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是一部既斗智斗勇又充满阳刚的文学作品,主要描绘的是男性之间相互斗争的故事.但在作品中也穿插了少许的女性,从作品对女性的描绘中,同样也可以窥见女性的光辉形象和女性的人性之美.作者在女性形象的隐匿与建构中,实现了人性的回归,体现了女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大量流传下来的畲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女性文化生活是其不可或缺的题材,由此可见,畲族人民对女性地位的重视。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女性文化生活的描述,塑造了畲族丰富的女性文化特征。畲族人民不再将女性视为次于男性的“第二性”,畲族女性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内都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较高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畲族女性文化生活的分析和对其文学作品的研究,讲述了女性意识在畲族的表现,并对畲族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大量流传下来的畲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女性文化生活是其不可或缺的题材,由此可见,畲族人民对女性地位的重视.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女性文化生活的描述,塑造了畲族丰富的女性文化特征.畲族人民不再将女性视为次于男性的“第二性”,畲族女性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内都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较高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畲族女性文化生活的分析和对其文学作品的研究,讲述了女性意识在畲族的表现,并对畲族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白鹿原》这部作品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叙述了传统女性生存的悲剧性故事,揭示了这一悲剧的根源是男权文化对女性生存的宰制。男性文化以拒绝的方式置女性于无我的他者性生存,在拒绝的接纳这一悖论的生存中男性文化对女性的霸权地位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这一拒绝的接纳成为作品中女性生存命运叙述的基本逻辑,使作品在叙述中获得了文化反思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自古文学作品中不乏女性形象,可在这些作品,特别是男性作品中,缺乏极具女性自我的形象。女性当然也有自我。男性自我与女性反吸收自我,这个原理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以至作家心中无处不在,理解了它,就能揭开矛盾戏剧冲突的源头。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角度理解,男性在社会中更加主动、独立、果断,与之相比多数女性则显得被动、消极,然而《嘉莉妹妹》与《云雀之歌》这两部文学作品却颠覆了这种看法,为我们展现出女性果敢、独立的一面。分析了这两部作品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对性别及其社会地位的非常规理解。比较了《嘉莉妹妹》与《云雀之歌》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她们的经历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她们身边都不乏多位男性角色出场。尽管西娅和嘉莉都被男性角色利用,然而她们最终摆脱了男性束缚,都以不同的方式获得了成功。从这两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传统观念中男女角色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在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受男权文化本位意识的影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免失真。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尤为严重。对福克纳短篇小说《花斑马》中的女性形象的解读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女性代表着时尚。对女性美的关注,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经》是我国女性文学史的第一页,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对女性的关注。这些篇章对女性形象、女性爱情、女性命运的描写,都折射出周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研究这种现象,对于了解那个时代的女性及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复仇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文化主题。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复仇主题算是一个常见的内容,而在这些复仇主题的作品中,尤以女性的复仇最为壮烈与惨凄。《谢小娥传》就是一片典型的女性复仇故事,复仇故事完整,女主人公女扮男装,复仇方式独特,体现反传统的复仇文化。  相似文献   

10.
二战以后,女性作家在日本文坛占据了重要地位,发表了大量描写发性自身的文学作品。《女人的幸福》《挽歌》《情困》是三个不同时期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文中的女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不同的命运诉求充分反映了日本女性追求自身解放,包括经济上、精神上、甚至是性的自由和解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述作品,在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述中体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以往的评论者往往忽视《森林》中男性话语霸权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忽略其美好的女性形象代表了男性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而在直子和绿子的选择中所暴露了男性叙述者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2.
在男权中心文化的社会里,女性从来都是作为与男性主体相对应的被动的客体而存在的,这种地位无疑也体现在文学作品当中。《亮剑》作为一部男人的戏,塑造的主要是男性英雄形象,女人只是戏中男性的陪衬,她们的生存目的是以所选男人为核心的,她们的生命价值的唯一依托点就是男性。女性主体意识在文本中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而这正是男性作家创作的惯例。  相似文献   

13.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真正的女性文学作品乏善可陈,但"十七年"的女性文学创作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茹志鹃的《百合花》和宗璞的《红豆》等。"文革"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关于性别的体验与表述在整体疏离中仍然有着潜在的表现和认同,一些女作家在万马齐喑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潜在写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女诗人张烨、灰娃、周陲、赵哲、柳溪等。应尽可能勾勒出这两个时期女性文学的全貌,在有限的女性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开展"辑佚"工作,"这才是一种既不失思想文化的超前性又比较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学术选择。"  相似文献   

14.
《里乘》是清代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涉及女性,这些作品篇目不仅单独以女性名字命名,而且在篇幅上不吝笔墨。同时,作者通过惩恶扬善的主旨,来批判男性的原罪。又通过女性在政治、科举,甚至性别文化方面的表现而颠覆了传统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使男性形象呈弱化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反男权书写意识。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多元视角关照女性形象,不难发现在文化观念演变的过程中,女性形象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中的女性在作品中的形象嬗变也昭示着时代和观念的变迁。文章通过剖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若干个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梳理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承载的特定时期民族文化价值取向,从而探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深刻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女权主义立场出发,通过对莎士比亚早期悲剧《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中两位主要女性角色拉维妮娅和塔摩拉悲惨命运及其根源的分析,试图揭示古罗马时期和英国伊丽莎自时代女性作为“第二性”和“他者”的低下地位。一方面,甘居从属地位的女性在认同一切男性价值观后将成为牺牲品被献祭于父权文化;而另一方面,试图争取与男性同等地位的女性又会引起男性的恐惧和厌恶而最终受到惩罚。作为男性的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女性嫌忌倾向,说明父权中心思想在英国伊丽莎白时代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7.
自文学诞生之日起,女性形象便成为文学表达不可或却的重要题材,《红楼梦》之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女性性格被推崇的侧面也不尽相同,这是一个不断开拓完善、多元化的文化品格发展过程。但是到了清代,随着文人审美标准的雅致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随之呈现出雅致化之倾向。《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是这种倾向的代表。她们出身于贵族,擅长吟诗作对,对于恋情追求高层次精神上交流,这种文人审美倾向与以往的文学作品有明显的不同,它是古典文学女性形象生命活力走向式微的先兆。  相似文献   

18.
因了兴趣的转移,其爱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由对古代男性作家作品的喜爱,转而对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的青睐。近年来,我先后拜读了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辉群的《女性与学》、谢无量的《中国妇女学史》以及谭正璧的《中国女性学史话》等有关书籍。之后深有感触。如若把男性作品比作大山,那么女性作品就像流水;如若把男性作品比作梅树,那么女性作品就是美人蕉。一有阳刚之气,一有阴柔之美。二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使得整个学园地丰富多彩,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是时代主流文化的产物,本文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出发,来解析两种意识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并以《简爱》和《苔丝》为例,来证明在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的不同立场上,所创作作品的截然不同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向珍真 《海外英语》2013,(16):207-208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作品《傻瓜吉姆佩尔》是美国犹太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因有论者认为在辛格的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男性,对《傻瓜吉姆佩尔》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甚少,然而女性人物埃尔卡在《傻瓜吉姆佩尔》中不仅是性别陪衬。她是深受犹太宗教以及犹太传统文化打压的犹太女性,也同时肩负了犹太社会赋予其更重要的人生使命。辛格在小说中所着力表现的不仅仅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犹太妇女无奈低贱的处境,更是在犹太男性社会中犹太女性存在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