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潘秋雁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2):42-44
2005年《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上,发表了佟克力先生的《伊犁资料与研究综述》一文,对伊犁研究的重要资料的钩沉,做了相当的努力,给读者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对建国以来有关伊犁民族文化史资料的介绍,相当充实,比较系统。这是多年来读者一直期盼的文字,它的发表是很及时也十分有意义的。但细读佟文后,觉得还有些重要的资料未能收录介绍,有些言论似有偏颇之处,愿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2.
3.
周轩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3,32(2)
从曲折的两平准噶尔、平准中的英雄烈士、平定准噶尔的碑文、平准后的善后治理、对伊犁风物的吟咏五个方面,论述乾隆帝关于伊犁的诗文.这些诗文纪实叙事,抒情言志,既可当文学读,更可当史学读,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和深厚的历史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见证,是研究乾隆帝与伊犁乃至清代新疆历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无疑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4.
5.
“伊犁”地名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地理、历史、行政、人文环境等不同视角可作出不同的理解.我们在科研实践中,可将“伊犁”一词淡化为“伊犁地方”,不再去强调伊犁的地理四至,而是突出中心,淡化边界,使其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6.
厉声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7,(1):30-30
“伊犁研究”是《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的一个特色栏目,所刊发的论文涉及新疆伊犁政治、经济、历史、民族、人物、教育、语言等各方面,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地域特点,创刊廿余来,成果颇丰,对人们了解伊犁、认识伊犁起到了很大的推介作用。现在,将《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该栏目的论文选编成《伊犁研究》一书出版,我认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吴孝成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1,(4):37-43
通过一百多年前到伊犁考察、访问的几个外国人(拉德洛夫、马达汉和日野强)留下的笔记和日记.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对伊犁当时的边防守备情况、经济贸易状况,以及城市建设、交通、宗教、教育、民俗、民族关系等等方面有所了解。他们的见闻,尽管难免囿于偏见、先入为主、失之偏颇之处,但是可以弥补国人有关著作的阙失与粗疏。重温百年前伊犁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伊犁,激发起我们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固原青铜文化的发现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世纪末,发现、发掘和清理的各型青铜文化墓葬百余座,文化分布地点计有50处左右,使本地区一跃成为“北方系青铜器”分布和发现的稠密区域之一。7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就相关问题的研究范围及领域不断扩大,逐步向纵深推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学术研究需要拓进、创新,也需要反思、积累。当2006年的繁华与喧嚣尘埃落定之后,我们回首凝视,清点这一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创获与缺憾,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此,我们打算不自量力地充当一回“账房先生”,为2006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算一笔总帐。为了能更为详尽地展现2006年研究的繁富与收获,我们将分专题进行评述和总结,相关文章将陆续刊出。但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惟请专家、同仁谅解。也非常欢迎对这一课题有兴趣的专家、学者提供稿件。本期推出的是田广文博士对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的评述。2006年的戏剧研究波澜不惊,略显寂寥。但仍有一大批学者在辛勤耕耘,取得了值得珍视的成果。对此,田广文博士进行了认真梳理,并总结出了2006年戏剧研究的基本态势,而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意见。遗憾的是,由于条件限制,本文主要局限于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而对2006年出版的有关戏剧的研究著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今后陆续刊出的文章中,我们将尽量弥补这一缺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11.
赖洪波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7,(3):21-27
根据史籍档案资料,特别是新疆伊犁地方志书的记载,对清代历届伊犁将军职主及其任期变化进行考订,在此基础上拟定清代历届伊犁将军职主名表。 相似文献
12.
郑俊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69-72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极有影响的学者,朱熹音乐著述值得重视.本文从宋代学术思潮的主流和音乐文化的转型入手,分析朱熹音乐著述与时代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洞察形成其特点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3.
陈柏中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1,(1):55-58
伊犁这方水土和文化滋养了王蒙,充实了王蒙,也塑造了王蒙,给了他全新的人生经验,也使他的创作获得了一种新的境界和特别诱人的奇瑰光彩;反过来,王蒙又用他的创作表现了伊犁文化的无穷魅力和诸多特征,即用最鲜活、真切的形象表现了伊犁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用审美的方式抒写伊犁文化的持久魅力和流动不居,王蒙小说已成为一个时代伊犁文化全方位的写真,从而丰富、提升了伊犁文化,使人们以至世界更向往伊犁、了解伊犁、热爱伊犁。 相似文献
14.
彭修建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0,(2):36-40
乾隆时期,新疆伊犁九城的构建作为"边防与屯政相维"治理方针具体体现,从地理位置上,伊犁九城构成了新疆稳定的核心区及维系西北边疆,发挥着政治控制、军事防御及带动"屯城"经济发展的功能,对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区域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代以来,由于西北边地多失,伊犁九城由核心区成为边地,其城市原有的多项功能无法持续发展,新疆的城市核心功能区遂东移。 相似文献
15.
教育数据挖掘是综合运用数学统计、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技术和方法,对教育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数据建模,来预测个体未来的学习趋势。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个体的知识与行为建模以及学习趋势分析。纵观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近些年的研究趋势,逐渐将数据挖掘纳入其研究方法之一,这使得比较教育学有了更加广泛的研究队伍。对数据挖掘与运用的趋势对比较教育学科本身也带来了挑战,因为数据的可获取性与公共性巩固和加强了实证主义跨国比较与研究,而忽略了地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导致比较教育研究的"去情境化"以及"过于简化"。有鉴于此,比较教育学者应该充分把握研究对象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应该让单一研究范式过度主导自己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17.
赖洪波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8,8(2):26-40
伊犁塔兰奇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一支独特的重要民系。伊犁塔兰奇形成于清代,兴盛于民国时期。塔兰奇社会特色彰著,塔兰奇历史文化是伊犁地方多元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伊犁地方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对清代至民国(1760-1949)近二百年间伊犁塔兰奇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文化诸方面,进行初步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沈从文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梳理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有关沈从文研究的四个时期,特别是在第四个时期,沈从文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广度与深度有了极大拓展.从研究指向分析,主要集中于创作解读、乡土小说研究、作家时代研究、作品与人物形象分析、叙事学解读和比较分析等几个方面,但关于叙事学解读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与深化. 相似文献
19.
唐智佳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1,(4):50-54
主要探讨了清代伊犁地区多神崇拜的概况、类型,并以“关帝庙”为中心,论述了清代伊犁地区关帝庙的概况,分析了关帝庙设立的三个基本原因:统治阶级的推崇;清朝统一并治理新疆的现实需要;移民个人及社会秩序的需要。在伊犁地区,以关帝庙的兴建为核心的多神崇拜现象的出现是中原文化西传新疆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促进了中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曾少波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61-63
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妙玉的幽尼身份使她在《红楼梦》中没有多少露面的机会.但是,妙玉在小说中的角色意义是不容否定的.学界研究妙玉的论文也不在少数.这些论文分别从人物的形象、身世、性格、思想和命运结局等诸方面进行探讨和争鸣.采撷论争的成果,梳理论述的脉络,可以尽现艺术的光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