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英 《文教资料》2011,(28):38-39
语文教学每况愈下,根本原因是违背了传统汉语教学的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繁琐地分析统治着课堂内外。古时提倡的"日诵万言"变成了今天的"日听万言"。语文教学中过多"分析"是极其有害的。诊治语文疾病的有效途径是改变重分析的旧习气,树立淡化分析,狠抓诵读的新风气。  相似文献   

2.
诵读是真正的文化遗产,现代语文工作者要重视诵读,传承经典,教会学生理解运用"因声而见情"和"传情发于声"的诵读方法。诵读教学法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声情统一,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释放文韵快感,品味作品情趣,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理,拓展情怀;改变观念,重拾诵读;声情并茂,情发育声。  相似文献   

3.
宋群 《学语文》2002,(5):18-19
诵读是我国古代私塾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诵读的好处很多,而且早已被人们了解和认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精读、多读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读书破万  相似文献   

4.
5.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中国青基会于 1998年 6月正式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如今已有 2 9个省、市、自治区的 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活动越到后来家长们越认为 ,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 ,气质也高了 ,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古文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主任陈越光与中科院院士杨叔子于 2 0 0 0年 11月 2 9日的谈话语 )。紧接着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 (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 0篇 ,含课文 ) ,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 80首。再紧接着 ,下发…  相似文献   

6.
一、诵读———文言文入门途径古语云 :置之齐则齐语 ,置之楚则楚语。学习语言 ,就是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学习语言须从口语训练入手。这大概是学习语言的普遍规律。文言 ,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 ,有很强的可读性 ,通过诵读 ,许多词、语、句、篇都会装进头脑里。诵读是文言文入门的一条正确途径。二、诵读课的一般进程1、诵读的准备一般应在课前预习中完成 ;在特殊情况下 ,也要占用少量的课堂时间 ,以不超过 15分钟为宜。课前预习在诵读课教学中十分重要 ,因为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  相似文献   

7.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语言积累、培养使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历史、现状、实施等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早在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就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讲:“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语文教改虽然轰轰烈烈,模式选出,流派纷呈,但依然挽救不了整体的颓势,课堂教学“少、慢、差、费”依旧,“咄咄怪事”如旧。现在学生的语文水平与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相比差距很大,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整体的颓…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训练,加强对诵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0.
诵读的艺术     
诵读是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我们通过深入的研读材料,准确地把握重音、节奏、语速、语调和采取一些辅助手段,来对作品进行有效的二次创作,提升诵读的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感悟作品的要义。  相似文献   

11.
诵读指导     
饶蕾 《云南教育》2001,(20):17-18
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的篇目明显增多,每篇文言都要求背诵,或全文或段落,背诵任务的增加要求教师钻研诵读的指导。所谓诵读,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这是古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古人曾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是说,多读能增强语感,促进理解和诗歌语言的运用。我国古代教学大量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现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古文教学有了一点回归传统的意味。我以为诵读指导应紧密联系课文的讲授,使二者水乳交融,相互促进,任何割裂课文理解的诵…  相似文献   

12.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历史悠久行之有效的重要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文体诵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培养语言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诵读不可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其显著的特点有二:一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原本充满琅琅书声的课堂被教师繁琐的理性分析所取代。为搏取高分,教师大搞题海演练,把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成了令人厌烦、枯燥乏味的纯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14.
刘金生 《湖南教育》2002,(22):44-44
一、通过诵读品味诗的词句之妙。诗的感人力量、遣词造句之妙,都能从诵读中感悟出来。所以,通过诵读品味诗人的炼字炼句、体会诗人的感情是很重要的。例如《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前后两句的音调显然不一样。通过诵读,可以深入体会前一句的蔑视口气和后一句的豪迈感情。在“死”、“活”前都有停顿,就突出了两者性质的截然不同。“死”和“活”都是应该重读的,用来突出其表达效果。二、通过诵读理解诗的结构特点。诗歌的感染力在于它既有强烈的音乐性,又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中学生能较快走出古诗文学习的困境,提高背诵的效率,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传统的但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旧的教学理念支配下,诵读往往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文章从新的教育理念出发,论述了诵读教学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新课改中,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仍然热衷于对课文的精讲、精析,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甚至作者的情感以及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就这样,把一篇文章弄的支离破碎,而放弃了语文的根本——读。  相似文献   

18.
朱琰 《基础教育研究》2020,(2):43-43,45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主要作用表现在:它是实现言语转码的先决条件,是领悟言语意义的主要方法,是丰富言语储备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言语能力的关键途径,是提升文化素养的主流渠道。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语文中诵读教学的现实意义及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所做的一些尝试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诵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式,它要求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注重眼到、口到、心到。诵读课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亦即阅读主体对课文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同的阅读层面应对学生有不同的诵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