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好 《湖南教育》2002,(19):18-18
道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头戏”,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相当大的,可从教育的效果来看,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德育工作者对中小学德育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重德育知识的灌输,轻德育能力的实践,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重视道德教育的内化,尤为突出的是道德实践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显得十分薄弱。笔者认为改革德育实践模式有助于道德教育实效的增强。一、当代道德实践模式的理论探讨重视道德实践就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被动灌输”。德育工作必须是一种主动的教育过程,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对于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国道德教育的目标主要存在着“高、同、空”现象。“高”就是指道德教育的目标过于理想化,超越现实,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和中小学生道德实际;“同”就是指共同化,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严重地脱离了中小学生的年龄实际;“空”就是指德育目标一般化,缺乏明确要求和具体指标。目标的“高、同、空”势必带来道德教育内容的空洞。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是指形成人们一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际社会的实际情况表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和相对落后的道德文明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反差。尤其是中小学生出现了道德水平下降的趋势,更是令人担忧。本文拟就国外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国外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在倒退。日本60  相似文献   

4.
杜婷 《陕西教育》2008,(10):79-79
一、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及竞争、创新意识的形成 学校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及学校道德教育的地位,在学校中人们听到或者看到最多的是.“德育为首”“德育第一”“德育主导”等的口号或标语,这些都足以说明道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那么道德教育的内容都有哪些呢?实际德育内容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德育任务、当前的形势和青少年的品德水平确定的。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目标定位于少数社会楷模才能达到的高尚品德,存在要求过高的问题。德育目标定位应从强调“少数社会楷模具备的高尚道德”转变为“正直优先,兼顾高尚”,这种定位的理论依据:一是伦理学中德性论和义务论的分歧,二是教育中优秀和合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存在种种弊端,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仍在低水平、低效率的状态下徘徊。在教学评价体制中,一味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在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内容抽象,要求过远、过高的现象。我认为,德育应当淡化形式,注重实效。当前,应当强化做人教育。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在教育效果方面上存在着“瓶颈效应”。要突破高校德育效果的“瓶颈效应” ,就必须要转变德育教育者的观念 ,把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大学生追求发展、追求成功的需要结合起来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网络在高校德育中的积极作用 ,注重榜样示范教育 ,为人师表 ,强化道德实践教育 ,增强道德教育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记得一位外国学者讲过,道德教育的不够好是因为教育不够道德。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不道德现象",这种德育不是对学生正面的熏陶和积极的引导,而是违背德育规律,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势 ,人们经济利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势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不断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新的课题、新的机遇。这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解决德育实效性的世纪难题更增加了复杂性、艰巨性 ,传统的学校德育存在着缺乏整体化育人观念 ,目中无人 ,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大而空” ,“虚而浮” ,德育目标过高过大等弊端 ,使德育实践的有效性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笔者在此提出道德教育“四化”主张 ,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思路。一、生活化的内容生活化 ,是对道德教育目标、功能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实证研究入手,剖析了“人文道德教育在中小学遭受冷落”和“中小学学生价值观出现混乱现象”的成因。指出“道德回归”是不科学的设想,学校德育要走出低效乏力的怪圈,必须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巨大挑战。学校作为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担负着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使命,课堂教学又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语文课教学具有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在渗透道德教育过程中,应通过创设良好情境,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道德教育;协调智力发展与道德成长两大目标.实现教育效果“双赢”;创设互动平台,达到教师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互促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德育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现代技术与传统德育目标的“对接”。  相似文献   

12.
在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实践中,一些学生成为道德教育对象中的弱势群体。该群体存在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他们道德行为的“非正确归因”,道德环境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异质性以及教育评价中过于重视“易关注点”等方面。对此应加强道德教育主体素质,改善道德教育环境并防止“表格德育”泛滥等。  相似文献   

13.
德育内容指在学校开展德育时,用什么样的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及其思想体系去教育、培养学生,它是依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加以选择和设计的,是德育目标要求的具体展示,也是德育本质的直接反映。当前学校德育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体系,它包括哪些方面?结合学校德育目标和德育实践,我们认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内容的基本框架是五要素,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教育,进行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环境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法纪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法律观念和遵纪守法的品质,知法、懂法、守法.并且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心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咨询性教育和良好行为训练,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日本中小学德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发展的简要回顾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德育的国家。二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经历了逐渐完善、丰富的过程。战后初期,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废除了战前以军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体制。1947年,日本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以青少年的现实社会问题为中心,增设社会科,承担了战后初期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1958年,日本设置了专门的道德课,确立了德育课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作为独立课程的地位。1977年,日本颁发了《中(小)学德育课教学大纲》,确立了德育的目标和中小学道德课的三方面共28个条目的教学内容,标志着德育课程设置的规范化。1989年,日本修改了中小学教学大纲,将原来的“智、德、体”改为“德、智、体”,把德育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还对德育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自此,奠定了德育在日本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毛赞 《广西教育》2007,(10B):14-14
1.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高、大、空”,一提到德育,人们就理所当然地想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想到了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想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把“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德育的唯一目标,而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过分强调了德育的政治功能。其实,这完全是把德育的涵义理解片面化、狭窄化了。德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品质教育,更是对学生的道德、心理品质的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评价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它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定向、调节、激励、内省、肯定等诸种促进作用。传统道德教育评价存在着过于重视道德认知评价,而忽视道德实践评价的倾向。这种评价观违背了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教育的特性,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道德实践,造成了中小学生道德发展上的“知行分离”,甚至双重人格现象大量存在。新道德教育呼唤新的道德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生活中体验:道德教育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道德教育低效的主要表现在德育指导思想上的唯智倾向、德育目标过高、德育范围和内容过于陈旧、德育方法简单、呆板、德育评价注重文本考试等,从道德的起源、存在方式还是道德的价值来看,道德都不能离开人的现实生活,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道德教育必须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进行。同时,道德教育要以体验为其基本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但当前中学的德育却面临着实效性较差的困扰,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中学德育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在教育教学中主张知识多样性、情景性,强调教育教学的沟通、对话、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教育叙事方式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道德叙事更成为中小学道德  相似文献   

19.
马光  高小宽  吕亚慈 《考试周刊》2014,(59):150-15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在国家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新要求。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不相称,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要将法律法规的学习、关爱生命教育、社会道德意识教育融入到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大德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大德育体系”的研究,旨在廓清当前德育工作中对“德育”的简单化、片面性理解,以一种现代的德育理念来完整地把握“德育”概念。作者认为“大德育体系”中的“德育”超越了以观念养成、道德修身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德育观念,它涵盖思想(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多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