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本刊讯3月20日,北京交通大学第九届心理文化活动月开幕式在学校科学会堂举行。开幕式上,学校党委书记曹国永和校长宁滨通过短信,预祝本届心理健康文化活动月圆满成功。本届活动月从3月20日到4月20日,主题是"微笑,微爱,微成功"。围  相似文献   

2.
去年11月15日下午,重庆文理学院第六届“动感地带杯”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月开幕式暨“科技之光”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本届科技文化活动月的主题是“研究学术,启迪心志,挑战科技”。  相似文献   

3.
韩涛 《河南教育》2009,(2):51-52
21世纪初,回归传统、复兴国学的热潮悄然兴起,国学的价值和意义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同。“孔子文化月”活动的举办不仅凝聚了高校的人文资源和智力资源,而且为推动国学普及和经典教育健康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孔子曾为“隐”、“隐居”正名,这件事在中国化史上一直重障不显,致使人们认为他对“隐”的态度自相矛盾。孔子认为理想的隐性格主要包括三点:无道则隐,行义达道和安贫乐道。他以自己的一生行事,陶铸了这种理想隐的化性格。  相似文献   

5.
孔子编订六书是对三代文化的整合.六书代表着当时社会文化的大潮,孔子借此阐发自己的思想,是为了拯救衰世.孔子的编辑活动是一次思想重建活动,孔子文化是三代文化的增殖和演变.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而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完善。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素养形成的启蒙阶段,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情感特点,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运用比较感知、情感体验以及开展相关文化主题活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使学生领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孔子“游于艺”思想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于艺”是孔子政治失意后所采取的一种生活和心灵安顿方式,也是后世失意者医治心灵痛苦的屡试不爽的良药和文化艺术得以产生、兴盛的动力之一。孔子的“游艺”是朝着超越世俗、恢复自我的天性发展,庄子的“游心”则进一步要求摆脱一切世俗的、功利的、工具的羁绊,完全返回到人的本性,使心灵有着更为开放,更为广阔,更为纯净,更适合想象的自由驰骋和人格的自我张扬。因而,庄子的“游心”是对孔子“游艺”的逻辑展开,庄与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相兼容,共同对后世艺术家、文学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因为周公"制礼作乐"而被称为"礼仪之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非常重视"礼"。"礼"起源于保证人类生存繁衍的现实生活,是人类精神特性的产物,是文明和文化的表现。在孔子看来,"礼"不仅是外在的规范,更是"仁",也就是人性的要求。通过"礼",人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成就自我。"礼"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又引领人们走向更美好的生活,追求更高的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9.
《天津教育》2014,(21):120-120
本刊讯 11月9日晚,南开大学省身楼报告厅,灯光闪动、热闹非凡,300余名中外学生汇聚一堂,来自法国、日本、埃及、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的留学生们倾情演出,拉开了南开大学第三届国际交流文化周的序幕。副校长关乃佳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国际学术交流处负责人参加。关乃佳代表学校向本届文化周开幕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0.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调解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性格。西方文化对现实的否定精神也使其生命力长期不衰。东西文明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有自身的强大调节机制。中华民族文化是为现实服务的,西方文化则为理想服务,这与两种文化诞生的地理环境有关,受其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决定。然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就要突破这种决定和影响,各自在文明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文明之间的交流传播和渗透中寻找自身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新读写》2014,(4):F0003-F0003
一、活动主题让青少年读懂中国,使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承、代代弘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孔子的“德政”思想从三个方面予以研究、分析 ,以图对传统文化做进一步的挖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孔子"和"思想理论来源以及"和而不同"、"致中和"、"和为贵"三种表达形式,这是孔子"和"的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为研究孔子"和"的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一生的追求,也是其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此,学者们有很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理解。孔子儒家思想关注的中心是人,从人的本性出发,能更好地理解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精神。“克己”表现了人类的精神特性,“复礼”是遵循人的生存之道,“为仁”是去成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永葆精神的光芒,不断进行文化创造,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第七届教育科研论坛读书节开幕式暨教育科研论坛优秀文章朗诵会,日前在河南省新郑市和庄镇中心学校举行。在以《教育科研论坛》我爱读为主题的本届读书节启动仪式上,千名教师和大、中、小学生登台吟诵教育科研论坛优秀文章,吸引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2月21日至22日,由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阜阳师范学院主办皖北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淮河文化研讨会在阜阳召开。来自省内外的百余位学者主要就淮河文化的概念内涵、历史、地理、语言、文学、经济文化等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淮河文化的概念内涵研究自第一届淮河文化研讨会以来,“淮河文化”概念界定及学术定位问题一直是与会专家关注讨论的学术论点。本次会议在“淮河文化”概念与内涵的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进展。苏州大学的池子华教授认为既然有吴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等学术界说,为了避免歧义,…  相似文献   

17.
泱泱中华几千年的辉煌,一代代名师典范传道授业,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其思想、教法、人格无不深深地影响着后人。本刊于本期起开办“教坛风范”栏目,本栏目将分期介绍从古代、近代、现代各时期名师大家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或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等内容,希望读者从中了解名师,学习名师。  相似文献   

18.
孕育孔子学说的鲁国与晋国在历史文化传统上存在着的巨大差异,导致主张“礼治”的孔子对晋国历史文化传统及现实的叛逆性格指责颇多,表现出二者尖锐的冲突性。集中论述孔子“礼治”思想与晋国文化产生冲突的来龙去脉,从中可以看出造成战国时期开始的儒、法之争的历史前因。  相似文献   

19.
《中文自修》2011,(10):42
"和而不同"出于《论语·子路》、《左传·昭公二十年》曾记载了这么一次"和同之辨":齐侯说、只有据(齐侯大臣)跟我很和谐。晏子回答说,据也只是与你相同而已,哪里说得上和谐。擅长于打比方的晏子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也就是说,和谐就好像做羹汤一样,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再用柴火烧煮,厨子加工以调和,使味道适中,味道太浓就加水冲淡。君子食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格局,多种多样文化样式中,从影响力看,其主流大体可认为有三极。如将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看作世界文化的"两极",具有数千年传统、深厚根基及强大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可称为"第三极文化"。"第三极文化"植根于中国文明传统,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品格。它以倡导文化多元化为前提,尊重文化的差异,反对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世界文化必然在相互影响下形成多元共存局面。中国式的"第三极文化"以"和谐"为理念,践行创造,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身位置,自主适应时代变化,与其他文化取长补短,共建一套共同认可的秩序和守则,一起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第三极文化"是学术命题,更是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目标。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传播、资源整合是通往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