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北大袁行霈老教授说:“老师就是希望学生超过自己的人。”教师把自己的学识无私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桃李满天下是最令他们欣慰的事。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他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延续着自己的价值与追求。在我们眼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仅次于母爱的最无私最纯洁的爱。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不要忘记给我们的教师,给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从业者,捎去几句问侯的话……饮其流者怀其源 学有成时念吾师!主持@马超勤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有时会觉得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或者根本没有把自己教授的知识听进去,或者貌似听进去了但是在做题时却老出现错误,有时学生似乎非常排斥自己给他们讲授数学知识.这种情形让这些数学教师很困惑,自己教给他们数学知识是为了让他们成长,为什么他们却这么反感学习知识?数学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如果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学生会觉得自己是被强迫学习的个体,他们就会以排斥的态度对待灌输给他们知识的人.教师只有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3.
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教学目的 ,要求我们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基础 ,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留足自己支配的时间。学生课下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 ,才能消化课内所学的知识。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薄弱环节上多花些时间 ;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在感兴趣的课程上多下些功夫或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发展特长。而要给学生留足自己支配的时间 ,减少课外作业是一条重要途径。课外作业减少了 ,给学生留足了自由支配的时间 ,教师又怎样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时间 ,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发展呢?首先…  相似文献   

4.
星星 《少年月刊》2011,(11):12-13
我经常被老师冤枉,很懊恼,我该怎么办呢? 老师是传道解惑的园丁,他们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学生,甚至甘做人梯,让扶着自己的学子超过自己。但是老师也不是圣人,难免有些时候会误会学生。  相似文献   

5.
只有做教师的才希望学生有好的行为吗?学生自己愿不愿意成为好学生呢?从本性上讲,任何人都不想做坏人,学生也一样,他们在内心也希望做个好学生。作为学生的教师要珍视他们心中的这棵幼苗,让它成为学生产生良好行为的动力。只要你善于用信心和真诚灌溉,他们就会一次次地给你惊喜。  相似文献   

6.
教学格言:努力以自己的教学美,开启学生学习的乐与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充分认识自己在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这次数学改革切实提高数学教育质量?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7.
金美福 《中国德育》2007,2(3):23-24
我经常参与一些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这些课堂上,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迟到、旷课习以为常,不愿意看书、写作业,还常有人考试作弊。教师在职后学习中的这些行为表现促使我思考:教师的厌学、逃学、假学甚至不学,对于他们的学生意味着什么?一个没有学习热情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各种学习要求,道德吗?在我看来,教师职业要求学富五车,一个知识积累不足又不愿意学习的人其实是不适合当教师的。爱学习、会学习应当成为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在我看来,教师的学习活动是具有道德性的。这种道德首先体现为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然后才表现为如何对待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有一桶什么样的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工作鲜明的特点是人们现在用过去的知识为未来培养人才。对于教师来讲,不能只强调知识的积累,而要强调知识积累后的延伸。不但要教学生记得牢、背得熟、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因此,对于教师就有一个充实、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问题。在教育界,一直盛传着“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美言。然而人们的知识毕竟不能杯装桶盛,人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它。更何况知识如海洋,而我们也只能从中汲取所需要的一桶。因此,如何保证“这一桶”的质量就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在这里,恰当处理以下几对…  相似文献   

9.
<正>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教师关系密切的学生在课堂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犹豫不决,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更好。按照新课程要求,学生应该拥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生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带动学生健康发展。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教师的反馈会给教师带来动力,激发他们作为教师的信心。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开展成效。对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之与新课改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少的有心人默默地探索着,耕耘着,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回成果。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要增加对他们的感情投入,积极地接近他们,帮助他们排除学习障碍,使他们感到教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教师要树立教好每一个学生的信心,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培养非智力因素,培养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创造可转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提出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应当掌握的知识点、应当扩展的知识范围等。教师给学生硬性的学习指标,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被动达到教师教学目标的机器,他们不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失去了自主探索的兴趣。需求理论分析,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阅读素材,然后由学生自己从中学习到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他们自己就会愿意积极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理念倡导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会的,把学生推到了主体的地位,做为一个基层的数学教师,也深深感到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是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己去学数学。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化措施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想教好语文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习兴趣,有些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小学语文教师责任重于山,要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在哪些方面有问题,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有侧重点了。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自主积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强迫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摆到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呢?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陈娟 《教师》2013,(35):35-36
随着初中英语教材的改革,其难度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更大了。其要求也更高了。作为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地就是要面临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有越来越多的英语后进生出现。他们的存在影响着集体,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同时他们的弱势也给他们自己及家长带来了很大的精神负担。作为教师我们又该如何燃起这些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帮助他们摆脱后进生的地位呢?  相似文献   

15.
张玉梅 《成才之路》2014,(21):50-50
兴趣是学习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自发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知识变为问题,把问题化整为零,降低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认真备课、备学生,分层次,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都有较强的亲师性;他们对这个学科的老师有好感,就会对这个学科格外重视,也就促使其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给英语学习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应该从内心让他们感到老师的批评也是由衷地爱护和帮助。二、构建教与学氛围 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周围环境,用流利的英语进行启发、描述、渲染、议论、表演等,即使三言两语也可激发学生的共鸣,促进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创设隋境是为英语学习开路,学好英语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应遵循“寓教于乐”“学用结合”的原则,如小组交流与个人展示结合、讲读与演唱结合等,让学生在情境和活动中感知、操练、巩固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6.
我的理想     
5月23日晴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她用无私的爱教育着我们。小时候,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如果我是教师,我一定会用各种新鲜的活动方式来吸引同学们,让他们轻松又愉快地学习,我要把他们带进知识的海洋,走进知识的世界,我会和他们一起遨游知识的乐园;如果我是一名教师我会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学生;如果我是教师,我不会让同学们整天钻在书里,而是会让他们去探究大自然的奥  相似文献   

17.
在我给高一学生上的第一堂历史课中,我并没有开门见山地讲解课本知识,而是向学生阐述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三个问题一何为历史、为何学历史、如何学历史。虽然对于高中学生来讲,这三个问题不会在他们的考试中出现,他们也因此对这三个问题感到迷惑不解,但是我想不光是学习历史,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之前,我们都应当首先思考这样三个问题:What?Why?How?正如课本都会有一个前言,对这三个问题的讲解也应当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序言”,以使学生在接触微观的历史课本知识之前对历史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下面我试着就这三个问题淡谈自己的一些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18.
朱佳 《成才之路》2013,(35):78-79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和思想,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难以预料,常常会出现“小插曲”。我们教师遇到这些情况,往往置之不理,或严厉训斥,课堂气氛一时之间会沉闷、窒息,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就减弱了。教师如果能妥善处理这些“小插曲”,那它们将成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适时地利用并安排好这些“小插曲”呢?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任务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引导,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和方法。那么,教师在阅读中应该如何去引导学生体验,使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呢?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提出作为主导者的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教育家罗杰斯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他的话固然有些偏激,但也道出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重要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觉学习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面对问题时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就感,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质.那么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以下则是笔者从事小学教学多年来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