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这是一个偷窥的时代,到处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窥视设备:针孔摄像机、红外摄像机等等,令人猝不及防.从公共场合到私人空间,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成为被窥视的对象.同样,你也可以去电子市场购买一套头盔的工具,摇身一变成为别人眼中的偷窥者.很前一阵子了,吵嚷得很凶的"偷拍光碟"事件,以及后来据此改编的电影,一下子把"偷窥"这个很地下的行为和很私密性的词语,推置到公众视野的前台,成为公众舆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2006,(2):43-43
《新闻记者》2005年第10期发表叶志明的文章《好奇、偷窥、狗仔心理与媒婆心态》对体育报道的绯闻化倾向做了批判。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个偷窥的时代,到处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窥视设备:针孔摄像机、红外摄像机等等,令人不及猝防。从公共场合到私人空间,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成为被窥视的对象。同样,你也可以去电子市场购买一套偷窥的工具,摇身一变成为别人眼中的偷窥者。由隐到显,使人们突然意识到一个偷窥时代的来临。个人的隐私相对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稍有不慎的话,属于自己私密生活的一部分的东西,就有  相似文献   

5.
忏悔与偷窥     
据学者研究,西方文化是以罪恶感为基调的。举个例,一个人逛超市,“不小心”往自己口袋装了一条口香糖过安检被揪了出来,若他想的是“上帝啊,宽恕我吧”而不是中国人常有的“别人会怎么看我”,就属于罪恶感。  相似文献   

6.
偷窥     
站在我旁边的女人,本来是面无表情的,忽然对着前面,做了个“原来是你”的手势。她的表情迅速脱离了“公交状态”,活泛了起来。那个被指的对象移动过来,车上人太多,我看不清她的脸,只听见一个甜脆的声音,应该是个相对年轻一点的女孩子。她俩热情地寒暄,那女孩说这会儿才回家,谁烧饭啊?女子答曰:老公。女孩说哎呀,你老公可真好。女子谦虚了一把,说长得丑。女孩说,不丑呀,我说一句话你别生气,就你俩站一块儿,真看不出谁比谁大!  相似文献   

7.
偷窥无罪     
每次看见A君打开电脑后就猫着腰双目呆滞盯着屏幕,时不时还半张着嘴,就差流啥喇子了,心里就一阵不自在,怀疑是不是他在别人家卧室里装了个摄像头之类的东西。其实,他只是在缓慢地下拉着QQ的拖动条。于是他的好友们像水经过筛子一样经过他的视线,偶尔拖动条有停留,跟着就是一声惊呼:“哇,小C和他男朋友好像分手了耶!”  相似文献   

8.
女性媒体从业者的优势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了解,目前,我国电视、广播、报纸、期刊从业人员数量在75万人左右(不包括互联网和出版社等单位),其中女性人数占总人数40%以上。她们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95%以上;平均年龄不到30岁。截至2007年11月底,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楚天金报,一线女性采编人员达45名,占采编人员总数的41%;而同属该集团的《城市情报》杂志,女性采编人员占采编人员总数的比例高达85%。  相似文献   

9.
陈力峰  左实  王晓娟 《今传媒》2007,(12):61-62
据了解,目前,我国电视、广播、报纸、期刊从业人员数量在75万人左右(不包括互联网和出版社等单位),其中女性人数约占总人数40%以上.她们之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95%以上,平均年龄不到30岁.如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楚天金报》,一线女性采编人员达45名,占采编人员总数的41%;而同属该集团的《城市情报》杂志(一份情感时尚类月刊),女性采编人员占采编人员总数的比例更是高达85%.中国的女性媒体人,已经为中国媒体撑起了"半边天".  相似文献   

10.
偷窥时代     
针孔摄像、窃听器,一时间似乎无处不在,偷拍事件轰轰烈烈。人们在被人偷窥的同时也在偷窥别人,这是一个让人失去安全感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偷窥启示录     
Spyware(间谍软件)像一把打开潘多拉盒子的钥匙,将人们早先对互联网所产生的所有忧虑一股脑的释放出来。网络下的新型商业模式是否合法、软件的垄断行为所造成的危害、不正当竞争所采取的“免费”手段,Spyware(间谍软件)让我们对互联网所带来的这一切,开始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12.
国内首档大型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以近乎"零差评"口碑赢得受众的美誉度,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本文拟结合精神分析学、传播学及社会学等内容,以偷窥视角这一独特视点,以受众为主体,分析《爸爸去哪儿》如何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3.
史永亮 《新闻世界》2011,(3):150-151
新闻报道是媒体呈现出来的一种事实,但是这种事实并不是由媒体单独完成,而是由新闻媒体和广大受众一同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和受众各有期待。如果一则新闻能够面世并且能够广泛传播,那么它一定是媒体和受众心理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陈治家 《当代传播》2002,3(5):60-62
长期以来,我们的不少媒体中存在着重宣传而不重宣传效果的现象,致使宣传不但达不到既定的目标,相反使受众对我们的媒体产生不信任感。本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分析影响社会态度形态和改变的几方面因素来讨论媒体宣传的有效形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周琼 《东南传播》2010,(3):65-67
电视传媒在社会性别角色观念的宣传和女性自身的形象塑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充当了一个重要的性别传播器。故电视应打破传播领域内的偏见和歧视,运用女性视角重塑新时期女性形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6.
“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早在上个世纪之初就已经提起,妇女的“半边天”提法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确定妇女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地位,不仅仅是物质上、精神上的与男性平分天下,更在于全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与大众传播媒介密不可分。在众多传媒中,电视在塑造女性方面担当了重要角色。它通过控制信息来传播、诠释、解读女性,形成对女性社会行为的隐性支配。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电视传媒观察女性的视  相似文献   

17.
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被Spyware(间谍软件)所包围,它们悄无声息的偷窥我们在网络上的一举一动,它们将我们的银行账号、企业用户的ID号码和密码传送给第三方。在我们还在为病毒、蠕虫、黑客所困扰的时候,Spyware(间谍软件)却早已在我们电脑安营扎寨。  相似文献   

18.
媒体受众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对传媒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受众地位的提升促进了传播方式的演变。媒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受众的心理及文化需要,研究受众心理的变化并制定出相应的互动策略,成为媒体战略研究的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媒体图像传播与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图像传播是当代社会文化的主体表现形态,当代人的文化实践活动和文化创造活动都与媒体图像传播息息相关,因而人们对媒体图像的社会文化传播的认知、观念、人格和心理表现各异。这就需要发挥人的能动性,正确处理好受众的认知因素、行为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社会文化功能的回归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受众心理与媒体分众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大众传播越来越呈现出分众化(或小众化)的趋势,任何一家媒介在关注广大受众普遍需求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受众不同的需求。报纸的扩版和广播电视中数字压缩技术的应用,使原有的媒介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使受众各类需求的满足成为可能。同时,这种分众化的趋势对广告客户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便于他们在目标消费群体感兴趣的媒介、版面或节目中投放广告,使其更为集中的投入获取更大的广告收益,这反过来又加快了大众传播分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