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幼儿发生纠纷的不同认识。有相当多的幼教工作者认为幼儿发生纠纷不好,是不良的,纠纷越少越好,最好是不发生纠纷,特别怕在上公开课时班上发生纠纷。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的认识与做法。例如,日本幼儿教师就认为,幼儿间的争斗是正常现象,是幼儿需要的经验,完全不争斗反而不好。所以,日本幼儿教师有时甚至会有意引起孩子之间的争斗,确信孩子们会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而且纠纷的进行与纠纷的解决,会不同程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当然,解决得越好,其积极作用就越大。二、对解决纠纷的不同认识。教师甲与教师乙对解决纠纷的态度显…  相似文献   

2.
彭俊英 《幼儿教育》2012,(Z4):66-67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但如何观察、理解、指导幼儿的游戏,很多教师仍有不少困惑。比如本案例所描述的,当娃娃家有幼儿扮"宠物"时,教师该如何理解和指导?幼儿扮演"宠物"好不好?教师该不该介入幼儿的"宠物"游戏?一、如何理解幼儿扮"宠物"的行为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访谈来  相似文献   

3.
争抢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冲突行为,幼儿发生"争抢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为获得某种物品、为表现自我、为解决问题、为模仿同伴。教师在处理幼儿争抢冲突时应当关注冲突解决过程,尊重幼儿个性;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解决冲突的自主性;科学选择教师介入的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的具体教学中,教师的最大困惑是如何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我认为决定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时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知结”出现时。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或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这些“结”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在同化和顺应基础上的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也可能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二、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积极等待是相对消极等待而言的,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李惠英 《教育导刊》2004,(14):46-46
在教育幼儿时候,教师总爱灌输:年龄大的要谦让年龄小的幼儿;幼儿间一旦发生了纠纷,教师也常对较大的幼儿说:“你是哥哥(姐姐),就让让弟弟(妹妹)吧!不应该和弟弟(妹妹)争抢玩具!”这种提法和做法究竟理智和科学吗?  相似文献   

6.
研究者通过对重庆市某幼儿园大一班幼儿在午餐时的非参与性观察,发现幼儿午餐文化主要通过幼儿间的语言得以体现,幼儿午餐文化具有帮助幼儿建立、理解、内化规则,分享、理解、再造经验,思考、扩充、完善知识的功能,作为一种蕴含着巨大教育价值的资源,幼儿午餐文化需要引起幼儿园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刘桂梅 《福建教育》2023,(20):46-48
近年来,“儿童视角”的理念普遍为教师所接受,教师尝试基于“儿童视角”开展教育实践。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儿童视角”的理念理解不够全面,或不敢介入幼儿的活动,或不知道如何对幼儿的学习和游戏进行指导,导致幼儿的深度学习难以发生。文章以中班建构游戏“航空母舰”为例,探讨游戏中教师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所采取的策略:引导幼儿在学习中运用参考资料;支持幼儿向同伴学习;组织学习活动助力幼儿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14):165-166
游戏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最自然、最主动的知识探索方式,户外体育混龄游戏是当下幼儿教育中不能忽视的幼儿课程组织形式。如何顺利组织幼儿完成混龄游戏且不损伤幼儿的自主游戏体验、不阻碍幼儿的个性释放,则是幼儿课程游戏化建设中应该思考的重点问题。而通过观察探究我们发现,只有当我们不着痕迹地介入到幼儿混龄游戏活动中时,幼儿们对教师介入的排斥感才会化为乌有,教师介入行为对幼儿游戏产生影响的概率才会越大。所以,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之时,我们应充分重视对体育混龄游戏介入方式的无痕化处理,以有心无痕的游戏介入方式,辅助锤炼意志品格,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影响幼儿深度学习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提问策略不容忽视。以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为目标导向,提出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四个提问策略:回忆式提问,助推幼儿梳理已有经验;理解式提问,引导幼儿了解事物的信息;分析式提问,促进幼儿理清事物间的关系;反思式提问,加深幼儿对问题解决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0.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能指导教师更加客观地介入到幼儿同伴冲突之中。矛盾分析法对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理性价值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同伴冲突观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握介入幼儿冲突的时机;"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有利于明确介入同伴冲突的目的。教师合理利用矛盾分析法,指导幼儿处理同伴冲突:相信同伴冲突中包含同一性,提供幼儿自主解决冲突的机会;了解幼儿冲突的特殊性,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提供及时的帮助;帮助幼儿提升社会交往技能是重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师积极有效的介入幼儿游戏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对幼儿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已有研究大都认为教师的介入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主要从教师的介入时机、介入方法、介入频率、介入策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未来的研究也可拓展到通过丰富研究方法、从教师专业发展等角度来探讨教师介入行为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提问是幼儿与数学之间的桥梁,是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获得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提问,对于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观察和访谈所获得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第一手资料,结合信息交流理论对数学活动中的教师的提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幼儿光影概念转变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测查、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对某大班幼儿在六次教学活动中对光影概念认识的发展进行了跟踪,结果表明:幼儿对影子的外部特征获得较早,对光线在影子形成中的本质作用,光源、物体、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线沿直线传播获得较晚,且未理解影子产生的本质原因——光线受到物体阻挡形成影子。同时,幼儿的自主探究、同伴间的交流、教师基于幼儿原概念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都是影响幼儿光影概念转变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园,幼儿的游戏行为并非是完全自发的,与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相比,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会极大提升游戏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的作用,有效地引导能够拓展幼儿进步发展的空间,在比较轻松的游戏氛围中突破自我固有水平。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并非随机行为,而是包含了教师对幼儿需要的判断、对幼儿成长空间可拓展性的界定等因素,教师介入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及策略。本文在肯定教师对幼儿游戏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境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进行分类分析,探求教师选择合适介入时机的重要性,并根据幼儿游戏、行为和思维特点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究,力图更大限度发挥教师平衡游戏需要和教育目标的作用,促进幼儿游戏的价值升值。  相似文献   

15.
幼儿同伴冲突的合理解决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的介入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质量。笔者在对教师介入行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教师介入行为的发起、实施和效果三个方面对教师介入行为的表现进行了现状分析。发现教师介入行为的发起偏被动,时机过早;介入行为的实施上态度偏中向和负向,方式偏消极;介入行为的效果偏向于中性和消极的问题。最后从教师、幼儿和环境三个角度对教师介入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以期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介入模式。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的活动形式。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教师过多限制或放弃指导,都不利于幼儿个性健康良好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所存在的问题,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类型,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等几个方面,结合案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希望对同方向研究的老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纣旨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要素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这就对科学集体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目前在科学集体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介入显得茫然、随意,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介入,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才能支持幼儿的探究,常出现介入时机不适宜、介入有效性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教师对幼儿游戏的适当介入能够促进游戏功能的发挥。浅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重要性,阐述影响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频率、情境、效果等因素,提出平行式介入、垂直式介入和交叉式介入三种方式,旨在提高教师介入游戏的质量和有效性,以便更有利地发挥幼儿游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小班幼儿处于性别认同的形成和模仿学习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西南地区六所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深度访谈,分析和探讨了教师对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价值理念,以期构建出一种合理有效的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日本幼儿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 《教育科学》2003,19(2):62-64
作者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考察了日本幼儿教育。在日本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早巳不是一种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幼儿的生活方式。以游戏为特色的日本幼儿教育在有关什么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如何及应采取何种方式上,以及怎样理解幼儿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均给我们以启示,并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