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建国(386年)至太武帝拓跋焘时期(452年)的六十多年间,是征伐扩张的时期.鲜卑族,凭着骠悍凶杀的气质,有战必胜,征服了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奄有中国的半壁河山.鲜卑族拓跋部,原是一个文化很低、社会落后的部族,以武力统一北方进入中原以后,汉族人民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他们.正如马克思所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因此北  相似文献   

2.
魏孝文帝改革 ,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史学家们对此褒贬不一 :颂扬此举者称他“睿圣天成 ,才能非凡” ;贬抑此事者则说他是“夷狄僭伪 ,淋猴而冠”。本文就此略谈管窥之见。一、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评论孝文帝改革 ,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条件 ,否则就难以对他作出中肯、公允的全面评价。因此 ,若要评论孝文帝改革 ,有必要先了解他生活的历史时代。1 .拓跋部进入中原以后的经济文化及其面临的矛盾拓跋部进入中原后 ,开始封建化 ,但其过程在太武帝统一北方以前进行得较为曲折 ,缓慢。当时 ,北魏北部边境地区氏族经济成份还占很…  相似文献   

3.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时年仅五岁,由祖母冯太后执政。冯太后是汉族人,拓跋宏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儒家正统教育。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23岁的拓跋宏亲政,这时的他,已成长为一个才华横溢、有胆有识的青年政治家。  相似文献   

4.
以往论者在对北魏孝文帝门阀制的得失利弊探讨中作肯定评价的较多,对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分析则较少。本文基于史料,提出不同看法,侧重于探讨和分析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并概括了其带来社会问题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5.
北魏前期监察机构不健全,官爵无禄,吏治腐败。孝文帝时期建立正常的官吏考核、升迁制度,以俸养廉,严法治贪,树立御史台权威,并敢于从亲近者正法,加之正面教育,故有效地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吏治也有好转。  相似文献   

6.
北魏的法制建设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它前承汉、魏、晋以来法律的精髓,后启隋唐以降中国封建正统法律的先河,为中华法系的正式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北魏的法制成就与孝文帝的努力密不可分。他进行了著名的法律改革。推进了北魏法制的封建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8.
9.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至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北魏政权在冯太后和孝文帝的先后主持下,进行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持续改制,全面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这场一千五百年前的重大改革,史学界已有诸多论述。本文拟着重对孝文帝拓跋宏的传统观作一些剖析,并联系其传统观  相似文献   

10.
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的第六任皇帝,是我国中古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少数民族的封建君王。他在位期间,对北魏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风俗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客观上对恢复、发展北方社会经济和促进拓跋族为主的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魏孝文帝之所以能对历史作出一定的贡献,除去客观社会条件及其个人才智外,与他的无神论思想有很大关系。他为实现其“南荡欧吴,复礼万国”的统一中国的壮志,是以其破除迷信,注重现实的无神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他把这作为改革拓跋魏社会的政治思想基  相似文献   

11.
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思想张金龙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的改革,都是极其复杂艰巨的社会变革运动。对于主持改革的政治家来说,决不会是盲目行事,而是有改革思想作为指导的。改革思想关系着改革的性质乃至改革的成败,是全面认识改革的关键问题。北魏学文帝改革作为一次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从礼孝、法制、人才等三方面深入地探讨了孝文帝的政治思想,特别是举贤任能,亲疏并举的用人制度,以及礼法并重,赏罚分明,“法为治要,民命尤重”的法治思想.尤其值得今人倡导和借鉴的是:以健全的尊老、养老制度而体现的“孝道”既能净化社会风气,又使之完成“孝”的其他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公元五世纪后期,中国南朝的门阀士族腐朽败落,日薄西山的时候,北方的鲜卑贵族统治者孝文帝却正在进行着一场推行门阀士族制度的运动,其规模之大、内容之盛、标准界限之严格、组织领导之严密,在门阀制度史上尚不多见。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这一历史现象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本文想就其内容,社会历史原因以及相关的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有识者。  相似文献   

14.
<正>公元四世纪初,短暂统一的西晋王朝在内乱与外敌入侵的夹击下走向崩溃。在此后的一百余年中,中原大地上各族政权如走马灯般登场又谢幕,是为“五胡十六国”。最终,蛰伏于代北的拓跋鲜卑携朔方之气南下,扫平群雄,统一北方。新生的北魏政权很快面临历史的抉择:是保持原有的部落血缘体系,维护本族旧俗,还是融入汉魏以来的中原政治传统,转型为中原王朝?站在历史风口上的孝文帝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也将北魏卷入了冲突与交融的场域之中。  相似文献   

15.
陈淑霞 《考试周刊》2010,(44):37-38
从公元公元484年北魏实行俸禄制到公元499年魏孝文帝去世.是北魏进行改革的15年,史称这一时期的改革为“魏孝文帝改革”。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北魏以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封建吏治的优劣和政权的巩固有着密切的关系。北魏之所以在孝文帝时期达到鼎盛阶段,正是在当时澄清吏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结果。因此探讨这一时期的吏治整顿,有助于深入研究太和年间的改革以及北魏的全部历史。孝文帝时期对吏治的整顿,是当时社会现实所提出来的迫切要求。孝文帝初践皇阼,面临着控制编户,加强中央集权这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北魏建国初期,北方大土地所有制非常盛行,大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十分牢固,并且和政治、军事权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政府为了利用他们统治农民,不得不承认这种权力的合法性,并在某  相似文献   

17.
宗室辨族是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拓跋氏族群的进化产生了深远意义。孝文帝依当世五属的标准辨族,扫除氏族直勤体制的残余,把宗室打造为狭义的五服制家族。此举的初衷是远遵华夏古礼、近取南朝新风,而沉重的经济压力则是直接的现实动因。辨族活动在孝文帝死后归于沉寂,出服疏宗的宗籍依然得以保留。而阻滞其长久贯彻的原因在于:直勤尊同祖习俗的根深蒂固,中原正统王朝家国一体观念的制约,中古北方大族族制的影响,以及北魏特殊的政权结构等。辨族试图折衷古今、调和现实与理念,但单纯地凭借权威和政令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事物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的。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元五世纪后半期统治中国北半部近三十年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改名元宏)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著名的少数民族封建君王,但关于他的纳谏与用人思想还未见史学界有人专门论及。魏孝文帝即位后,特别是他亲政后,为了摆脱鲜卑拓跋族贵族狭隘的保守势力的束缚,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改革北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方面的落后状况,一改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和任人唯门第的选人任官制度与政风,虚心纳谏,澄清吏治,推行了一条任人唯贤的政策,大大地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魏孝文帝拓跋宏堪称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杰出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元五世纪后半期统治中国北半部近三十年的北魏孝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改名元宏)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名的少数民族封建君王,但关于他的纳谏与用人思想还未见史学界有人专门论及,魏孝帝即位后,特别是他亲政后,为了摆脱鲜卑拓跋族贵州狭隘的保守势力的束缚,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改革北魏社会政治,经济和化习俗方面的落后状况,一改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和任人唯门第的选人任官制度与政风,虚心纳谏,澄清吏治,推行了一条任人唯贤的政策,大大地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魏孝帝拓跋宏观堪称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杰出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20.
小学常识课是一门融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对历史常识性课文,由于学生年龄和时空的限制,学生对学习内容比较陌生,缺乏感性知识,难以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如何改变这个状况,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现以《北魏孝文帝改革》(浙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感受历史、体验历史、理解历史。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策略,并在体验中感知改革的伟大;初步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以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和迁都作为教学重点,将课文倒过来教,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通过历代尺来帮助学生理解时空上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