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无氧工作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无氧工作能力的特征,对190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30 sWingate无氧试验.结果表明:体育男生的峰值功为8.94 W/kg体重,平均功为6.66 W/kg体重.女生峰值功为6.98 W/kg体重,平均功为5.39 W/kg体重;女生各项疲劳指标均低于男生;男子组平均蹬车转数为106 rpm,女子组为87 rpm.提示体育教育专业男生的无氧功能力明显大于女生,可排除体重对无氧功的影响,相对值能更好地反映人体无氧功能力;男生比女生易于疲劳;女生的蹬车速度约比男子慢18%.  相似文献   

2.
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无氧耐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血乳酸、无氧功率测试等实验手段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无氧供能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完成成套动作演练、实验室完成定量负荷等不同运动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受试者心率最大值、血乳酸最大值、平均功率、峰值功率及30 s无氧功率下降率均存在显著性组间差异(P<0.05);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入运动状态的机能动员快、最大负荷时机能水平高、运动后恢复快.研究启示:无氧糖酵解供能水平是限制耐力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体能训练中,无代谢氧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跑台递增运动方式测定10名男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分析两者的关系.测得最大摄氧量平均值为4.62±0.96升/分,无氧阈时的摄氧量、最大摄氧量百分数、心率分别为3.05±0.74升/分、65.89%±6.99%、166.5±7.6次/分;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时的摄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无显著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受试者采用跑台负荷方式测得的最大摄氧量水平较高;(2)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数在评定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安排运动训练及选拔运动员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4.
无氧工作能力试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发现极限负荷试验更优于定量负荷试验,因它能反映更多有关体能方面的信息,且便于应用。反映无氧能力的极限负荷试验的最佳持续时间为30秒,这也是运动现场测试无氧能力的依据;10秒的全力试验常用来测定非乳酸的无氧工作能力。研究还发现据回归推得的最大功率的Y截距可有效地评价运动员的无氧工作能力,但因实验所要求的重复次数较高而使实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从训练学角度对400 m项目的"有效训练负荷"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高水平400 m运动员的训练负荷体系应是围绕着无氧乳酸训练负荷为核心的,无氧非乳酸速度训练及专项身体训练为主要支持系统的负荷系统。美国教练较为平稳的负荷走势设计与我国"跳跃式"的负荷设计有较大不同,对超量恢复理论提出了挑战。"多次乳酸强度训练"的有效性应是衡量400 m项目训练负荷设计有效性的重要标准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运动强度逐渐增大,近红外光谱术测量的肌氧含量发生非线性变化的"拐点"可用于评价无氧阈。对赛艇运动员做渐增负荷运动时的肌氧含量和呼吸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比较两种确定肌氧拐点的方法:1)基于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的相对浓度差Δ[O2Hb-HHb]的变化趋势进行判断;2)利用还原血红蛋白的相对浓度Δ[HHb]的变化趋势确定。研究发现,这两种方法确定的肌氧拐点都与通气无氧阈显著相关(r=0.980,0.965;p<0.001);且两者间高度相关(r=0.985;p<0.001),无统计差异(p>0.05)。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确定的肌氧拐点都可用于评价无氧阈。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方法筛选防止军事五项队运动员大负荷专项训练期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有效药物以及药物,确定对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补血耐力复合胶囊能显著提高军事五项运动员铁蛋白水平,增加体内铁贮备,显著提高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能显著地抗自由基作用,能提高运动员无氧总功率,提高大负荷高强度训练期的最大摄氧量水平;铁红强药物能显著提高军事运动员铁蛋白水平,增加体内铁贮备,显著提高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有抗自由基作用,维持大负荷训练期最大摄氧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无氧酵解负荷的影响,根据В·Г·巴申泽夫的方法,男子柔道运动员完成"跳跃同伴的练习,即在30s内跳起从胯下跃过同伴",然后30s休息。这样的练习每组重复5次,共完成7组,组间休息5min。为了确定无氧酵解负荷对男子柔道运动员工作能力的影响,使用了因子分析或称主成分分析,得出结论:优化无氧酵解发展耐力成分是依靠发展肺系统和血液缓冲系统完成的,从而能够在缺氧和提高利用磷酸肌酸、糖元和局部性利用血液中甘油三脂供能成分效果的条件下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9.
