮河、长江三水激荡为泰州儒学奠定了开放、兼容的自然基础。泰州吴头楚尾的区位和多次、多位的人口迁入为泰州儒学奠定了文化的交流基础,使泰州儒学增添了仁和与思辨成分。泰州发达的盐业经济和农业生产,也为泰州儒学奠定了品质基础,使泰州儒学充满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此外,泰州崇儒好学的传统为泰州儒学奠定了发展基础,也使泰州成为儒学创新极为活跃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立足现实的、具体的人,对以往哲学家关于实践的论析作了深刻批判和反思,并提出了超越性的实践观念。他在实践观中给予人高度的重视,其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归结于人,对人的主体地位、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作了论述,深刻体现了人文关怀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使马克思实践观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而趋向具体化,这恰恰是马克思实践观更具科学性的体现。对马克思实践观中人文关怀思想的回溯和探究,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学的生命观主要包括人我观、天人观和自我观,其核心观念在于“和谐”。就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冲突来说,儒学生命观能够起到启示作用;而在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儒学生命观具有积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制度管理是教育管理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教育管理效益提升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制度管理仍有许多不足,比如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现代高校教育管理中引入人文关怀理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潜力,提升他们综合素质。本文从"人文关怀"的概念出发,对人文关怀与教育管理之间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将人文关怀融入到高校教育管理中,希望现代高校教育结合人文关怀后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是立足于人的尊严、独立、自由的个性,给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关注,旨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它既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又是对学生进行感化和教化的有效形式。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十分欠缺。人文关怀的核心是进行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人文关怀”在理解上存在三个误区,即将人文关怀理解为关心学生生活、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和设置人文课程。这些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应该从广义上理解人文关怀,它涉及到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人的文化、人的心理等各个层面。大学的人文关怀应该具有五种指向,即自由探索精神以及对失败和错误宽容精神、复归人性、回归生活、彰显个性和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当今,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应从加强理念引导、突出主体保障、强化制度支撑、注重实践养成等方面,建构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观.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作为一个逐渐成长起来的特殊群体,提高其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理念。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是在创新主体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得到提升。而人文素养"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个性自由、思想解放以及对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高等教育的这种人文关怀是育人、育心、育德的全方位综合教育活动,是一种人与人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契合,它为研究生主体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源动力和价值引导,也是人文素养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学的人文特征是被多数学者肯定的,本文从先秦儒学的人性论出发,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深入分析了先秦儒学人性论的非宗教色彩,指出先秦儒学无论是在人性的提出,人性的修养,还是在人性修养的终极目标方面,都着眼于人和社会,遵循着人——社会——人的人类自我求新的发展精神和本质道路;并与此同时展开和印度初期佛教在人性论方面的比较。文章最后提出了先秦儒学在当今的发展出路,很(?)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既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很长一段时间,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人文价值流失、人文关怀缺失较为普遍,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昭示了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因此,如何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他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潜能.分析我国传统学校体育课程对人文理念的悖离,提出人文关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明确课程目标,增强课程目标人文性;把握教材载体,挖掘人文思想;密切师生关系;体现人文关怀;优化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增加人文关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