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设计理念】课文《最大的“书”》是一篇短小的科普说明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语言风格轻松、活泼。因此,读好人物的对话,学生就能理解课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以朗读与理解词语相互交织的方法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2.
田晓军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5)
[教材特点]1.所在单元四篇课文围绕神奇的自然编排,本课讲述了神奇的岩石,字里行间渗透了地质勘探队员不畏艰苦的敬业精神.2.全文由川川与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组成,语言简洁,这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绝无仅有.地质科学方面的知识蕴含在两人的对话之中.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内容极富吸引力。教学中,教师拟通过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是读好人物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内容,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一、初读感知。借助汉语拼音拼读生字,学生试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读后教师可启发学生讨论、探究,然后形成共识:读懂这本“最大的书”能为建设祖国作贡献。课文倒数第二段中“读了这本岩石书……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初读感知中还要研究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川川、地质勘探队员的叔叔),写了他们的什么事(川川问了好多问题,叔叔作了系统的回答)。二、探究问题。川川问了哪些问题?叔叔怎样回答?分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难点,必要时教师给予点拨。交流时边讨论,边…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足迹、雨痕、波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好多篇文章都是探究启蒙的好教材,《最大的“书”》就是很好的一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实施多种探究策略,将有利于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习惯的提高和养成。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三个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赏析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让学生领略该文中所呈现的大自然的美。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2、品味本文层次美、意境美,学习写景的方法。3、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二.教学思路:本节课以读贯穿整节课,采用一线串珠式的教学方法,我设计了一读课文通文意,二读课文理层次,三读课文品意境,四读课文悟情怀,五读课文诵经典这五个环节,层序递进,预期在三读课文品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教学难点:探索寻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相似文献
13.
经过近五年多的学习.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以下能力:(1)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书本、上网、问家长等手段,查找到有关课文的知识。(2)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已经能够知道在小组中如何分工、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解读:《最大的麦穗》是很有趣的散文,它借苏格拉底让学生找最大的麦穗这件事说明人生中机遇很多,抓住眼前的机遇,才是最实在的。行文流畅,给予人许多启迪:人生的机会有很多,但机会稍纵即逝,什么是最实在的,就是眼前的,其他都可以当做虚幻。什么机遇最重要?眼前机遇,其他机遇都在路上,能抓住的就抓,抓不住的就放。设计理念: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在小语教学中,合作、探究、自主的能力是必备的,在自主 相似文献
15.
一、简析我们的教材包含着四大系统:文章系统、导学系统、图像系统和习题系统。教师在细读文本时要读通读透这四大系统的内容,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四大系统中蕴含着的编者意图,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运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想:本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课,本单元是文言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教学时应从多角度、多层次阅读入手,欣赏文笔精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激发学习情趣。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介《回乡偶书》是人教版第八册中的一首古诗。全诗语言浅显易懂,描写了诗人告老还乡不被相认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感慨。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古诗教学应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进行“合作读诗——合作解诗——合作演诗——合作写诗”,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想象… 相似文献
18.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词兼美的山水小品,它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故而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只觉得景美,情美,词美。但传统教学巾我们常把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字字落实、句句翻译”上,将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懂”的层面上,于是文言文教学便成了字句翻译课、古汉语知识课。 相似文献
19.
20.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定位本文是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爸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子女买书 ,希望孩子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课文重点写了买书的经过 ,是按“路过书店———回家路上———听爸爸念书”的顺序写。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有 :“清晰”、“浮现”、“忍受”、“含着”、“乐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等 ,重点的句子是 :“买书比坐汽车强。”“但是对我来说 ,这本书却比任何一本都要珍贵。”“只要有点儿钱 ,就一定会给姐姐和我买书看。”教学本文 ,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自读 ,借助上下文或查阅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