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报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理论分析,事件性新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离实际、生活、群众近。有人以为,深度报道和事件性新闻,二者难以兼顾。其实,深度报道也可以反映事件性新闻,是实现新闻作品叫好又叫座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人们不时有这样感觉,有些新闻,记者的报道也许是真实的,但受众则感到不可信、不可靠。这里就提出了一个真实性与可信性的关系问题。真实性与可信性,从对新闻的要求和效果上讲,二者是一致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能够达到统一的;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新闻真实性,是对新闻报道的起码要求。新闻的可信性,是受众对新闻真实性方面的一种心理反应。前者是从记者报道的角度看,后者则是从受众的角度看。为什么受众有时感到有些新闻不可信,原因不外有两个,一是有的新闻本来就是失实的;二是有些新闻虽然基本事实真实,但记者没有分…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关系与评价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关系与评价关系李楠新闻传播过程,从价值学角度看,就是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而对于这一过程理解的关键,即在于两大价值体系的中心:传者与受众。同时,由对这二者价值问题的理解,也可生发出对新闻传播过程中其他价值问题的理解。一、新闻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系统质是它的新闻性,那么作为子系统的副刊当然也应具有新闻性。有无新闻性,将决定它能否作为整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占居重要位置的有机部分而存在。另一方面,有无新闻性也影响着副刊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自身的功能与魅力。从副刊与报纸新闻的关系来看,要使二者产生最佳相干效应,即优化二者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二者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可体现于两个方面,一种是微观配合,一种是宏观配合,所谓微观配合即针对具体新闻的延伸补充,如结合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杂文、随笔、漫画等形式,对新闻的主题、意义加以开掘、加以强化,或对历史背景、有关知识予以介绍,予以阐释;亦可运用报告文学特写等形式对某些新闻人物作深层的、整体的反映。所谓宏观配合有两层意思,一是副刊的内容基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形式,对社会舆论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评论已经异军突起。报纸新闻评论作为传统主流,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二者在作用上都是一致的,随着时代进步,二者应求同存异,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6.
策划性新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闻策划与策划性新闻 “策划”本是广告学常用的术语,指从出点子到实施点子的过程。这一概念已悄然进入新闻界。“新闻策划”和“策划性新闻”已成为越来越引人注目的现象。新闻策划不仅挂在编辑、记者的嘴上,还落实在他们的实际工作当中。有人甚至将新闻策划称作中国新闻改革的“新的生长点”。伴随着新闻策划的发展,策划性新闻也从不自觉状态而日趋自觉化,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使之成为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不过新闻策划和策划性新闻尽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二者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新闻策划作为一种设计、一种决策和组织手段,贯穿于整个新闻活动的过程之中,大到整个报、台的风格定位、宗旨确立、栏目设置,小到单个专题的报道思想、采访思路、人员安排、采访手段的使用、版面或节目的设置等等,都属新闻策划的范筹。策划性新闻是指由新闻媒介规划设计、促成事件发生发展并予以报道的一种新闻类型。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指导性是指新闻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性。新闻的贴近性是指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受众生活现实及其思想感情的远近距离。二者都是新闻的基本属性,都是随着新闻本身的产生而产生的,是新闻所固有的。它们在表现出来的时候,只有程度上的强弱之分,而不存在“有”和“无”的问题。虽然指导性和贴近性都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坦如果认真地考察起来,在某一条新闻中,一张报纸中,或一个时期里,二者却很难较好地并存。而这一现象在  相似文献   

8.
王天毅  高瀛 《新闻窗》2010,(6):52-5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并非事实本身,而是对事实的报道,是新闻报道者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报道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时新性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时宜性是宣传价值的要素之一,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特性如何统一于新闻报道实践?本文认为,时新性与时宜性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在我国新闻体制下,关键是寻求时新性与时宜性的平衡点,探索二者合一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02,(5)
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既有相同 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新闻采访的真实性、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上,二者是相同的。在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方式、采访程序和报道形式上,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摄影采访报道不同于文字采访报道的地方有以下6点: 第一,到现场去。摄影采访的现场性要求记者必须在新闻发生时或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直面新闻事件,记录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特定的形象瞬间。而文字采访不一定要求记者都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能在更好),他可以直面现  相似文献   

