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现行教学观的不足 我国现行教学理论夹杂着本体论、价值论以及认识论的探究,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是什么”、“教学应是什么”以及“教学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等问题的回答与探讨上,工具主义是其明显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课程即发展资源——对课程本质理解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发展资源是指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形成与完善具有价值、意义或促进作用的“养分”或原材料。发展资源只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种外在条件,它只具有可能的发展价值,发展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发展主体与发展资源进行的相互作用。课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发展资源。将课程看做发展资源,一方面可以突出从与发展的关系来理解课程的本质,便于从落实学生发展的角度去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将课程看做促进学生发展的“原材料”,是有待学生能动加工、作用的对象,而不是发展本身。从发展资源的角度去理解课程的本质,可以克服现行课程本质观(如经验课程观)在学理上所存在的一些矛盾,以及不能很好地概括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诸多课程现象和课程行为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1.解决"教什么",是现代教学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目标既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又是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我国现行的课程体系,仍然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现代课程观,要求在改革和重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试析对话教学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话教学正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亮点,同时也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在目的观上强调学生生命个体的完整生成,在课程观上强调将教材视为师生对话交流的中介,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与学生应形成一种“我—你”取向的主体间性关系,在评价观上强调一种“生成”取向的评价方式,旨在改进教学活动以及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 ,树立现代的创新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授受型教学。它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特殊的认识活动” ,因此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世界 ,教学活动处处着眼于“学生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现代创新教学观则认为 ,现成的结论并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 ;现成的真理并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创新教育观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盯着学生“知道了什么” ,而始终着眼于学生“发展得怎么样”。这种教学体现了“教育是培养人”的本质。师范教育担负…  相似文献   

6.
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孙振东 《教育学报》2006,2(2):11-24
基础教育学校教学什么知识?如何教学知识?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路,影响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新课程理念”受后现代主义等“当代西方新理论”的影响,在学校知识的性质、学校知识教学的方式以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等问题上存在诸多模糊认识,体现了其在基础教育改革思路上有原则性失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指导,超越后现代主义等“当代西方新理论”的知识观和教学观,坚持“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保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有没有规律可循?什么是历史教学规律?探讨这一问题,对历史教学理论体系、历史教学原则的确立,以及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有一定的意义。历史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探讨它的规律,必须先找出它的基本条件作为研究的基点。这个基本条件就是它的社会性和阶级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性和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乃是人的根本属性。我们所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自从有了人类之后,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8.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这就是学生观。学生观的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根据新课程的教育宗旨和核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树立下述新的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人,应包含以下三个基本涵义。(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和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身心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的规律。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学习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有关理论,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据…  相似文献   

9.
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可以简约为“地、理、观”三个字。“地”即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 (where)、有什么(what)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理”即地之成理,回答如何(how)和为什么(why);“观”即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辩正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高三复习备考中,若能紧紧围绕“地、理、观”三个  相似文献   

10.
哪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这是我们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工作中所常常研究的问题。今根据我个人的认识和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提出一些看法。所谓化学基础知识,我认为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知识,其深度和广度,又是学生所能够接受的。在中学阶段,化学基础知识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 1.基本理论知识。如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原子——分子论”,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门德列夫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理论”,“电离学说理论”以及“布特列洛夫化学结构理论”等。学生掌握这些理论以后,便能够从本质上去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并且运用规律去解释自然界中和生产中所发生的许多化学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规律?列宁指出:“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哲学笔记》第132页)所谓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内在不断重复出现并能影响其发展方向的本质联系。”(《现代课堂教学研究》第1页)语文教学不单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要完成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称之为“知能”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是一种先进的评价理念,它综合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评价现以及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中诸多合理因素,主张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坚持多元化的评价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践中,应积极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理念,探索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是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系上的统一,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否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价值观、学生观上的本质区别。因此,牢固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话题围绕“怎样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讨论,旨在唤起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传统的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进行再认识,从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不破不立,破旧…  相似文献   

14.
徐建英 《学语文》2004,(4):51-51
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本质、类型、属性、价值、习得等问题基本的认识和看法。我国教育理论中传统的知识观将知识定义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这种知识观强调知识是固有的,是来源于外部世界的,其“真理性”、“永恒性”令人们除了敬畏,只剩服从。在这种知识观下形成的教学观普遍认为老师只需将这些固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学生也只需记熟、背诵这些知识便成为有知识、有作为的人了。于是老师满堂灌,学生闷头记。前者成了“真理”的传声筒,后者则成了“真理”的吸纳器。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是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系上的统一,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价值观、学生观上的本质区别。因此,牢固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话题围绕“怎样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讨论,旨在唤起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传统的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进行再认识,从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围绕“以学生为中。”能否确定为中学英语教学基本原则的这一问题,我国英语教育教学法专家及学者存有不同的看法.迄今尚未达成一种共识。为此,笔者认为、它完全可以确定为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其作为英语教学基本原则的理论依据。本文结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历史,分析论证了“以学生为中心”是符合中学英语教学内在规律的.是符合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的。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它是切实可行的,它的确定对树立一为学而教一的正确的教学思想以及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一、重视实验对构建微粒观的作用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它对学生微粒观的构建起到关键作用。初中学生处于化学入门阶段,往往对实验充满兴趣,而学习到抽象的微观知识时学习兴趣自然下降,这时教学更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不仅吸引住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去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让学生能透过宏观现象认识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并掌握用微观的本质去解释一些物质的变化规律的方法。因此,在微粒观教学中也应当重视和发掘实验的功能,下面以“中和反应”一课为例,突显实验在微粒观构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多元智能理论给教育的启示,首先是观念上的。文章从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出发,阐述在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应树立科学的智能观、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教学观、学科观以及教师观等,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学心理观是适应我国心理科学发展的形势要求,在当代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空前的数学研究及其应用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当代脑科学、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数学哲学、实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数学心理观作为心理“量”属性的基本观念、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的新内涵,安全具有现实的科学基础。我国新世纪的心理科学不仅应在方法论上确立心理的量化观念,而且应在认识论上确立心理的“量”性本质的数学心理观。  相似文献   

20.
教学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等多方面作用;“以文化人”是教学功能发挥的基本机制。“以文化人”就是学生(新生一代)通过学习并掌握精选加工的人类文化而实现文明传承和获得身心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育人功能)是教学的基本功能,学校教学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教育内容折射社会需求,通过学生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是学校教学服务社会的基本路径。应全面、辩证地理解教学的育人功能,努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保证身体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全面建构心理结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真正达到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