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地震报道看媒体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中的媒体新角色麦克卢汉说,传媒就是人的感官的延伸,媒介即是信息,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中国传媒的传统“喉舌“角色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适应了当时保障社会稳定、传达政策、发展经济的需要,在一个科技不发达、信息传播落后的时代,媒体的影响力是通过它的政府“喉舌“作用发挥的。然而今天,信息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传媒扩大了人的生存  相似文献   

2.
灾害性报道,是指对洪水、地震、火山喷发、旱灾、火灾、暴风雪等自然灾害以及车祸、爆炸等社会灾害的报道。灾害性报道由于其题材的独特性,我国媒体基本都采取审慎的态度。从建国以来我国灾害性报道发展的历程来看,基本走上了一条由高度控制到逐步放开的过程,以今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和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比较为例,同样是《人民日报》在地震灾害发生第二天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今年雅安地震,使人们想到了五年的汶川地震,当时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突发灾难事件报道的一个里程碑:信息快捷、公开、透明;媒体人提升了人文关怀的素养。但是,当开始冷静、理性地思考汶川地震报道时发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媒体记者集聚灾区,占用灾区资源;为了报道"效果",干扰救援,对被采访者不够尊重;灾难中不恰当的娱乐化表达。五年后的雅安地震中,媒体的报道却有不少的进步,即:灾区现场报道克制、冷静、理性;报道方式以打气加油为主旋律;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信息没有障碍地实时传播。  相似文献   

4.
按照麦克卢汉媒介杂交理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是一种传承和再接再厉.作为一种传统媒体,电视的生存空间不断被迅速崛起的新兴媒体所蚕食,本文希望从麦克卢汉媒介杂交理论视域出发,立足于错综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尝试性地从三个方面对电视媒介的生存空间保全或开拓路径进行研究,以期对当前的媒介融合以及电视媒介生存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中国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感天动地。而中国媒体也以另一种力量,立刻行动起来,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中赤膊上阵,由此铺开了一场中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领域规模最大的遭遇战和突击战。中国媒体经受住了这场大震和这种大痛的考验,他们在大痛中传递大爱,在传言四起时报道事实真相,在创伤中凝聚力量,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党中央的褒扬,赢得了民众的好评,也赢得了国际媒体同行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7.
作为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NHK在"3.11"大地震中提供了值得信赖的高水平报道,表现出的媒体责任与风范让公众见证了日本公共传媒的水平与实力。恪守职责,在一线"瞭望""公共传媒是一国和一国民及一国根本文化的坚守者,如约瑟夫.普利策所言,是社会生命的第一线瞭望者……一个国家可以有大灾,但不能有在  相似文献   

8.
一、"关系革命"背景下,社会的三大关键性改变多年以前,我们在阅读《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The World Is Flat: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这部由托马斯·弗里曼(Thomas L.Friedman)所撰写的畅销书时,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媒体通过不断创新报道内容、报道手段、互动平台实现了新闻报道有史以来的重大突破,体现了尊重新闻规律、正确引导舆论与满足群众需求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引导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极大地提升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11.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全国各主流媒体迅速对此次地震造成的灾害以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情况予以密集报道。透过这些报道。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新闻媒体的变与不变,能够明确地把握中国新闻媒体走向成熟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周烨 《新闻爱好者》2011,(22):30-3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15.
侯蔚 《记者摇篮》2007,(8):98-99
今年正月十五,一场56年一遇的大雪临降沈阳,致使沈阳整个交通瘫痪三天,沈城为此发出红色雪灾警报,这一重大事件很可能进一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甚或对沈城经济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及损害。  相似文献   

16.
非官方,顾名思义就是区别于官方而言。非官方报道在这里是指民间组织自发地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和消息的一种传播行为,非官方报道力量体现于这种传播行为的过程中。由于非官方报道力量全部来自民间,不受官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汶川突发8.0级地震。这是新闻媒体应对突发性灾害报道的一次大考。它是对媒体报道能力、反应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检验,也最能反映媒体的危机应对机制是否成熟、有效、可行。灾难发生距今已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次灾害报道中,中国媒体所表现出来的迅速、透明、责任感与人性化,使一向颇有微词的外国媒体对此深表赞赏: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中写道:“中国媒体在地震报道中所显示的空前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推进的第七年,媒体融合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5G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的运用都将给媒体融合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本文从传统广播媒体的融合现状出发,以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中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策划报道为例,浅谈广播人如何做好新媒体产品,如何在采访报道中,做好"融合"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戴晓蓉 《新闻知识》2005,(11):91-93
关于媒体在司法报道中的角色定位,到目前为止在业界、学界都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有部分人认为,媒体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对于司法行政等社会环境进行有效的监督,这种舆论监督是合理合法的,不存在所谓的越位现象;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开始纷纷指出,目前在我国,媒体在其影响力迅速扩大的同时,其角色功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从汶川大地震看我国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在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作为极具震撼力和极高关注度的报道领域,我国主流媒体对此次突发事件的报道无论从报道的策略、手段、方法,还是从参与报道的媒体种类、数量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