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嫉妒是一种"负面情绪",会加剧不良的个人心理体验,对幼儿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成人必须加以正确引导。文章就幼儿嫉妒的表现、原因及教育引导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它其实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因此,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幼儿的嫉妒心理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许多成人认为,孩子没有在社会上攀比、竞争的经历,不该有嫉妒心理。但研究资料显示,有不满周岁的婴儿看到母亲给其他婴儿哺乳时,就出现心率加速、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甚至哭闹起来。当孩子长到5、6岁时,妒意会更频繁地袭上心头。那么什么是幼儿的嫉妒行为,成人应怎样正确对待呢?一、幼儿嫉妒行为的表现嫉妒是一种别人比自己优越时所产生的一种憎恨情绪。幼儿的嫉妒是幼儿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幼儿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  相似文献   

4.
周娟 《考试周刊》2012,(31):184-185
嫉妒作为一种典型的负面情绪,在幼儿身上有明显的体现。面对嫉妒表现的出现,幼儿教师需要理性分析,根据其成因采取不同的对策,从而化解幼儿的负面情绪,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嫉妒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选取200名幼儿教师为被试,在开放式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初始问卷,形成由20个项目构成的初始问卷。此后,在辽宁省选取小、中、大班共856名幼儿为被试进行施测。研究方法: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幼儿嫉妒问卷的结构,最终形成由12个项目构成的问卷。结果表明:(1)3~6岁幼儿嫉妒结构包括关系威胁和自尊威胁两个维度;(2)3~6岁幼儿嫉妒教师评定问卷具有理想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研究我国幼儿嫉妒的有效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6.
嫉妒是人类的一种原始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中动物本能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幼儿的嫉妒心理是从早期的情绪中分化而来的。小孩长到1岁半左右,就会萌生出嫉妒情绪,到四五岁时,嫉妒会更频繁地升上幼儿心头。因此,家长应该配合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嫉妒心理进行正确的疏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与嫉妒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以39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与嫉妒量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社会比较倾向处于中等水平;2.大学生的嫉妒水平低于中等水平,人际嫉妒上存在显著家庭背景差异(t=-2.236,P<0.05)和显著的年级差异显著(F(3,388)=3.256,P<0.05);3.社会比较倾向与嫉妒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238,P<0.01),能力比较对嫉妒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对嫉妒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比较嫉妒与爱情嫉妒的关系问题是学者对嫉妒情绪进行研究时首先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前者主要在社会比较情境下产生,后者则产生于恋爱关系。由于文化差异,东方学者的研究聚焦于社会比较嫉妒,倾向于将爱情嫉妒看做社会比较嫉妒的一个特例。而西方学者主要对关系嫉妒(尤其是爱情嫉妒)进行研究,倾向于将社会比较嫉妒看成爱情嫉妒的一部分。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从情绪体验、行为反应模式、嫉妒者认知、生理机制等方面对二者区别进行分析,并基于恋爱关系、社会比较两大背景,对二者联系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认为二者产生的根源相同,从产生根源角度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嫉妒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嫉妒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嫉妒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动力性.大学教育应引导大学生消除嫉妒消极影响,进而把大学生嫉妒心理升华为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论嫉妒心理的发生机制及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嫉妒是人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它的发生发展大致有潜意识嫉妒、需要及时控制的显意识嫉妒和危险的变态嫉妒三个层次。嫉妒是个体和集体遗传、个人童年经验和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产物。主要调节策略包括善于觉察、监控、调适自己的过敏性情绪体验;培养正确观念,保证正确思维;调控情绪,保证正确思维的人格化与条件化三种。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探讨初中生嫉妒心理的特点,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初中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对初中生嫉妒心理的危害进行分析,认识初中生嫉妒心理的危害,有助于正确引导初中生的嫉妒心理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余政委 《考试周刊》2014,(65):171-172
<正>嫉妒是见到别人某些方面(才华、成就、品质、相貌等)高于自己而产生的羡慕感情,是不甘心自己无条件赶上别人而恼怒的情感及由此导致的相应行为。它往往与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心理特征相联系,不仅使嫉妒者本人痛苦,而且影响人际关系的协调,严重时甚至酿成事端。因此,对于正处于人格塑造初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培养"容人纳贤"的优良品德,改变"心胸狭窄"的不良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嫉妒心理不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心智的发展,必须  相似文献   

13.
嫉妒心理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是具有强烈利已主义的排他性消极情感。嫉妒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在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中,会经常有所表现,对其身心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应当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调控。  相似文献   

14.
嫉妒是一种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层的情感因素,文学中嫉妒描写包括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两个方面,人物的嫉妒心理和行为,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即“眼红——嫉恨——嫉怒——嫉毁”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5.
嫉妒心理是青少年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带来的危害是消极的。本文剖析了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克服嫉妒心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嫉妒是一种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层的情感因素,文学中的嫉妒描写包括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两个方面,人物的嫉妒心理和行为,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即"眼红--嫉恨--嫉怒--嫉毁"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7.
试谈消极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嫉妒,俗称“红眼病”,表现为一种不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复杂的负感情。作为个体常见的一种性格缺陷,嫉妒指的是嫉妒者主体在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当他人的某些方面(如才华、成就、品质、相貌等)强于自己时,总是感到心理上不平衡,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因而总是想方设法找机会诋毁、中伤他人。一、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源是差异和改变。它是由嫉妒者主体与被嫉妒者客体之间的差异、悬殊及其改变造成的。一般说来,客体的优势容易引起主体的嫉妒,但有时处于劣势的客体的境遇向优势改变,也会引起处于优势的…  相似文献   

18.
嫉妒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嫉妒的存在往往会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地渡过大学阶段,对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进行了剖析,着重分析了其形成过程及产生原因,并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了一系列调节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是一种有碍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的危险情感,部分学生时常会产生这种心理。本文通过分析嫉妒心理的表现特征、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学校、学生工作者及学生应各自采取相应对策,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克服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嫉妒产生的原因,明白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知道嫉妒给自己及他人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