11.
价值分析正确评价新闻价值,能促进新闻作品产生显著的传播效果。新闻报道者根据新闻价值量的大小选择新闻事实,正确认识和估价新闻价值,可以扩大新闻的覆盖率,增强新闻作品的社会影响。因此,评析新闻价值是传媒评论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在我国新闻学界,往往将新闻价值税为事实本身的属性,把它仅仅归结为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等要素。那么,究竟由谁判断这些要素呢?评价者只能局限于报道者的主观范畴。其实,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  相似文献   

12.
毛江凡 《今传媒》2016,(6):33-34
深度报道,是指区别于常规或一般性新闻报道,以深度调查、理性分析等新闻手段,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揭示事件背后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而事件性新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突发性、贴近性、时效性,即老百姓身边日常发生的事情。有人认为,深度报道和事件性新闻,二者难以兼顾。其实不然,深度报道做得好,策略得当,不仅能推进事件性新闻的良性发展,也是实现新闻作品创新求变、叫好又叫座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一起笔者亲自参与的新闻案例为样本,来阐述事件性新闻在深度报道中的策略与思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媒体责任与民族意识是国际新闻报道中经常会被提及、看似毫无关联的两种报道准则,但从国际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方面来看,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从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最早涉及主体之间关系、提出认识论领域的主体间性开始,媒体责任与民族意识之间的关系也找到了一个哲学层面的解释.作为二者存在主体的"新闻工作者"和"一国之国民"在国际新闻报道领域中凸显出了强烈的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也便成了解决国际新闻报道中媒体责任和民族意识发生冲突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通常认为.决定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及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人情味。这些要素一方面内化为新闻事实的内涵,一方面又外化为新闻事实的检验尺度,即成为新闻传者取舍新闻事实的重要标准。但是,新闻价值的实现,不仅包含着新闻事实本身的各种特殊的素质,也包含着主体的重要的满足.最终表现为二者完满的统一。也就是说,新闻价值的实现,不仅体现于传者对新闻事实的选择与取舍,更在于受众对于经过传播媒介复制、传播的新闻的接受以及所取得的相应的社会效果。在受众接受新闻的过程中,受众的年龄、认知特点、个性特征、行为…  相似文献   

15.
近代报刊诞生以来,漫画新闻就是报刊新闻传播的核心要素.作为语言和图像相互接近与过渡而产生的一种跨界性的新闻报道体式,漫画新闻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兼有二者之长.在新闻传播史研究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关于漫画史的研究还属于薄弱环节.《中国近现代漫画新闻史》的出版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意味着漫画史也纳入了主流新闻史学关注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翁玉莲 《新闻界》2012,(17):6-10
新闻评论、新闻消息作为不同的言语体裁,具有不同的言语功能性。本文从言语过程选择的取向、句法语义的体现上分析确立二者的语体标记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新闻这一独特的电视表现形式,具有真实性、迅速性和实时性,并且利用独特的画面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向正在观看新闻的观众传达一些新闻信息。新闻类型的节目必须保证画面组合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才能给观众带来高质量的视听感受。在新闻节目的拍摄制作全过程中,前期的计划准备和作为主体的取材拍摄都是重要的环节,但是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也是极其重要的1。本篇论文将以异地新闻的后期制作这一更为特殊的新闻形式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广告的新闻性与新闻的广告性 一百年前,美国广告界著名人物拉斯克回答一位造访者说:“广告是关于产品的新闻。”而造访者却说:“不对,广告是纸面上的推销。”  相似文献   

19.
贾颖 《新闻窗》2014,(4):107-108
一、新闻采访概述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中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环节,是新闻报导的素材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鲜活性与深入性。通俗地说,新闻采访就是新闻采访记者与受访者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是双方情感与感悟的交织,也是双方智慧与经历的碰撞,  相似文献   

20.
一、新闻监督与名誉权保护的冲突新闻监督与名誉权保护同为现代文明中的重要内容,可是二者有时候会发生冲突。新闻监督制度与名誉权保护制度从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建立社会的民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