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29(1):129-133
大连化物所F HD(v=1)→HF D 反应共振态研究取得突破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早石炭世腕足动物古地理研究取得新进 展古脊椎所发现驯化过程中猫与人共生关系的最早证据动物所单倍体干细胞研究取得新成果中国科大抗肿瘤纳 米药物递送研究取得新进展遗传与发育所出生后脑发育机制研究获进展神经所揭示去同步化脑状态下快速视觉处 理的级联放大机制生化与细胞所发现Numb 蛋白可调控小肠胆固醇吸收植生生态所揭示真菌菌种退化的分子机理 力学所研究揭示纳米颗粒与肺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新机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221-222
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所章晓辉研究组、蒲慕明研究组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丹扬教授合作,发现了关于听皮层的调频声音方向选择性形成的突触机制。其博士研究生叶昌泉通过对大鼠初级听皮层的在体膜片钳电生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51-352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所中科院干细胞重点实验室孔祥银研究组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突破传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单位点分析的局限,建立了基于不同遗传位点相互作用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和程序,并利用公共GWAS数据,  相似文献   

4.
北京基因组所/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韩斌课题组,通过与中国水稻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开发的基因型分析方法。对517份中国水稻地方品种材料进行测序,构建了高密度的水稻单体型图谱(HapMap),并对籼稻品种的14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6-547
人和动物肢体运动的控制离不开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参与,但是目前对于脊髓运动神经元发育的分子机制并未完全了解。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所周嘉伟研究组研究发现.蛋白翻译合成过程所需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复合物的一个辅助因子MSC p43在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突发育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植物     
正泛基因组分析揭示栽培稻和野生稻中基因组变异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黄学辉教授团队合作,在水稻基因组复杂遗传变异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该研究绘制了栽培稻—野生稻的泛基因组图谱,系统鉴定了涵盖各类群水稻的编码基因集,其中很多新鉴定出的基因在各类群水稻中呈现出丰富的"存在—缺失"变异。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农作物。亚洲栽培稻及其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存在多种类群,分布广泛,可以适应多样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6-317
动物所康乐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在昆虫特有蛋白的鉴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组通过分析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基因组信息,并与其它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信息进行比较.鉴定出51种昆虫特有蛋白,包括与环境胁迫和感受刺激相关的蛋白、表皮蛋白和气味结合蛋白等,揭示了昆虫在环境适应与信息交流方面的独特特征。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基因组学杂志BMC Genomics上。  相似文献   

8.
一国际合作是创建一流科研机构的助推器面对科技全球化趋势和生命科学综合交叉发展的特点,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生科院)以提升知识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国际合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密围绕整体发展战略定位和重点领域前沿,以研究组、实验室及科学中心为载体,以实质性的项目合作为核心,利用生科院的整体优势,高起点地开展对外科技合作,构建起质量效益型的国际科技合作新体系,使国际科技合作成为创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重要助推器。生科院的国际合作主要是在研究所的层面开展的。但生科院做为一个整体,其实力受到…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311-311
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所研究员蒲慕明、段树民联合指导的博士生宋瑷宏等发现,在接近胞体的轴突起始段(AIS)存在一个由肌动蛋白和Ankyrin G构成的分子筛,像滤网一样限制了大分子蛋白在轴突和胞体之间的扩散,但允许某些依赖特定马达蛋白转运的膜蛋白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马达蛋白驱动力的强弱以及膜蛋白-马达蛋白复合体运输效能的高低,是膜蛋白能否通过AIS分子筛的决定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312-312
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丁建平课题组与第二军医大学郭亚军课题组合作,揭示了单克隆抗体药物Efalizumab(商品名Raptiva,Genentech/Xoma)治疗银屑病(牛皮癣)的分子基础。基于研究结果,研究者们提出了通过对Efalizumab进行定点突变、研发出具有更高特异性和更强亲和力的抗体药物的策略,同时依据该抗体药物与小分子药物具有不同作用位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大众科技》2011,(3):1-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何祖华研究组在水稻株高发育的调控研究上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于2月9日在线发表于植物科学研究权威期刊《Plant Cell》。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7-317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与传出信息,这种功能由其特殊结构决定:多根树突负责接收信息.单根轴突负责传出信息。神经元轴一树突极性的建立以及轴突的发育是形成神经网络的基础,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是神经科学的基本问题。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罗振革研究组发现了Wnt信号途径下游的Dishevelled蛋白对轴突的形成是必须的,从而进一步阐明了Dishevelle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23-724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杨运桂研究员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合作,发现了肥胖相关基因FTO(Fat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主要作用底物是RNA中的6甲基腺嘌呤(m6A)。该研究为揭示FTO调控肥胖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他们通过体外模拟生理环境下的去甲基化反应条件,将FTO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分别与甲基化底物共同孵育,利用质谱和高效液相技术,对多种甲基化形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份子细胞》日前以封面故事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王纲研究组的一项新发现:中介体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基因表达控制,还能参与核糖核酸(RNA)的“加工剪接”。  相似文献   

15.
<正>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吴蓓丽和赵强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在嘌呤能受体P2Y1R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测定了该受体蛋白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P2Y1R抑制剂分子的作用机理,为研究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新型药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未来将开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药物研发的新方向。通过分析P2Y1R结构,研究人员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P2Y1R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两个药物分子作用位点,并且两种抑制剂与受体的作用机制显著区别于人们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50-350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舒友生研究组朱洁、江漫、杨明坡和侯晗等通过合作发现了大脑皮层维持兴奋和抑制动态平衡的新机制,即神经元的膜电位水平可以调控反馈抑制的强度。他们在离体脑薄片上应用膜片钳技术同时记录多个皮层神经元。发现反馈性抑制受到突触前锥体神经元膜电位的调控:锥体神经元的阈下膜电位去极化(兴奋性提高)可增强其动作电位在突触后锥体神经元上引起的双突触IPSP(抑制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24-725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徐国良、李劲松课题组及其合作单位关于Tet3DNA双加氧酶负责卵细胞重编程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研究发现卵细胞来源的母源因子Tet3加氧酶负责父本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的氧化修饰,从而启动DNA的去甲基化.进一步激活Oct4和Nanog等全能性基因的表达。卵细胞内特异性敲除Tet3的母鼠生育力显著下降,其大部分胚胎在着床后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18.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赵慕钧研究组陈光明博士生等研制出一种重组的LPTS蛋白,由HIV—Tat介导可跨细胞膜进入细胞,专一性抑制端粒酶活性。以将LPTS基因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经该蛋白处理的端粒酶阳性肝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端粒变短,细胞出现死亡。而作为对照的端粒酶阴性细胞处理后没有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莫玮、张亮等的最新研究发现:在干扰素伽玛通路中.β-arrestinl能够介导该通路中关键转录因子STATI与其负调节因子磷酸酶TC45的相互作用.从而负调节细胞对干扰素伽玛刺激的应答.抑制了干扰素伽玛的抗病毒作用。这一研究发现了β—arrestinl蛋白在细胞核内的新功能,并揭示了STAT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负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0.
《科协论坛》2014,(8):F0002-F0002
<正>王慧,女,现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研究员,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分中心常务副土任。长期从事肿瘤相关的营养、化学预防、靶向干预治疗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在Nature Genetics、PNAS、Clin Cancer Res、JCEM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影响.现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微生物分委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