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杰 《双语学习》2007,(12M):149-149
作文教学最大的功能是语言功能,作文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学生思想过程与结果。陶行知老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脑子,使之能思;要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说”。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引导、去开发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习作能力。这就要培养学生多种写作渠道。  相似文献   

2.
我们时常看到:智力水平相当的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竟然悬殊甚大;同一个学生,不同心态时的作文水平可能大相径庭;同一篇习作因习作情绪的波动,前后会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儿童情绪因素对于语文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瑶 《四川教育》2014,(7):77-77
小学生习作是最原始、最浅显的文字表达,它是幼稚的、初级的,甚至是错误百出的,需要真实经历由不通到通、由不好到好的提升过程.如何做好小学生写话指导呢?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习作兴趣习作需要创设一种游戏情境或游戏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孩子们在课堂上跃跃欲试,摩拳擦掌,都想着一显身手,这种心理活动的出现正是游戏写话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学习观察、体验生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2011版课标关于习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这样描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课标重视学生作文的基础积淀,明确了习作的要求:写作内容“具体明确”;语言运用“文从字顺”;表达技巧根据“日常”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关于“习作”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里明确地告诉我们习作教学也要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由此看来,教师能在有效时间内高效地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轻轻松松地习作,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探讨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岌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习作教学现状,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习作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基于儿童的视角写好评语。习作评语基于儿童立场,尊重儿童错误,关注儿童情感,承认儿童差异,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促使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然而,长期以来,“作文世界”却存在着“两怕”现象:老师怕教,学生怕写!如何让老师轻轻松松教作文,学生快快乐乐学写作,是我们作文教学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1.从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写作需要 (1)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有两个学生的背上各背着一个写在布上的字,原来他们在一比高低,看谁先看到对方背上的那个字。只见小对手一会儿你躲我闪,一会儿你进我退,辗转迂回……比赛激烈紧张地进行着。小观众们兴趣盎然地观看着,并情不自禁地为他俩呐喊助威。比赛结束后,老师问大家,这个游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习作教学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命题习作等现状,提出了“儿童本位的体验式习作探究”这~研究课题。这既是对传统习作教学的大胆颠覆,也是对习作教学应然模式的本真建构。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重现生活情境、打造活动文化、走进儿童天地,回归童真、唤醒童心、激起童趣。该课题研究,“儿童本位”是出发点,“情感体验”是途径与手段,培养儿童习作意识是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10.
习作是儿童表情达意、书写真我、洋溢灵性、激发悟性、张扬个性的生命活动。《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故作为儿童作文的教学者,要努力让小学生习作教学回归儿童本位,彰显学生作文的儿童天性。一、让习作与生活无缝链接回归儿童本位的习作课堂,就必须努力做到关注儿童生活,尊重每一个能够激发儿童表现欲望的  相似文献   

11.
沈华英 《山东教育》2014,(10):30-32
鲁迅先生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但是,很多老师都认为批改习作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按照要求,每一篇都要精批细改,写出眉批、总评,一篇至少要5分钟,50多个学生,得5个小时。每天批10本,得批一周。这一周的作文刚刚批改好,下一篇作文又来了。  相似文献   

12.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游戏着的人.对儿童来说,游戏不仅仅是玩,也是探索周围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引入游戏,但对游戏形式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游戏精神的思考.习作课上的游戏应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些形式,也不是仅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一些写作内容上的问题,而应该强调游戏精神融入习作教学.游戏精神是一种愉悦的精神、被认同并享受其中的精神,尊重规则并且向往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非功利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把教师当成唯一的读者,作文中情感虚假、内容空洞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要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习作成为他们愉快的精神之旅。 一、变革作文形式,激活读者意识 1.作文命题,指向读者。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眼睛,设计开放的话题,不仅便于学生拟定假想的读者,而且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如《我的心事》的读者指向模糊,学生看了觉得平淡无味,勾不起写作的欲望。一个学生说:“老师不如把题目换一换,我们可以把它改为《×××,我想对你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和学生讨论之后,新鲜的题目出炉了:《爸爸,您辛苦了》《×××,让我说声“谢谢你”》《×××,你冤枉我了》《妈妈,请你原谅我》《老师,你可曾知道》……这样的题目,读者指向明确,学生写起来有的放矢,就避免了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4.
典型性是文艺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它要求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 ,创造出能够体现社会生活某些本质规律的典型事件、典型环境和典型形象来 ,即所谓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条文艺理论原则自有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文学写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以此要求学生习作就显得不切实际 ,强人所难。因为学生习作属于练笔性质 ,不是文学创作 ,只要“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用表达方式写作。”(《语文课程标准》)就可以了 ,实无“典型性”之必要。但长期“为考而教”“为考而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儿童习作正被我们成人的思想与行动左有着、控制着!我们经常看到从学生笔下流淌出来的是成人版的“爸爸作文”——父亲在小学时就写过的作文,甚至是“爷爷作文”——爷爷小时候也是这样写作文的。  相似文献   

16.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二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原生态写作撤消了作教学中的人为框框,在习作内容上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价值取向,反映儿童真实思想、语言形态,体现儿童现实语言发展水平,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内容,自由倾吐,使每个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展现原生态的自我。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方面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段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体验越深刻。习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我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树立起这一新的作文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从单一的课堂、课本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丰富清感体验,为习作开启了一泓永不枯竭的活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使小学生的作文能够新颖和生动,具有其特有的个性,运用儿童“个性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一、在习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儿童个性语言的语感 小学习作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的个性语言。  相似文献   

20.
杨萍 《教师》2019,(18):9-10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学生在“看”“玩”“做”“想”的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向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