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风险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概率信息,促进公众对概率信息的理解是风险沟通的重要挑战之一。文章从信息表达角度出发,回顾国内外学者在风险概率信息沟通方面的研究,基于循证系统评价法对面向公众的风险概率信息沟通策略进行证据整合。在系统检索、严格筛选后,共获得57篇纳入文献。利用主题综合法对纳入文献进行信息提取和主题提炼,识别了11个三级描述性主题,经归纳后嵌入5个二级分析性主题和2个一级分析性主题。研究发现,面向公众的风险概率信息沟通策略包括:风险概率信息表达形式方面的沟通策略,如呈现准确的数字概率、灵活使用视觉辅助支持工具;风险概率信息呈现内容方面的沟通策略,如提供线索提高信息可评估性、提高概率信息的个体相关性、选择汇报概率的损益参照点。同时还应注意到信任水平、认知能力、时间压力、信息局限等因素也会影响到风险概率信息沟通策略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公众的风险认知严重低于技术风险的情况被称为风险的社会缩减,这会导致公众防备行为的不足与灾害损失的放大。本研究以“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为框架,对比分析随县等地洪灾预警信息沟通过程中风险的社会缩减机制及规避策略。分析发现,风险管理机构、政府与具体职能部门、普通民众和媒体等是造成风险缩减的主要站点,其中,精英主义的风险沟通机制、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机制、习惯性阻拦机制、正面报道机制等是造成风险缩减的主要机制。在此类重大突发自然灾害中,风险沟通的目标就是去弱化,其手段主要包括:从常人视角建构风险预警信息、强化政府和具体职能部门的避险动员责任及充分发挥非正式人际网络的风险沟通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中,社交媒体作为公众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传播风险信息和影响公众对风险事件感知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国高速转型期社会风险聚集的关键空间,尤其是社交机器人等技术广泛应用到新闻信息生产和扩散环节后,社交网络舆论空间越发复杂。通过以“风险竞技场”为理论框架,结合社交媒体“人机共存”的生态特征,探讨风险传播过程中普通大众、官方媒体、自媒体、相关机构、政府部门在风险话语争夺和风险情景建构中如何进行社会资源动员影响决策结果。基于“人机”多元传播主体、“块茎式”叙事形态、“洞穴式”情绪共振、封闭反馈机制四个环节提出社交媒体风险沟通的负面机理。政府部门应该从争取公众信任、构建多维沟通渠道、多元协同共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等维度出发完善社交媒体中的风险沟通机制,降低社会运行的交易成本,共创融洽稳定的风险沟通场域。  相似文献   

4.
王威  姚敏 《青年记者》2017,(21):31-32
社会学认为信任是一种依赖关系,信任是研究风险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德国当代社会学家卢曼认为,信任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德国风险社会理论学者贝克和吉登斯都把信任作为风险研究的核心变量. 风险沟通中的信任问题 在传统的风险沟通过程中,非专业公众必须理解既定风险议题大量信息背后的含义和相关关联.公众通过判断信息的重要性和准确性、来源渠道的真实性,来理解信息的全部含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我们正逐渐进入风险社会.新兴媒体为公众参与风险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公众参与的风险传播,使得公民通过"自媒体"渠道参与风险信息的生产、传播过程,在再现风险、定义风险、监测风险、沟通风险甚至是扩散风险方面发出自己的声音.公民得以亲身参与风险的定义过程和决策过程,这将促使社会对风险的界定和决策上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5):17-22
在风险事件日益频发而且社会化媒体高度发达的语境下,风险管理者"危机公关"的思维惯性,往往使其落入疲于应付的困境,陷入更大的公关危机。而以"缺陷模式"为主导的风险沟通模式,又存在单向信息灌输和决策封闭等诸多问题。为此,风险管理者需要转变沟通思路,尤其在一些具有专业门槛的风险议题上,采用"参与式沟通"的新范式,具体内容包括确立公众在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容纳公众对于风险的认知并提升沟通的开放度和专业技巧,致力于发展合作和信任关系等。此外,在沟通渠道的使用上,参与式沟通也要求风险管理者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体,全方位地进行风险沟通。  相似文献   

