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静 《新闻世界》2013,(8):322-323
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公共外交是为塑造国家形象服务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公共外交的开展和国家形象的塑造日益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本文从公共关系和国家形象的概念和关系入手,重点探讨中国政府该如何运用公共外交的手段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而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
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都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但是中国国家形象缘于历史沉淀使得国际社会中仍然存在较大认识偏差。公共外交作为在西方尤其是美国运用娴熟的理论与实践,其对中国所着力构建的国家形象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由于其在交换思想、沟通信仰、交流文化、传播价值观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与价值,理应得到我们的更多重视而成为在全球化背景中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固定选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国际研究视野为参照,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历史和理论演进进行了梳理回顾,笔者认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在经历了展示国家实力、争取传播话语权之后,未来发展的愿景是“国家形象”的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4.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各民族国家对“他者”身份的区分、想象与建构通常会带有偏见,甚至产生异化,这一现象构成了各国对外传播国家形象的基础。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外交活动空间发生了变化,数字化公共外交成为国家形象建构的新路径,表现出脱域性、主体多元性与可沟通性等特征。面对新的技术图景,国家在推动数字化公共外交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吸收软传播理念,合理使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把握官方与民间相结合的复调传播策略,优化国家对外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5.
张昆  张宇 《今传媒》2016,(5):4-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全球大国迅猛崛起,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取得显著成就,越来越多企业和企业家走向世界.在输出硬实力的同时,中国加大了软实力的输出力度.国家形象是对外传播与文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在推进公共外交、展示中国形象、诠释中国梦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晓霞 《今传媒》2013,(6):16-18
随着国际间竞争及全球化的加深,我国外交事业应该积极与时代潮流接轨,力图实现多元化的外交形式。中共十八大着重强调要加强公共与人文外交,可谓是抓住了中国在未来国际社会上发展的关键,为我国外交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早期的"乒乓外交"到近年来的奥运会、世博会、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公共外交在构建一个良好国家形象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间的交往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本文立足新媒体背景下,分析了公共外交与构建国家形象的关系,从宏观上总结了我国当前利用新媒体开展的公共外交工作,同时反思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以色列各种媒体中对中国的相关报道,介绍和分析中国以及中国民众在以色列媒介中的正面或负面形象,并剖析导致这些形象的原因,同时对加强和改善中国对外宣传和公关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晓婷 《新闻世界》2013,(5):307-308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迅速增强,这其中既有硬实力的增强,同时也包括软实力的增强。不过,笔者认为我国硬实力的增长与软实力的增长不太成比例,前者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后者,致使二者之间出现了不平等和不协调的现象。于是,如何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就变得现实而迫切。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形象在当下这个时代就显得特别重要,已经成为了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卢茜 《东南传播》2021,(8):63-66
国家形象作为公共外交的理论硬核,中国电影的公共外交实际上就是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塑造.基于涵化理论研究发现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商业电影的共鸣效应,一种是主旋律电影的教化效应,但仅此两种涵化效应都难以充分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从而开展成功的公共外交.最后本文提供了两种基于"国家品牌"的电影公共外交新战略:以中国电影为产品营销使之成为一个品牌;以电影为传播渠道提升国家形象成为"品牌国家".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阶段中国公共外交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公共外交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具备成熟公共外交体系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共外交仍有一定差距.勇于总结现有经验教训并向西方学习,积极拓宽公共外交平台对于促进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熊猫外交"被纳入国家形象提升范畴,不仅改善了海外公众对中国的整体形象认知,也改善了他们对中国政府形象的认知,树立了中国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和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榜样"形象,因此应该充分肯定"熊猫外交"对于中国国家形象改善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是集中观察国外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进行报道的一个好时机,中国政府也以此为契机采取措施树立正面国家形象。本文对德国大众化报纸《图片报》奥运前后的中国报道作了主题词统计和分析,总结了德国媒体报道特色,认为中国政府和媒体应根据奥运会前后国外媒体的报道来整合国家形象传播,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全国两会上,公共外交议题受到关注.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建设,为中国各方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公共外交是传统的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的良好载体,也将使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更灵活且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朱佳奕 《新闻世界》2014,(2):181-182
国家形象塑造是中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目标,利用媒体构建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当今公共外交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对国家形象的塑造造成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和中国一衣带水的东南亚邻邦,大体相同的文化背景更决定了传媒在国家形象塑造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婧静 《新闻世界》2013,(10):329-330
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媒介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会对国家形象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领导人的媒介形象研究是政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理论开始,先定义国家形象和媒介形象,然后对中国领导人的媒介形象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尝试给出关于中国领导人媒介形象塑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5月25日,品牌国家——新时期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构建新探索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受邀出席该论坛。  相似文献   

17.
杨杨 《东南传播》2011,(4):50-52
本文在对国家形象媒体建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首先,从本体论视域对国家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解读;并借助马克思.韦伯的工具理性分析当前研究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剖析国家形象与媒体形象、政府形象的差异,从而扩展研究视野。进而描述中国现实政治语境下国家形象媒体建构研究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8.
19.
值此国际形势急剧变幻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形象怎样?影响中国国际形象变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才能实事求是地理解和把握这种变化,以实现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开展公共外交,实现从世界凝视中国向中国评判世界的视角转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类似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决策中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2010年12月26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北京举办了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朱晓婉 《出版科学》2021,29(5):122-128
援引建构主义理论,将《四库全书》在近代社会各种文化场景上的应用,解释为相关各方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符号化运作.重点围绕《四库全书》的影印过程展开,主要考察在新的印刷技术条件下,中外政府所投入的影印计划及相关行动,说明传统文化符号在国家国际格局中的生产与再生产,是"自塑"与"他塑"两方面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