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于地球上的水陆变迁应当从远古时代起就是有所意识的,古词“沧海桑田”就是一个明确的印证。将近100年前,德国气象学家韦格纳根据地理学、古生物学等方面研究成果,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赋予“沧海桑田”新含义。韦格纳认为,在4亿年以前,地球表面只有一个统一的大陆,称为泛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虽然各大洲相距遥远,但其海岸线却可以相互咬合,好像原本是一块大陆漂移分开的,这就是大陆漂移。我们还知道是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大陆的漂移。但是100多年前的一些科学家却认为是地球的大幅度膨胀导致了大陆漂移,而且看上去还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3.
魏格纳以倡导大陆漂移学说闻名于世,他的学说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就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生物学、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对于生理学一样重要。他在《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部著作中,努力恢复地球物理、地理学、气象学及地质学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因各学科的专门化发展被割断——用  相似文献   

4.
大陆尖端向南指 自从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大陆的轮廓入手,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后,地球表面大陆形状的秘密似乎完全破解了,大陆在板块运动过程中分分合合,形成了今天地球的海陆分布.  相似文献   

5.
正魏格纳在大陆漂移假说中曾试着解释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地球自转会造成两种分力——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原本像船一样漂浮的泛大陆破裂,并与底下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分离,分别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但是,地球自转造成的这两种力实在太微弱了,根本无法驱动大陆在洋壳上滑动,所以大家并不认同他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德国气象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930)发表大陆漂移学说一百周年。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开启了20世纪地球科学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德国气象学家、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930)发表大陆漂移学说100周年。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开启了20世纪地球科学革命的序幕。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海洋地质学家H.H.赫斯(Harry Hammond Hess,1906-1969)和海洋地球物理学家R.S.迪茨(Robert  相似文献   

8.
月历     
《科学与生活》2009,(11):14-14
<正>2009年11月1880年,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诞生。魏格纳喜爱冒险,曾乘坐热气球参加耐空比赛,打破过当时的世界记录。他留意到非洲大陆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海岸线很相似,因此推测大陆原本是相连的,1912年出版《大陆与大洋的起源》,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相似文献   

9.
生物地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认为,从先前生物居群分化出的物种将沿着自身的进化轨迹演化。大陆漂移促成了这种分化机制。也许,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的独特动植物群对此提供了最引人注目的说明;大约9000万年前马达加斯加岛与南方超级大陆——冈瓦纳——分离开来,山脉隆起与河流形成都可以促成生物居群发生分化。而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使生物居群发生分化的障碍并不必定是有形的。  相似文献   

10.
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因病住院,他在百无聊赖地观望病房墙壁上的世界地图时,突然发现:大西洋的轮廓是相对应的。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突出部竟和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于是他想,当年的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一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由于漂移破裂后而最后分开了。但是,在当时魏格纳无法证明自己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只是在一年以后从别人论文里知道了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美洲有相同的陆生动物化石时,他才能肯定自己的发现,并于1912年在德国地质协会上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伟大的发现来源于运用了科学“移植思维”。由一件…  相似文献   

11.
关于地球海陆的变迁,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1910年左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到了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支持大陆漂移的证据,并在魏格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提出了板块运动学说(或称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所组成,而这些板块则是由地壳和最上部的地幔所构成的,厚约70~125千米,称为岩石圈。在坚实的岩石圈之下,是一层具有塑性、厚约250千米的地幔——软流圈,这些板块可以在软流圈上缓慢移动,并且各自消长,使得地球表面变成一幅板块大拼图。板块运动学说被科学界所接受,一种重要的证据,就是科学家在海底发现了地磁…  相似文献   

12.
地球的大陆一直在以肉眼观察不到的速度缓慢移动,运动的动力来源就是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地幔在地下的缓慢移动,带动了地表处的岩石也一起运动,每年移动的速度只有几厘米,但是经过上亿年的运动,就会使大陆漂移到数千千米的远方。这就是板块运动学说所描述的板块运动过程。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深刻的,它改变了整个地球的地形,让一些地方高耸入云,让另一些地方深不见底。板块运动还导致了地球物质的循环。例如,植物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动物以植物为食,动植物将气态的二氧化碳转化,最终,大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或者溶…  相似文献   

13.
讨论这个问题要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持怀疑态度。 1.板块既然紧密地连在一起,一个板块运动,它的周边都应碰撞,其它板块也应起连锁反应,如太平洋板块运动,相应的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都要动,碰撞是多方的,为何只有一方地震或火山。  相似文献   

14.
<正>1910年的一天,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卧病在床。他看着床对面的世界地图,有了很多奇妙的想法:为什么大西洋两边大陆的轮廓线是那样相似?几内亚湾能否填补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大陆轮廓?如果把它们并合在一起,是不是就是一个完整的大陆?1912年,在法兰克福地质学会上,魏格纳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讲演,首次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设,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和震惊。  相似文献   

15.
韩长代 《知识窗》2007,(9):53-5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青年科学家魏格纳在翻看地图时,忽然发现地图上的非洲大陆海岸和美洲大陆海岸的图形相似,在互相拼接后两块大陆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间隙。他设想,这两块大陆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由于某种原因,后来发生了“撕裂”,将陆地一分为二。这个假说,就是今天“大陆漂移说”的起源。  相似文献   

16.
直观思维一般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外界事物在人们大脑中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往往是人对事物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及触觉等。直观思维是开发人们创造思维的基础。有两个经典直观思维的例子:一是地质学家魏格纳通过看地图发现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第二个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池田菊苗在吃海带汤时发觉口感不一样,之后他在海带里提取了谷胺酸物质,发明了今天我们做菜调味的味精。  相似文献   

17.
直观思维一般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外界事物在人们大脑中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往往是人对事物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及触觉等。直观思维是开发人们创造思维的基础。有两个经典直观思维的例子:一是地质学家魏格纳通过看地图发现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第二个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池田菊苗在吃海带汤时发觉口感不一样,之后他在海带里提取了谷胺酸物质,发明了今天我们做菜调味的味精。  相似文献   

18.
据说一天,魏格纳观察世界地图,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互相对应,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正好可以拼合起来。他想,会不会是这些大陆本来是一个整体,后来才漂移分开的呢?于是,后来魏格纳便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但是,魏格纳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远非像这个广泛流传的故事那么简单。他为此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工作。为取得气象和冰川资料,他曾四次考察格陵兰,最后在50岁生日那天牺牲在那里。 1906年夏天到1908年秋天,魏格纳第一次前往格陵兰考察。在丹麦港,他饥寒交迫,只有用繁忙的科学考察来冲淡饥寒交迫的痛苦。并且,和他一同去的队长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们在南极发现了侏罗纪和白垩纪后期的恐龙化石,那时的南极大陆已经漂移到现今所在的位置,但那里仍生存恐龙,这太令人惊奇了。  相似文献   

20.
正尽管魏格纳接连打出"组合拳",力图改变脚下大陆的历史,颠覆传统地质学的根基,但他还是败了,《海陆的起源》在魏格纳生前未能终结旧地质秩序的统治。"大陆漂移假说之父"再次没入格陵兰的漫天风雪—格陵兰的狂想《海陆的起源》发行于1915年。此后,在1920年、1922年和1929年,这本惊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