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2.
课程改革应保持必要的文化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西学范式所造成的文化影响,让课程改革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保持一定的文化张力,应成为课程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原则。而把中国文化经典以完整的文化表象、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地纳入现代课程,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综合课程,则是结构调整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教师文化式样的建立和发展。然而,一种新型的教师文化式样的发展必然存在诸多的矛盾、不协调和冲突。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文化冲突包括教师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教师行为文化的冲突等。面对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文化冲突的种种困惑与挑战,我们应该在教师的生活世界和教师的非日常生活世界中更好地认识、引导、消解教师文化冲突现象。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比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 ,有着百倍的复杂与艰难。如果人为地以“大课程论”理论统驭教学 ,把主体行为的“教学”放在结构性、物质性“课程”的依附性地位 ,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制度课程”。这种课程的内容会得到因循传统的教学的支持 ,但新的课程理念却会遭到惯例的抵制 ,这可能导致以旧思维和旧方法驾驭新内容 ,导致新课程目标尤其是创新素质目标的失落。因此 ,课程改革应超越“大课程论”或“大教学论”的同样思维不同侧重的偏见 ,在“课程与教学”和而不同的理念下 ,关注并释放教学的张力 ,引导教师致力于教学课程 ,把改革的重心落到体检课程、体验教学上来 ,走出已经或正在步入的“新制度课程”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愿景与可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不仅是课程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而且是课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课程改革主要缘起于对课程僵化问题、课程超载问题、课程失调问题的解决。课程改革是促使教育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理性化以及教育范式恰切性的前提与保障。课程发展史上并不缺乏改革,但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取得了成功。课程改革需要整体性立场、过程性思维与实践性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如何认识课程改革、课程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关系.是当前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新课程改革中最关键、难度最大的改变,就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和合作机制的建立。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观念与认识问题、目标与条件问题、考试与升学问题以及形式与内容等问题。课程改革就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合格人才。为了防止课程改革流于形式,教育部门需要采取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课程的间离效果与课程改革:基于隐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和戏剧无论在构成要素还是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叙事剧表演中的间离效果,在师生之间的课程活动中同样存在.基于这种隐喻性假设,当代课程观可归纳为"摹仿型"与"间离型"两种基本类型.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应在实现课程观转型的基础上,重新确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文本、课程与知识、课程与考试以及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课程改革走向人本化的课程哲学路向及其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9.
2003月对13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教师教学观念与方式有所转变;学生学习表现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行为;学校评价追求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学校呈现出教师合作的化氛围。课程实施中还存在着地区差异、学段差异和课程资源建设任务紧迫、教师的指导培训亟待加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注重学校化的建设,加强实验薄弱环节的指导,加快课程资源建设的步伐,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年来,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观念认识、政策管理、理论研究、操作实施、资源保障和教师专业支持等方面均面临着巨大挑战,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将课程改革推向新阶段,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1.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在当前课改环境下存在着对课改纲要理解有误差、对自学重视不够、小组内部分工不明确、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缺乏相关经验无法有效指导等问题。为此要采取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积极反馈及时评价等措施,促进合作学习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STS课程:类型、特征及改革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TS课程是当代西方科学教育改革的产物,它的出现折射出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型。作为综合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STS课程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以科学概念和原理等基本知识为主导的STS课程、科学知识和社会问题交融的STS课程和以社会问题为主导的STS课程。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目标的多元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等是STS课程的基本特征,它预示了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些走向,如强化科学教育的价值维度,摒弃科学教育的精英主义传统,从注重"知识体系"到注重"探究过程"以及关注科学伦理道德,等等。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高中政治课改突出以学生为本,坚持学习中知识、能力和觉悟三者的有机结合。而将抛锚式教学运用于政治课,适应了课改的基本要求,能够凸显它的张力作用,使学生再现、建构、迁移知识;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判断选择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和感悟意识。  相似文献   

14.
高师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综合教育师资的培养受到了新课改综合教育实践以及顶岗支教跨学科教育实习的挑战,利用高等教育现有的体制,开展跨学科教师教育,是适应时代需求、基础教育实践需求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发展的可行举措。本文对跨学科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变革教育理念与课程理念,构建基于"课程群"的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计划与课程结构等策略,期望能为我国的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课程评价: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双向两难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课程理论不是课程实践,在理论的课程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实践的课程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课程评价却必须对实践的课程价值进行评定与判断,它维护理论的价值适应不了实践,正视实践的价值适应不了理论,由此成为一个两难问题:有关课程评价功能的解释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歧义,课程评价改革的理论与评价改革的实践相互支离,而借鉴的课程评价理论与传统的教学评价实践也有个适切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根源、认识误区和自身理论缺陷造成了目前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用新制度经济学进行解读,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和现实是职教课程改革的路径依赖,在没有形成有效校企合作机制的情况下,来自于德国的行动导向课程理论很难引进成功。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的特性决定其并不是适合所有职业教育类型;从教育人类学视角看,教育心理学取向的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的模拟性是其重要缺陷。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十年风雨历程,硕果累累。在取得理想成绩的同时,我们需反思过去改革十年的得与失,寻求课程改革新出路。通过对区域课程改革现象与政策透视,对比分析区域课改的存在性、合理性、可能性和差异性,认为实施区域课程改革是一条可能、必要、合理、恰切的路径。课改政策向区域倾斜,制定区域课改新方案;区域联动互助合作,催生区域课改新理念;校本培训针对区域,彻底解决课改"三课"难等是推进区域性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是整体、持续、有效促进课改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文章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1.形成课程改革的理性认识;2.明确课程改革的长期目标;3.深化课程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强校长对新课程领导能力和作用的培训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有效开发校长人力资源的便捷途径。教学课程改革是全球性趋势。我国当前所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谋求课程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统一,促进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改革不仅是教科书的改变,而是教育理念、学校管理与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体系、学校资源利用与开发,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变革。作为校长,处在课改的前沿,明确自己的任务和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是推动学校课改的关键,加强校长课改培训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对理念理解的误区、课程实施中的困境、脱离实际与传统、理论与实践缺乏必要的张力等,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必须直面现实,通过克服这些问题,推进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