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代汉语里,表示刑罚名称的词语名目繁多.这是因为,在古代,刑罚的命名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有对施刑方式和施刑过程直接描述的,有以施刑时所使用的刑具而命名的,也有许多种刑罚的名称是以其凄惨的结局而命名的,还有以施刑的处所命名的,命名角度和着眼点的不同,使得刑罚命名的理据多种多样.刑罚名称的标词方法也有差异,有专门为刑名构制本字的,这些字的形体构造由施刑工具及施刑部位合成,正显示了此种刑罚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一些刑罚名称是借用其义有所引申的其他语词来标示的.从历史文化方面来看,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阶级压迫和斗争异常激烈残酷,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历代统治者都用严刑峻法来宣示其权威,以达到震慑的目的.名目繁多的刑罚名称就是这种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本题答案为D。中国古代的常用刑.在其成熟时期都是五种.通称为“五刑”其历史发展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隶制五刑是指中国奴隶制时代长期存在的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常用刑。这种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中国早期法律中完备的刑罚体系。大辟是死刑的总称。墨刑指刺面并涂墨,  相似文献   

3.
《尚书》作为我国最早一部记载夏、商、周最高统治者活动的历史文献,是我国思想文化史发展的重要源头。该书含有丰富的法制思想。通过对书中相关材料的分析与解读,能清晰地看出中国古代刑罚制度从产生到成熟,从粗疏到完备,从宽松到严酷的渐变过程。从虞夏的神权至上到商周的王权独尊,从《尧典》的“惟刑之恤”到《吕刑》的“惟敬五刑”,从夏初的“刑期于无刑”到西周中期的“五刑之属三千”都体现了这种刑罚制度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而且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走向。其具体表现:刑罚从随心所欲到五刑制度的确立:宽仁慎刑,爱惜人命:德主刑辅,注重教化;慎重刑狱,以防草菅人命。以上几个层面具体体现了中国特色的人本主义慎刑观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对殷墟甲骨文已形成"六书"规律、文字起源的文献记载传说以及相关考古举证等三方面的分析论证,基本确认:甲骨象形文所象形的,至迟大概也应为大汶口或传说中黄帝时期的原始社会生活,因而,它所象形之刑罚也大致应为这一时期的。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作为夏商"五刑"渊源的原始"五虐之刑"以及其他相关原始刑罚等。  相似文献   

6.
《吕刑》是古籍《尚书》中的一篇,它的很多内容涉及到现代司法特别是刑法中不少原则的雏形,而且走在世界前列。本文根据《吕刑》论述了西周穆王时的主要奴隶制法制:五刑、五罚、五过、罪刑相当等刑罚制度;证据采用、合并与比附论罪、诅盟等诉讼制度;对司法官吏的特殊要求等。  相似文献   

7.
先秦刑罚考     
刑法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对人类行为的普遍性的约束,刑法通过所具有的强制性来保证其实施。从“刑”与“法”的关系论起,对三代及以前的重要刑罚做了详细的考证。证明“五刑”并非仅指五种刑罚措施,对商汤制刑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8.
宋初“折杖法”的施行,使封建五刑中的笞、杖、流刑设而不用,只剩下死刑、杖刑(包括脊杖和臀杖)和徒刑,徒刑的适用面也极窄,刑罚体系因此轻重失衡。宋朝政府将前代的配刑加以规范后广泛地适用,配刑遂成为宋代最主要的刑种。配刑在起源、性质、内容等方面均不同于流刑,也比流刑残酷。但由于配刑弥补了“折杖法”施行后刑罚体系等级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并能满足国家不断增长的工、杂役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赋役负担,故配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秦汉军事刑罚的行施指包括军事刑罚的检举执法机构、审判量刑原则、刑罚的种类等一系列制度化的规定及实践活动。军事刑罚的实施是将观念和书面上的律令条目付诸于实际的操作。秦汉军人犯罪的检举机构常设的有将帅及军吏、监军御史,非常设的有绣衣直指使者、军监、刺奸、护军等。审判中的量刑原则围绕议功、议贵、议勤展开。刑罚种类分为斩刑、肉刑、赀刑、劳役刑、削爵等。  相似文献   

