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卫东 《中国德育》2004,(12):34-35
不久前,有学校对全校600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在“最害怕老师说的话”一栏里,“明天开家长会”排在第3位。为什么学生这样怕开家长会?因为在学生眼里,家长会就是老师在家长面前对他们进行的批斗会、揭短会、告状会,往往父母开完家长会后要对他们实行“秋后算帐”,所以他们不敢、甚至不愿家长参加学校的家长会。于是,就出现了学生不通知家长、以种种借口说家长没空来、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家长会都是家长和教师的交流,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顾虑重重,他们害怕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家长打报告,说缺点。以往的家长会枯燥、乏味,很难发挥家长会的督促、鼓励作用,而且很难引导学生从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所以家长会一直都在开,年年开,开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效果平平。我一直考虑能否让学生自己当家长,来次换位思考,实现家长、学生、教师心灵问的沟通。因此这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就这样酝酿成熟了。家长会上学生自编自演的一个小话剧,而“家长”的真正身份却是学生自己。看时机已到,班主任赶紧出来调解:“这位家长,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物质的满足,他们更需要你的关心、理解、鼓励。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学校,开家长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每个学期至少开一次家长会。通过开家长会的办法抓学生成绩、抓学校管理,实现家校互动,让教育教学质量上水平,本无可厚非。然而,很多家长会大抵没能跑出以下的俗套: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名次;给前几名学生戴花发奖;成绩优秀的学生代表发言;成绩优秀学生的家长代表发言……排在前几名的学生兴高采烈、满面春风,他们的家长也洋洋得意,自觉高人一等;排在中游的学生则显得有些逊色,他们的家长或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4.
韩香霞 《生活教育》2009,(11):35-35
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相互沟通、共同商讨教育孩子方法的重要途径。不少学校开家长会,或是教师汇报学生在校表现。或是家长述说孩子在家情况。一开家长会,教师、家长在教室里开会,不少学生提心吊胆在教室外“站岗”。或是在家等待家长的“暴风骤雨”。这样的家长会以教师为主角、家长为配角,  相似文献   

5.
当了九年班主任,开了九年家长会,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缺乏新意,收获颇少。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淘气,开家长会时常常会感到尴尬,颜面无存;对于孩子来说,每次开家长会时总是心有余悸,胆战心惊。我曾在班内进行了一次小调查,70%的学生听说开家长会心情紧张,家长会后18%的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32%的学生受到严肃批评被限制活动。有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甚至谎称“父亲出差,母亲加班”来搪塞老师,不让家长开家长会。家长会本是一次绝好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相互交流、协调的机会,但它背负了太多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以至于加重了…  相似文献   

6.
家长会是学校、家长双方相互交流学生情况、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老师只有弄清楚为什么要开家长会,怎样开家长会,家长会才可能开得好。一个成功的家长会会使教育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家长会在家长和师生的眼里,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就是家长的会议。因此,一般开家长会,就是家长在学校开会,学生提前放学。可是,我们要知道开家长会的宗旨是什么:不外乎是师、生、家长之间,三方联合对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提升学习成绩的一次“会诊”。  相似文献   

8.
龚振 《师道》2003,(3):20-21
据调查,大部分家长害怕学校开家长会,学生更是以“今夜有暴风雨”来形容开家长会时的感受。究其原因,传统家长会一成不变的形式、报忧不报喜的内容、不被尊重的感受,是造成家长会如此尴尬境地的主要因素。要想使家长会真正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我想,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形式,给家长会变变脸。一、变只有家长参加为学生与家长一起参加过去,我们的家长会往往只请家长参加,成为老师的告密会、家长的挨批会。家长来时心怀忐忑,特别是后进生的家长,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走时常常是满腔怒火,急于回家收拾孩子。学生在家更是不安…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拿什么样的“家长会”给家长、学生呢?笔者认为将家长会转化为家长、学生易于接受的沟通形式,才能达到开家长会的目的。因此,必须改变思想认识,改变操作方法,改变家长会感情基调,改变家长会模式,这是开好家长会的“四驾马车”。1思想认识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学校开家长会本应该一起开,可是长春市某中学小学部六年级开家长会却分了两批,一批是排名30名之前的学生的家长,一批是排名30名之后的学生的家长。此举一出,便引起了众多家长的议论。(据《新文化报》)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以来,我都害怕开家长会,不知如何更好地面对家长。新学年第一次家长会尤为难开,与家长不熟悉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开会前,学生总是笑着对我说:"老师,您可不要告我的状哦!"这无形中也给我带来了压力。为此,每次会前我总得与其他老师商量、探索,给家长留下好印象之余,也要让家长们放心把孩子交给我。新生报到,我拎着学生的行李,送他们到宿  相似文献   

