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世界文学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威廉·福克纳具有较为关键的地位和价值,他的作品也被奉为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从结构关系上分析,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是具有密切关系的两部分内容。其中,伦理叙事的侧重点在于小说的伦理主题。威廉·福克纳的小说体现在南方历史、家族、种族等主题的描写上。叙事伦理则侧重于小说描写中叙事技巧的运用、叙事过程的呈现以及叙事形式的开展,合理的运用叙事伦理能够更加充分地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两者的紧密结合和关照是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典型特征。因此,在分析和体会小说精神及文化内涵方面,依托宏观上的这一思路,有利于更加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和体会威廉·福克纳小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血色子午线》和边境三部曲是科马克·麦卡锡创作的西部小说,奠定了他的当代美国西部文学大师地位。在麦卡锡的西部小说中,他无时无刻不营造和建构起一座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美国西部空间。本文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归纳麦卡锡笔下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研究小说中的空间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  相似文献   

3.
不同叙述视角的策略组合,在构建小说叙事伦理时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果。波伏娃小说对此叙述策略的灵活运用,勾连了情节线索。其中,第一人称内视角从主人公目前的角度表达了作者代表女性发出的伦理意图;限制性全知视角使读者与人物产生理智性共情感受;还有不同叙述视角之间的转换配合。这些叙述手段的交错使用都具有深刻的叙事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4.
著名学者申丹将叙事视角分为零视角(全知叙述),内视角,第一人称外视角以及第三人称外视角。以申丹的叙事视角理论为基础,笔者分析了麦卡锡西部小说的叙事视角。在《血色子午线》和边境三部曲中,麦卡锡主要选用了全知视角叙述和人物视角叙述两种叙事视角,对小说中的人物行动、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揭露,作者也将这两种叙事视角作为揭示作品题旨的重要方式。在仔细阅读麦卡锡西部小说的基础上,本文在零视角和人物视角叙事模式下分析探讨了小说中的空间叙事问题。  相似文献   

5.
《离婚》中有许多关于声象和听觉事件的书写,它们不仅极大地提升、拓展了小说自身的艺术价值和表意空间,在推动情节演进,强化、建构人物个性与心理状态,传达深层寓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折射出作家本人超越时代的思维特性和坚守传统的写作态度。但长期以来,受视听失衡现状和理论缺失的影响,老舍小说中的听觉叙事艺术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重“听”《离婚》,既有助于呈现文本广阔的探索空间,让经典焕发出新的活力,也有利于针砭学术研究的“失聪”痼疾。  相似文献   

6.
声音元素是《聊斋志异》近500篇小说中较为普遍的存在,在具体的叙事进程中发挥着对应的功能性作用。叙述者借助视觉易受遮蔽的特性及声音相互压制等特点以制造悬念,通过人物本己声音和外在声音来塑造人物,借助声音实现叙述的跳跃,营构拟真空间,并将其作为不同空间转换的媒介。这些声音元素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更是叙事环节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7.
《呼兰河传》呈现出独特的叙事样态,体现在叙事话语、文本结构、情感色彩等层面。萧红在时空关系处理上,让回溯叙事与叙事视角转换的功能在某种层面上表现出空间叙事的特性,反映出作者在缅怀家乡时所表达的复杂心绪。文章分析了萧红《呼兰河传》的叙事手法,探究其空间叙事在叙事话语、叙事结构及情感表达上所呈现出的独特特征,以此体悟萧红在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8.
对历史人物的伦理评判及对历史进程之形式合理性的批判,是内含于《三国演义》小说中的两大叙事话语。前者是由小说遵道奉义的叙事伦理所形成的一套话语,它所关注的是人物行动的价值合理性;后者则是一种以批判为职志的知识分子话语,它所关注的是政治权力的文化合理性和道德合法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以道自任的身份自觉和责任意识。《三国演义》在对“治乱无常”的慨叹和“天命”的敬畏、困惑中,深藏着作者对历史之非理性发展的深刻体察与反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与《听彗星无声地滑行》两部小说在叙事方式和叙事内涵两方面的比较,揭示出小说在叙事方式的现代演变过程中,主人公对爱情执着追求的一致性,从而探寻出张洁一直固守着的审美爱情观。  相似文献   

10.
《尘埃落定》中具有大量的民俗描写。小说通过对民俗的场景化叙事、民俗的文本构成和民俗的意象化叙事,使得民俗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一部分。民俗经过审美择取与变形,成为反观藏地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1.
在格非的先锋小说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叙事结构:"迷舟"式叙述、纯虚拟的叙事游戏和罗生门式的多重角度叙述。在格非笔下,生活是无中心的,存在是一个巨大的迷宫。他小说中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是孤立的一个个瞬间,他不提供对生活的整体性认识,也无意于总结历史的客观规律,他对历史的表现,往往成为某种"戏仿"。他的小说往往传达出这样一种认识:人生充满偶然,意外造就历史。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的童年叙事是他整个文学创作较大成就之一。鲁迅小说中的童年叙事以童年视角为主线,用独特的叙事手法描述了童年的难忘往事,表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理想化家园景象和作者对这种理想世界的现实寄托。同时鲁迅小说中的童年叙事也用冷峻和严肃的笔调,揭露了封建旧传统和旧制度对普通下层人民身心的迫害。  相似文献   

13.
张抗抗的小说《情爱画廊》以新颖的题材和独特的叙述方式讲诉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中的图像叙事是一大亮点。从图像叙事来分析小说中文本图像与叙事。界定文本图像的概念,对小说中文本图像进行分类概括。通过分析文本图像与叙事,从另一个角度更好地解读张抗抗的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4.
在《汤姆·琼斯》中,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遵循了道德建构原则。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简单介绍《汤姆·琼斯》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小说的叙事情节和体现的道德观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插曲式描写、史诗式叙述、戏剧性巧合这三个叙事策略的运用角度对小说的道德建构过程展开了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小说叙事与道德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都市小说北京叙事具有非理性的特征,这种或渗透或深潜着的非理性精神是其现代性表征的彰显。它的非理性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叙事情感的麻醉化,叙事情节的偶然化和叙事语言的工具化。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社会,网络文学已成为文学的主体,而网络玄幻小说在其中却占了相当一大部分比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类,却总难以被主流文学所认可,其文学的价值也值得商榷。因此,有必要对玄幻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深究其文化的背景和成因,分析出其受人追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刘小枫把现代叙事伦理划分为"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本文立足于"个体叙事",试图比较分析《爱,是不能忘记》与《上海宝贝》两个文本,以揭示后工业时代中自由叙事伦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敦煌变文》由于其故事内容的差异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叙事逻辑,不同的叙事逻辑又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叙事时空。《敦煌变文》的叙事时空总体来看呈现出强烈的超现实性特征,占多数篇幅的演唱佛经故事的敦煌变文,由于其叙事逻辑受到了佛教轮回思想以及三界空间的影响,其叙事呈现出了超现实的叙事时空特点,即便是演唱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敦煌变文作品,其叙事时序也往往不按正常时间的顺序,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叙事时空。  相似文献   

19.
底层书写是葛亮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母题.“温情书写”是葛亮的一大特色,叙事技巧的运用渗透着作者独具匠心的考量.儿童成长视角的切入显示出作者平等而真诚的创作姿态;“再现”和“讲述”的叙述模式,体现出作者的深情与矜持,同时也营造出若即若离的艺术美感;复合而舒缓的叙事时间,使叙事节奏缓慢绵长、温情动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叙述层次及视角。认为小说没有以全知叙述者的身份从头到尾讲述故事,而是采用了混合倒叙、多层叙述和多重视角的手段。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