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项目设置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项目设置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规定项目的设置基本合理,但有待进一步完善;比较成功的规定项目是桩上徒搏、长杆较力、夺桥徒搏、流星打靶和单掌断砖,石锁上拳和悬空断物的支持率不高。优先增设的项目是双人对抗和女子项目;女子规定项目可增设长杆较力和桩上徒搏;男子规定项目可增设抛接沙袋和指鼎较力;需研发有关腿功和柔功的规定项目。自选项目是规定项目发展的源泉,其竞赛内容有待进一完善。特邀项目是功法绝技展示的平台,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鲁夫 《武当》2004,(9):5-5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于今年初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武术功力比赛项目及竞赛规则,并于7月问两次邀集有关专家学者,在广州和北京召开了“武术功力比赛赛项论证会”。会议对各地武术行家报送的56种功力比赛赛项和竞赛规则进行了认真论证,还对比赛的规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随后以会议论证结论为依据,制定并颁布了《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竞赛规程》和《武术功力比赛竞赛规则》。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武术功力大赛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对武术功力大赛今后赛事品牌的塑造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重视赛事内容、质量和创意,突出武术文化内涵;拓展传播渠道;重视赛事包装设计上的符号表达;功法运动大众化开展和赛事的大众市场的培育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洪浩 《中华武术》2006,(1):20-21
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顺利落下帷幕之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便召集有关人员对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赛项进行了论证,进而修订了《武术功力竞赛规则》。为提高竞赛项目的运动水平和裁判员的执裁能力,促进功法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于2005年9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武术功力比赛项目教练员、裁判员资格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138位学员参加了学习。  相似文献   

5.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佛山和深圳成功举办之后,来到了河南郑州。2006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三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河南省体育馆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功夫高手,展开了激烈角逐,正可谓:"八方英豪会中州,武林大赛比真功。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分别对武举制和武术功力大赛各自的项目内容、评判标准、时代意义及其对武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作了一个概述。通过列表对比得出武术功力大赛是武举制在新时期的复兴的结论。武术功力大赛脱胎于武举制,又不同于武举制,是对武举制的创新和发展,在项目内容及科技投入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现场收集资料和访谈有关专家,以及对部分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比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以后更好地举办此类大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鲁夫 《精武》2004,(9):49-49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于今年初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武术功力比赛项目及竞赛规则,并于7月两次邀集有关专家学者,在广州和北京召开了武术功力比赛赛项论证会。这次会议对各地武术行家报送的56种功力比赛赛项和竞赛规则进行了认  相似文献   

9.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在项目设置裁判规则比赛规模等方面日趋成熟。文章通过对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中由比赛器械引发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与建议,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为全国武术功力项目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鲁夫 《中华武术》2004,(12):6-7
佛山人很骄傲,因为这里出了令所有中国人骄傲的黄飞鸿和李小龙(李小龙祖籍顺德,顺德属佛山市)。所以佛山人有充分的理由举办他们的武术文化节,有丰富的内容充实他们的节日:参观李小龙故居纪念馆、中华民间武术论坛、南派武术精英赛、黄飞鸿李小龙电影展……而压轴大戏是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  相似文献   

11.
武术段位制实行18年以来,逐渐走入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段位制的引入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指明了方向,加快了中华武术的传播,促进了武术的技术传播,传承了武术文化,弘扬了传统武德,也壮大了武术事业的发展。文章主要从这四个方面介绍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对武术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论述武术操在中小学中开展的重要性,认为武术操是传承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作为课间操中一种新的锻炼手段,武术操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文化的兴趣,培养了武术文化建设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都有利于武术健身操在中小学中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小学实施武术段位制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方法,通过分析《中国武术段位制》十年来初段位实施现状,探讨可行性对策。建议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实施武术段位制。为以后段位制更好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了终身体育的发展,也为我国培养大量的奥运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推广舞龙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舞龙运动的价值特征,据此分析了在中小学推广舞龙运动的可行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动舞龙运动在中小学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学武术散打教学开展的现状,习练武术散打对中小学生的积极意义进行了理论阐述,以求探究出一套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教学的方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散打教学在中小学开展不够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家长传统观念上的偏见;武术散打教师师资力量缺乏;教育体制的不够完善;缺乏专门训练场地;武术文化教育理念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推理论证法、观察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普及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查找出了制约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普及的因素,并提出普及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主体间性教育对单子式的主客体取向的主体片面教育起到求源返真的作用,是教育理论发展的内在必然和教育实践发展的历史选择。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主体性融合、和谐师生关系和学生人格自由发展等方面的缺失折射出体育教学的主体间性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对课改的虚假认同,班级授课制度的弊端,课程价值取向的扭曲等。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主体间性的要做到:体育课程改革向"教师立场"转变,走向交往式教学,树立现代化的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武术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运动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有必要对中小学武术开展现状进行研究,以促进武术在中小学中不断发展。课程、教师、教材、学生是影响中小学武术顺利开展的四个主要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必须相互协调发展,以促成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武术教学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教育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为此,应把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办学育人的重要任务,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自古以来,人们习武的目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以德润身。当今,随着武术运动的大力普及和快速发展,武术的文化内涵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中小学武术教学更成为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所特有的教育特点进行研究,结合武术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达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对中小学校创建足球俱乐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政  祁丽 《体育科技》2006,27(3):53-56
对中小学校足球俱乐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就中小学校建立足球俱乐部的性质、组织特征、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体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期待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