12.
那年我带实验班.学生学习基础都很好.某天开家长会,天很冷.家长大清早从各乡镇赶来.为他们的孩子捎来了大包小包吃的、用的东西.学生大口吃着家长捎来的美食,不耐烦地回答着家长的问长问短.却没有一人为他们的父母端一杯热茶!……  相似文献   

13.
学校开家长会本应该一起开,可是长春市某中学小学部六年级开家长会却分了两批,一批是排名30名之前的学生的家长,一批是排名30名之后的学生的家长。此举一出,便引起了众多家长的议论。(据《新文化报》)"学校的做法是在歧视学习不好的学生,学校这么做伤害了学生  相似文献   

14.
徐乃侠 《考试周刊》2012,(88):180-180
工作以来当了十一年的班主任,几乎每学期都开家长会,但回想起来总觉得缺乏新意,收获颇少。对于家长来说,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淘气,开家长会时常常会感到尴尬,颜面无存;对于孩子来说,每次开家长会时总是心有余悸,胆战心惊。有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甚至以“父亲出差,母亲加班”来搪塞老师,不让家长来开家长会。家长会本是一次绝好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相互交流、协调的机会,但它背负了太多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以至于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5.
赖建斌 《学子》2012,(10):57-57
家长会难开,这是班主任们共同的看法。家长会很容易开成告状会:在会上老师数落学生的不是。这种家长会让相关家长感到十分丢脸,回家拿孩子出气,又引发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满。导致学生因怕受责骂,甚至不通知家长来开会。家长会也容易开成责难会:部分家长由于各种原因疏于对孩子的管束,受到班主任的责难。这样会让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再遇到家长...  相似文献   

16.
高琪  张锐 《辽宁教育》2006,(9):26-27
教育的成功是家校双方共同配合的结果,教师在与家长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过程中,其中重要的方式是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实现与家长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空间。但在具体的落实上,形式化、告状式、提要求的家长会比较多,学生往往一听开家长会就心情紧张,有时会造成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紧张,会后也有学生被限制活动,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应该确立家长是教师合作伙伴的观念,探索适合的家长会形式,使之成为一座,心与心之间的桥,提高家长会的效果。就此,笔者对几种常见的家长会形式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家长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常听身边的老师说,开家长会是最头痛的事情。我则不这么想,我认为家长会是最能展示学生一个学期取得的成绩的时候。往往一个成功的家长会会使家长对老师有 一个重新的了解与认识。所以,开成功的家长会也成为我心目中追求的目标。在这方面自己做了一些尝试:总结起来就是开“五有型的家长会”。  相似文献   

18.
说句心里话     
又要开家长会了,我想让这次家长会开得有些新意。家长会前一天下午,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A4纸,让学生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并且可以用彩笔将信纸装饰装饰。学生的信很快完成了。我建议他们不要把这件事告诉父母,要给他们一个惊喜。孩子们小心地将信折叠好,夹到书本里。  相似文献   

19.
1.及早"备课",精心准备。开家长会前,我们要备学生、备讲稿、备课件、备家长。备学生: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情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召开家长会前班主任要认真分析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仔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备讲稿:家长会的讲话稿要把握好分寸,应以表扬为主,学生的不足之处可用希望的形式提出来,这样家长容易接受。备课件: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多媒  相似文献   

20.
庄泓 《教育文汇》2009,(12):25-26
家长会真的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教师说了算?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出席呢?这次高二(2)班的家长会我决定尝试着改变一下模式,开一次学生、家长、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总结汇报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