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表达了他对现代人内在世界、复杂心理和悲剧命运的探索.奥尼尔认为命运的神秘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属性,莱维尼亚可以说是现代人悲剧命运的抽象化身.其悲剧源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两种纯粹价值的矛盾,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麦克白》中的人物麦克白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就在于个人力量的毁灭。那闪着金光的王冠确实让人着迷,它是个人力量的象征,麦克白就因它而酿成悲剧。他具有百倍的勇气和能力,权力的欲望使他不甘心在别人的影子下生活,但内在的欲望和外在道德的束缚让他痛苦挣扎。在他的整个抗争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力量,他的毁灭是一个巨人的毁灭。  相似文献   

3.
麦克白是一个弑君篡位的罪人,但其内心激烈的善恶冲突及其勇于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人格却给人以强烈的震憾力。他的堕落是人性泯灭的悲剧,他的毁灭留给人们的深思,足以普照人类灵魂的黑暗。塑造一个恶人形象作为悲剧主人公,并获得完全成功,这正是莎士比亚对传统悲剧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的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他的毁灭过程隐喻着人类灵魂的永恒困境,具有悲剧的深刻性与延续性。麦克白这一形象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具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不仅把悲剧人物麦克白置于外在社会道德方面的善恶冲突之中,而且主要展示出他自身灵魂的搏斗,并在搏斗中走向自毁,从而写出了一个强大而深刻的灵魂毁灭的悲剧。这是《麦克白》成为伟大悲剧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亚里斯多德的“错误说”首次从人物自身寻找悲剧根源,揭示了造成悲剧的内在因素。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突出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将悲剧原因深化为人物自身的性格冲突。“错误说”为性格悲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最后一部,剧中主人公麦克白从一位王亲贵族和著名大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除了他自身的野心和权势欲望之外,女巫及其预言的诱惑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如夸大女巫及其预言对麦克白所产生的影响和认为女巫们的预言代表了麦克白内心的罪恶愿望都是与剧情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悲剧具有与西方悲剧不同的审美特征,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不但是历史正义的化身,而且在道德上比较完美。西方悲剧冲突就不在悲剧人物身上展开,而是正义力量和邪恶势力之间展开,悲剧人物在不懈的斗争中达到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统一。中国悲剧有属于自己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心理,这与西方悲剧迥然有异,主要区别在于悲剧中的悲剧人物、悲剧冲突。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悲剧的奠基人,他擅长用各种艺术手法表现人类的精神世界,深刻刻画人物的内心冲突,剖析人类普遍共有的欲望和梦想。他继承并突破了传统悲剧理论,其许多作品并非人们所想的那般黑暗和阴郁,他的悲剧中总是透露着希望和执着、流露出含着泪光的微笑,更渗透着乐观、梦想与浪漫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在历史上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小说《曾国藩》中他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时代的悲剧;二是不被理解的悲剧;三是性格本身的悲剧;四是教育失败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作为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自问世以来吸引了众多论者的评说,焦点大多集中在悲剧的主人公麦克白的身上,对剧中的另一主要人物——麦克白夫人着意不多。而且存评析麦克白夫人时大部分论者都将其形象定性为一个残忍、恶毒的女人,表现了人性的罪恶的一面,是导致麦克白悲剧的直接因素和罪魁祸首。但是通过对文本的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麦克白夫人也许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至少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麦克白夫人身上同样有着女性的善良、脆弱,她的残忍、无情也是有本而来,并非其天性。  相似文献   

13.
曲巍 《华章》2013,(20)
《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社会悲剧小说,小说的背景首先奠定了作品的悲剧性;小说的主要人物汪文宣就是一个悲剧人物,其悲剧性格主要体现为情与理的冲突和希望与现实的落差;而汪母和曾树生的婆媳矛盾,其根源在于新旧文化的冲突,属于文化悲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创作于1606年的小说《麦克白》所描写的,是麦克白人性与良知的崩溃的故事。莎士比亚通过讲述曾经的英雄麦克白如何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批判了野心、欲望的侵蚀作用。主人公麦克白在他悲剧的性格的驱使下所做出的残忍行径不仅使身边的人感到恐怖,更加造就了他悲剧的命运。而他性格之中最令人生畏的是他强烈的权力欲、野心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残害他人之后难以控制的罪恶感。而这一贯穿全文始终的主线,构成了麦克白采取行动的心理基础,也就决定了他最终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诗学》中包含着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和悲剧效果根源的见解:悲剧人物有善良的一面但并不善良到极点,具有美学上的“崇高”特征:最好的悲剧冲突是内部冲突:悲剧效果的终极根源在于它让人在面对悲剧人物时感到自己渺小而又伟大。与长期以来文学理论中存在的一些观点和倾向相比,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见解更值得肯定,因为它更符合文学作品实际;理论视角更加恰当;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与经典作家的悲剧思想更为相通。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在作品《麦克白》中创造了麦克白这个典型悲剧人物。主人公麦克白急切地想发展和提升自己,但是他无法克服所在时代和自身的限制,最后经历不可避免的失败。该人物的悲剧根源在于其自身性格、欲望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7.
尤金·奥尼尔是一位严肃深刻的剧作家,他以其独具特色的悲剧观构建了美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奥尼尔的剧作中能够看出他对人物性格以及内在本质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剖析。奥尼尔把人的生存视为悲剧,因此,其剧中人物都具有一种悲剧性格,而这种悲剧性格恰恰又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本能与理性、自我肯定与社会道德两方面的冲突,是奥尼尔笔下人物的悲剧性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原因:它不仅表现了冲突与毁灭存在之境,而且表现抗争、拼搏。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悲剧的本质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动作的模仿,使怜悯与恐惧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即不是肤浅的悲悯和痛苦,而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和超越。莎士比亚通过他的悲剧作品来表达他对生命的深思。审美体验离不开情感与想象。没有想象,莎士比亚就写不出那脍炙人口的著名独白。在悲剧欣赏过程中,我们不仅沉浸在主人公的悲情中,表达对悲剧人物的崇敬、惋惜和同情,而且从中受到鼓舞,增强斗志。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的神经症心理表现了基于人的主体性与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理性冲突上的审美现代化本质,即两种现代性相互冲突的危机所造成的人的主体心理结构和功能的病态和畸变。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呐喊》《彷徨》中自觉地塑造了一个悲剧人物系列,人物悲剧的核心是精神悲剧,其主要特征是人物精神的痛苦与戕害,灵魂的苦难与毁灭,使有价值的东西被“消磨”,这种精神悲剧的冲突根源是国民劣根性。  相似文献   

20.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众多戏剧当中较为知名的一部,在戏剧史上乃至文学史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篇篇幅不长的作品当中,莎士比亚刻画了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了矛盾集中而冲突的情节、营造了强烈的悲剧气氛,而其中最为特别和有意义的就是运用了诸多丰富而对立的意象,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要素。鲜血与水、婴儿与母亲这两组集中鲜明而对立的意象是整部《麦克白》众多丰富意象当中较为重要的两组,通过对鲜血与水、婴儿与母亲这两组意象的分析与讨论,逐步引导读者按照莎士比亚的笔触去探寻人物内心的世界,并且利用对麦克白与其夫人内心真实世界的描述,展现人性的良知,根据麦克白与其夫人最终的悲剧结局,暗示人们正义最终一定能够战胜邪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