10.
<正>刑罚是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构成内容,其发展与演变实质上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刑罚发展与变化的原因与表现都是多层次的,但是整体趋势是从原始的野蛮、落后、残暴向着文明、慎刑方向发展。《汉唐刑罚演变特点研究》一书运用了对比研究的方式,将汉代与唐代的刑罚作为研究对象,对汉代与唐代的死刑、流刑、劳役刑、身体刑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912个汉语姓名尾字的梳理后发现,汉语男女名字中各有16个高频用字;对4000多个英语名字的归纳后发现.英语名字的尾字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9个辅音字母,3个元音字母。此外,通过对这些汉、英男女名字尾字构成规律的对比研究后还发现这二者之间有其共性:汉、英男女名字虽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两种名字的尾字大都有显示性别的功能。同时简述了俄罗斯、日本等国在使用英语语言构成其名字时区别男女名的常见后缀。通过对上述几个语种人名结构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名字不同寓意皆美,尾字虽异同可显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识字教学中,部首的名称较混乱。好些部首的现行名称,因受偏旁通俗名称的影响,侧重表面形式而不顾构字理据,因而,有误导学习者之弊。笔者以为,《现代汉语词典》的189部,不仅对字形的归类作用很强,其中还有不少对字义的归类作用也很突出,因而,应尽可能有理有据,规范各个部首的名称,使学习者更好地把握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龙文希 《培训与研究》2006,23(4):18-19,56
古人从汉字的排列和检索的角度归纳出了部首。“手”在汉字中是偏旁,是部首,是部件。本文探讨了汉字中关于“手”的表示法及其形变的源流,既有历时的梳理,也有共时的比较,同时对现代汉字中“手”的部件的简省、代用和混同现象也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14.
“名从主人”是确定地名字形、字音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地名字形稳定,但读音特殊,如甘肃省“宕昌县”的“宕”字读“tan”音,在词典中能否吸收?笔者认为,乡镇以上地名的“异读”应作为“又音”收入词典,村名的“异读”则不宜收入,可收入《地名录》或地方志中.  相似文献   

15.
在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中,人物名字绝大部分都有重要而深刻的含义。通过对《宠儿》一书中人物名字所蕴涵的意义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体现作品人物性格、显示作者讽刺手法、反映文化侵略意识和突出作品主题思想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其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根据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而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流派纷呈.在当代,篆刻刀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刀法...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虽到了元末就已衰落,但杂剧的某些因素如剧目、曲调及演唱形式等,为明清时期的昆曲所继承。昆曲将元杂剧的剧目全本改编或选取单折,继续在舞台上流传;杂剧所用的曲调及其联套形式也为昆曲继承,但根据昆曲的剧本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异;昆曲在演唱杂剧所采用俚歌北曲时,也采用了依字定腔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敦煌变文是敦煌文献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写卷特征上,往往同一变文有多份抄本,这些抄本的残阙情况与命名纷繁复杂;写卷中存在大量的俗字、讹字、假借字、避讳字;同一个变文故事,有时候会出现两套写作模式。敦煌变文追求喜闻乐见,导民向善的编纂效果,具体表现为丰富多样的撰写形式、方言俚语俗语的大量应用、将众多人物的事迹集中于一人、因果报应教导人们向善戒恶、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9.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其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根据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而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流派纷呈。在当代,篆刻刀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刀法的视觉冲击力不断被强化。  相似文献   

20.
汉字性质综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汉字的性质,国内外专家学者长期争论不休,其实并没有大的矛盾,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各自针对的材料不同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果把古今汉字当作一个总体,并且从字形、字构和字用三个角度来全面认识汉字的属性,可以把汉字的性质概括为:汉字是用表意构件兼及示音和记号构件组构单字以记录汉语语素和音节的平面方块型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