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章元 《学语文》2013,(3):21-22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伟大的田园诗人,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气节和归隐田园的人生取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并将继续影响着后人。陶渊明的人生意趣、价值取向明显有别于儒家的积极人世精神.集中表现在对官场的厌弃和对田园的向往。追求一种自由冲淡的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2.
在陶诗“鸟”意象中,高鸟、羁鸟、归鸟最能反映出陶渊明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高鸟”象征他追求与进取的少年时代,“羁鸟”象征他形迹拘役的13年出仕生活,“归鸟”则代表他淡泊闲选的田园生活。这三类“鸟”意象体现出了诗人不同时期所特有的生命价值取向:少年时期的他充满理想与抱负,立志要大展宏图;步入仕途的他看到官场的黑暗,在期待与彷徨中追寻退隐的自由;晚年的他追求真朴,崇尚自然,终于找到自己灵魂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3.
硕果盈篮     
对于“海归”来说,异乡的生活使他们已经深深的烙上了异国文化的痕迹,习惯了那种浪漫田园的生活方式。在国内,他们同样追求温馨、惬意,有品味的生活。对于诸如水果篮这样的小家什也越加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学史上,许多作家都通过自己的创作来缅怀古朴的宗法制社会,寻觅梦中的伊甸乐园。英国田园学多借“牧羊人”意象来阐释作家们对“爱情生活”、“田园世界”和“人品修养”的体悟,寄托他们的人生理想,表现他们对尘世纷争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其诗作和人品非常追求自然。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前后期的诗作,对其人生转折方式进行了阐述。陶渊明早年受社会时代的影响,以用世的态度在进取中求索,是一个有功业追求的“儒士”;后期追求自由退出官场,隐居田园,成了一个淡泊名利、自耕自足的隐者。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写出了不朽的华章,成为文学史上的“隐逸诗人之宗”。  相似文献   

6.
田园诗中的隐逸意趣与先秦以来的隐逸思想一脉相承,但又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追求一种可游可居的田园之隐。隐居田园是田园诗人们在既不能改变官场黑暗又不愿放弃人格理想时的被迫选择。他们逃避官场,却并不逃避人生,而是在田园生活中追求独立完美的人格,追求悠闲适意的人生,追求真诚纯朴的友情、亲情。  相似文献   

7.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抉绝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最深刻的哲学思考,陶渊明真正的平凡和独特在归隐之后。他的胸襟气韵、人格涵养使他的生命更成熟、更具哲学魅力。陶渊明也因此成为一个典范,以自然真淳的人生追求、躬耕自给的生活选择、松菊诗酒的淡泊之境,为后世建立了“真隐”的风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陶渊明的“醉”其实并不昏醉,王瑶所说的“并没有完全放弃了对于延年益寿的追求”也并不是其不昏醉的“更重要”原因。其不昏醉的真正原因应该从陶渊明的人生观念、身体状况、生活条件去分析。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鸟类”意象的诗篇。陶诗中的“鸟类”意象凝聚了诗人对新的人生理想和生存模式的探寻,是诗人在“天下意识”与“田园情结”、“归田之乐”与“穷困之忧”矛盾斗争中,经过寻觅、摸索、痛苦、彷徨、蜕变、超脱的心路历程之后才找到的精神家园。在他笔下,“鸟类”意象也就成为对自然追求的审美凝点,成为其自身人格力量的写照,也是我们透视陶渊明的淡泊情怀和心路历程,找到其返归自然而安然自适的的重要道途。  相似文献   

10.
章习友 《学语文》2011,(3):12-13
【教学目标】1.学习诗巾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2.联系作者生平及其它诗文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1.
“真”是和庄子人生自由的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真”就没有人生自由,也没有美的产生和存在。庄子“真”的美学观,是他的人生哲学思想的延续,是对礼乐文化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的批判,其实质是追求人生与“道”和谐的大美境界,对后代有着多方面的思想启迪意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具有自卑情结。自卑情结对他的人生追求、诗歌创作,以及田园生活等均产生了影响。具体表现为:推动他追求声名的高标准化、想象的完美化,以此获得对现实困境的超越和人生优越感。  相似文献   

13.
孟浩然、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视角有同有异。就其审美视角的相同点而言,二人都是从适性视角来描写田园生活以抒发乐享田园生活之关。就其审美视角的不同点而言,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孟浩然四十岁以后主要是从“人生归宿”视角来审视田园关,而陶渊明的一生几乎都是从“逃禄”视角来审视田园美;二是孟浩然多是以游观者的姿态从游观的角度审视田园景观之美,而陶渊明则往往是从“图存”视角去审视田园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不足万言。从题材和内容来看,大体可以分为咏怀、田园、哲理三类。其中重点描写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宜划人田园诗的,约30首左右。其诗歌具有“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苏轼《东坡题跋·评韩柳诗》)的魅力,随着时代的衍变,这种“素”的美愈来愈现出其光辉,倍受人们推崇。我认为,陶主体个人对“素”的审美追求,诗化了平淡素朴的田园生活,使得普通的农村生活具有了独特的“田同风光”之美学意义,这也给现代社会审美追求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青海教育》2008,(3):62-62
一、教育要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教育应当起到引导学生生活向前发展和提升及引导人们向往、追求和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教育不是回归而是引领和超越现实生活,即教育对于现实生活不是“回归”而应是“超越”;对于未来生活,则不是“回归”而是“引领”。二、教育应不应该回归生活世界。教育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抛弃当下的现实利益去感悟人生的意义所在和追求生命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田园情怀”是田园生活下的一种自由、闲适的情调,是一种走向自然、走向平常的心态释放。教育科研是生产力,而教育科研只有真正转化为教育行动才能体现生产力的作用。教育科研存在的“假、大、空”制约着其生产力的发挥,教育科研的神秘莫测更是让许多有志者望而生畏。教育科研的“田园情怀”是一种自由、闲适的心境下的悠然自得,回归“田园”土壤,走向本真自然,是一种本能的自我洗礼与升华,追求的是如诗如歌的“教育田园”生活,乐在其中,美在其中。  相似文献   

17.
把王维的人生追求、生活道路、家庭熏陶、独特的个性、思想信仰等诸多因素和当时社会的大背景结合起来,探究王维选择亦官亦隐生活方式的原因及给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实现美好人生追求的旗帜。本文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个规律”的升华、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的思想认识新境界,以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创立、完善和践行“三个代表”要求的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论述了“三个代表”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追求的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透视沈从文所描绘的“湘西”小说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与田园牧歌不相协调的忧郁的底调和一些与人性美不相协调的色彩和浓重的悲剧意识。本文紧紧抓住这一切入点,力图发掘这种悲剧意识与作家的人生经历的内在联系,探讨其内部精神的“失衡感”在作品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