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仅仅靠课堂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教师必须在完成规定教材教学任务的同时,想方设法从多条途径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范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转折.小学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生活的课堂、关爱的课堂,才能逐渐培养孩子感受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步引导学习新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3.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生活化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语文知识运用到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与生活相关的活动,如体验生活、集体户外活动等,将实现生活与语文知识的互动,引领学生从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转变成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从生活入手开展教育活动能够更加直观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导他们在了解熟悉的生活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语文体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课堂走向生活,再从生活回归课堂是小学语文高效率教学的方法之一.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及教育理...  相似文献   

5.
课堂,犹如生活,生活犹如舞台。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在课堂上保持一颗平常心,然后再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针时培智班的孩子,教师在教学时则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联想到生活,在生活中又能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接受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状态,那么他们便不能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有效能力,这便造成了他们无法进行其他学科的更好学习。因为语文教学带给我们自身的是更多的语言基础应用,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如何更加的使基础知识的展现呈现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他们能否使课堂的效率真正的良好的保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真正的使学生将语文知识变成自身喜欢的课堂学习,使生活于语文的不断联系更加的紧密,真正的达到应有的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所谓生活化课堂就是知识与生活、学习与生活、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诸般滋味,在生活的广阔世界中感受到"大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学好语文,将语文的外延充分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8.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他们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需要设计趣味教学,为学生提供精彩、丰富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在语文精彩课堂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通过积极思考获得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结合趣味的、新颖的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知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注重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却忽略了联系实际生活,学生感觉语文学习很枯燥,课堂效率低下。新课标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思考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从语文课堂中得到熏陶。那教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呢?对这一问题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提升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把握能力,帮助他们构建语言体系,展开有智慧的语文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积累到实践、从求同到存异、从品读到表达,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他们从"智"到"慧"的跨越,为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小芸 《考试周刊》2013,(73):40-40
生活情境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学好语文,同时也启迪学生真正获取语文知识与能力的途径,不是教材而是生活,生活是学习语文最经常、最有用、最重要的课堂。换言之,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语文与生活"被列在"练习"之下的原因。因此,唯有架起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生活化气息即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不仅能够从课堂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更能够把课堂中的知识升华到生活中,学以致用。语文是大家生活中与人交流、互相理解的工具,尤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单纯学习语文课本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所以语文的生活化十分重要,学生和教师都需要通过生活化的语文来改变自己对待语文的态度,给小学生留下语文学习的正确认识,打好基础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进行阐述,从而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做到学与做的合一。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与语文实践、生活实践的关系非常密切。所谓“生活处处是语文”。这就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丰富的课外知识.能与生活接轨。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语文教学就不能只局限于狭隘的课堂的教材内容.必须有着适度适当的课外延伸。  相似文献   

14.
“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走出象牙塔”,让知识向生活延伸,可以接触更多的、更贴近生活的学习资料.当前的语文教学需要有意识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的学习是最贴近日常生活中的课程学习,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知识的多种魅力,融汇生活和课堂学习的要点是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追求的目标。文学学习是当下高中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核心内容,但文学起源于社会生活,所以在高中语文生活化的课堂中才能将语文中蕴含的生活信息活学活用,焕发出语文的活力和魅力。一、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的相关感想1.高中语文课堂生活化学习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人们生活学习的自然产物。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喜欢与人交流,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让他们在交往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着快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多种形式,让他们亲身体验语文生活,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为此,本人从五个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本,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从被动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己主动去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追求语文教学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课外阅读是中职学生积累知识、提高人文修养的必要途径,对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但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得到的语文知识,开阔语文视野,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而且对培养中职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开发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素玲 《成才之路》2013,(36):58-59
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着眼于改革课堂模式,探索人才培养之道,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彰显学生个性,让小语课堂散发活力,让每位孩子在课堂上如花绽放。为此,我力争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注重语文学习与听说读写的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与学习方法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联系,多渠道挖掘学生的潜力,训练他们的技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