7.
在风险社会中,科技的发展不仅是衡量现代性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催生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社交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改变了风险传播的景观,使得风险认知和媒介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临近核电站建设区域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调查,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对受众风险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考察社交媒体环境中信息的质量对受众反应的作用过程。结果显示信息质量可以通过影响用户的风险认知、风险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三个变量影响其风险信息搜索行为,从而证明社交媒体所构建的信息环境会显著作用于人们对于风险的认知和行为反应。本研究的发现期待可以为风险传播中的有效公众沟通策略以及线上风险信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系统梳理和理解风险传播的基本含义与特点的基础上,从风险传播的语言、信息步骤、信息工具和公众策略四个方面探讨了处理危机事件过程中的传播策略与传播原则。尝试为风险管理及相关的公共关系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并重新理解风险传播这一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3):103-107
通过用户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图书馆政府公开信息服务的认知度和利用情况,掌握公众的资源需求和服务需求。针对公众的建议,进一步提出图书馆今后开展政府公开信息增值服务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0,(6):12-1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风险沟通重要手段的政府疫情新闻发布,在传播政策、公开信息、回应关切、凝聚人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发布信息不专业、回应质疑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以"风险的社会放大"为理论视角,对作为风险沟通手段的政府疫情新闻发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作为风险沟通手段的政府新闻发布,在新闻发言人行为表现、疫情信息的专业供给、公共传播的价值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调整新闻发布过程中行政逻辑与专业逻辑之间的关系,实现国家与公众、行政机构与专业机构之间权力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1.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对于相关信息需求旺盛,信息搜寻成为公众了解和应对风险的重要途径。面对风险信息,公众对信息搜寻的态度如何塑造其行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不同人群间是否具有差异性?解答这些问题有助于为公众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助力提升个体应对效能、开展有效防疫工作。[方法/过程] 以在线问卷形式调查国内719名受访者,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的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年龄、学历的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具有显著差异;感知风险、情感反应、信息充分性、信息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信息搜寻态度在各因素与信息搜寻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果,分别从信息发布渠道、信息传播过程与信息搜索平台等角度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2.
杨斌 《编辑之友》2015,(8):69-72
文章以国画艺术微信公众号为样本,通过对其信息推送的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总结了目前艺术传播领域艺术组织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现状,论述了微信对于传统艺术传播的重要意义,认为传统艺术与社交媒体密切结合,加强形象传播、信息传播和公众沟通三个层面的传播策略,能够有效推动传统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使其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张乐 《新闻前哨》2022,(6):20-23
在"互联网+医疗"时代下,以"丁香医生"为代表的健康类媒体应运而生.本文以4C营销理论为基础,对"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与反思,总结出其在消费者策略上细分目标用户,产品精准营销;成本策略以双重模式结合,成本投资内容;便利性策略坚持聚合呈现信息,平衡商业性质;沟通策略依托社群运营,全方位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24):58-61
风险渗透到经济生活和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多重风险交织和共存,使风险沟通带有明显的复合特征。风险沟通的传统范式出现由科技范式向民主范式的转变趋势。组织必须考虑在危机传播中不同相关者群体的多样传播需求。风险沟通者在风险信息建构和传播时,要考虑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变量,本文引入三种以受众为集中的信息传播角度,通过小众沟通模式解释风险沟通者努力建构和发布信息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彭茜 《新闻世界》2013,(6):234-236
本文以“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SCCT)为基本框架,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期间政府部门所采取的危机沟通策略及其沟通效果进行深入的考查和检视;其中,特别增加对公众认知的分析,以完善沟通效果的测量。研究结果发现,政府在此次事件中,偏重采取淡化事件影响、规避危机责任的淡化型沟通策略,辅之否认型策略、重塑型策略和支援型策略;而以“媒体效能”和“公众效能”两个视角来检视政府所采取的危机沟通策略,效果是极其不理想的。  相似文献   

16.
微信用户注册人数高达八亿,是人们社交沟通、浏览信息的有效方式,这种情况下很多传统纸媒认证微信公众号,打造具有自身品牌特色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推送信息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推介自身品牌。所以现阶段,传统纸媒想要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发展需求,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拓展新媒体领域业务,提高与新媒体的融合力度,实现有效转型目标,加快传统纸媒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传统纸媒发展水平。本文就从微信公众号看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环境风险传播中,存在着技术和民主两种取向.技术取向的环境风险传播是从物理性的、实际有形的、被量化的科学风险层面出发,对环境风险进行科学技术分析,为公众提供科学层面的风险信息,并且认为科学技术是解释、评估风险的唯一力量.民主取向的环境风险传播是从心理认知建构的感知风险角度出发,认为环境风险传播需要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价值观问题,吸纳更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目标是风险沟通中的公平和正义,认为普通人的风险诉求必须得到承认.环境风险传播的两种不同取向影响着传播者的风险沟通方式和传播框架设定.前者倡导平等分享风险负担与收益,并不强调风险负担本身的减轻;后者倡导采取措施阻止强加给特定人群的环境危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研究缘起与研究方法 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中,风险沟通一直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最重视的工作内容之一.已有研究指出,有关药品的安全警示信息能够引发患者行为改变.①因此,有关食品药品的信息发布对公众的健康有重要意义.但风险沟通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这其中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媒体的重要影响.FDA选择通过媒介渠道来发布最关键的风险沟通信息,这些媒介渠道包括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医学杂志和其他专业杂志等)和社交媒体.已有研究表明,美国包括医生和患者在内的群体,都是通过媒体来获悉药品信息的,且他们对媒体所发布的信息持相信的态度.②另外,从消费者的风险判断形成机制来看,风险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基础作用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宁波PX事件为例,在风险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视野下,探究媒介在环境风险语境下的风险感知与风险沟通问题.本文发现,大众媒介对于环境敏感期的风险感知,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这与西方“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假设不同: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PX项目的风险感知甚为敏感,且有放大感知取向;而传统媒体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环境风险的感知表现出复杂、矛盾的特征.公众对政府启动PX项目持有戒意,对政府的承诺表示怀疑,对政府的粗暴干预表现激烈的情绪.风险的化解端赖于风险沟通,而平等双向的沟通则是化解风险的前提.在中国风险场域中,媒介介于风险管理者和公众之间,扮演风险沟通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面向公众选择的政府信息公开形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公众选择角度出发,通过问卷等方式,就公众对现有政府信息公开形式的主要选择、选择倾向、传播效果及接受程度等展开调查。针对调查中的传统公开形式缺陷,而现代形式尚存获取障碍;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形式规定匮乏,公众参与性不高;公开形式与内容关联缺失等问题,提出了面向公众实际,灵活选用政府信息公开形式,规范引导公众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形式共建,依据公众需求,制度明确相应的公开形式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