篮球运动两种负荷与血乳酸心率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院男篮代表队在不同篮球运动负荷中血乳酸、心率的测定及比较,发现无氧耐力是影响篮球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血乳酸是评定运动员无氧耐力水平的标准,同时,也能作为控制篮球运动负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求1500m运动员耐力训练的最优效果,采用实验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省属3所高校10名男子1500m运动员运用5级递增负荷法进行无氧阈的测试,并对心率和血乳酸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控、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显示:(1)无氧阈强度时血乳酸与心率的变化曲线高度相关,可以用心率来代替血乳酸指标指导训练,是1500m训练中控制运动强度的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2)高校1500m运动员耐力训练可以参照171±9.2这个范围作为男子无氧阈强度的临界心率,以3.9mmo1/L作为乳酸无氧阈的临界值。(3)在实际训练中可以采用低强度训练负荷、长时间中强度耐力训练和间歇性大强度训练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性别、体重及身体成分对越野运动员无氧功率的影响。方法:40名越野运动员志愿参加此次研究,其中女性21人,男性19人。分别进行人体测量学测试、身体成分测试和无氧功率测试。其中身体成分采用双能吸收法测试(DXA),无氧功率测试在Monark(894E)上完成,对抗的负荷为受试者体重×0.075kg。结果:两组间在身高和体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0),男运动员肌肉含量显著高于女运动员(P=0.000),脂肪百分比显著低于女运动员(P=0.000);在前5秒功率、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和最小功率方面,男运动员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P=0.015,P=0.002,P=0.000,P=0.019);全身肌肉含量对无氧功率的影响大于性别。性别因素没有影响下肢肌肉与平均功率的关系,显著影响了与前5秒功率、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的关系。结论:在性别、身高、体重和全身肌肉以及脂肪百分比这些指标中,对无氧功率影响最大的是全身肌肉,性别因素对平均功率有显著影响,且全身肌肉的影响大于性别因素的影响,身高和体重对无氧功率没有显著影响。性别因素没有影响下肢肌肉含量与无氧功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将40名山西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男生被随机分为4组:分为急性有氧运动组(H1)、间歇性无氧运动组(H2)和长期有氧运动组(H3)和不运动组(D),H1和H2组受试者在Monark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急性运动,H1组的运动强度为75% O2 max运动至力竭,H2组尽全力骑功率自行车35秒×3,间歇3分钟,0.075kg/kg体重负荷,H3组受试者进行3个月的有氧运动,D组不参加任何运动.实验前、实验后即刻与实验后40小时左右,分别抽血检测受试者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等.结果:(1)急性运动不论是有氧运动还是间歇性无氧运动,运动后即刻均使人体血浆粘度升高,血液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升高,全血粘度变坏.长期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变向好的方向变化;(2)长期低强度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后,血小板内NOS活性和血浆NO含量均明显升高,而急性运动不论是有氧运动还是间歇性无氧运动后NOS活性和NO含量稍有降低.结论:(1)急性有氧运动与间歇性无氧运动都能使机体血液流变性明显发生不良变化,而长期规律的有氧低强度运动后这些指标均有向好方向发展的趋势.(2)急性有氧运动与间歇性无氧运动都能对机体NO合成和活性、NOS活性都起到了抑制作用,影响机体血小板的功能,诱导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而长期规律的有氧低强度运动能增强血小板内NOS活性,NO合成和释放,使NO含量和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运动状态下武术套路运动员无氧供能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血乳酸、无氧功率测试等实验手段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无氧供能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套路演练、实验室成定量负荷等不同运动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受试者心率最大值、血乳酸最大值、平均功率、峰值功率及30秒无氧功率下降率均存在显著性组间差异(P<0.05);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进入运动状态的机能动员快、最大负荷时机能水平高、运动后恢复快。提示:无氧糖酵解供能水平是限制耐力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体能训练中,无代谢氧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女子中跑运动员腿力与无氧运动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自行车功量计对少年中跑女运动员进行了无氧功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腿力与1s无氧功率峰值、5 s无氧功率峰值、30 s无氧功率均值、60 s无氧功率均值高度直线相关,与30 s和60 s无氧功率递减率无相关关系。提示:腿力在以高能磷酸源系统为主要供能的短时最大强度运动能力的评价中有较高的贡献率;在以乳酸能系统为主供能的稍长时间最大强度运动中,其贡献率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该实验结果对最大强度和次最大强度运动项目训练手段的选择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 U -12、U -15、U -19集训队伍的52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 Yo - Yo IR1、Yo - Yo IR2、最大摄氧量、平均无氧功率测试,以分析 Yo - Yo 间歇恢复性测试与不同年龄段女子足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1)U -12年龄组女子足球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测试与最大摄氧量测试结果之间低度相关,而与平均无氧功率结果间呈高度相关;(2)U -15年龄组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和平均无氧功率结果间中度相关,而2者和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U -19年龄组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测试成绩和最大摄氧量结果间显著相关,而与平均无氧功率间关联程度很弱。结论:Yo - Yo间歇恢复性测试可较好地评价处于青春期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无氧能力,以及成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颗粒厌氧污泥-生物膜一体化反应装置,并对其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反应装置的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和增长动力学模型,为提高北方地区低温条件下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穴、肾俞穴对网球队员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4名队员按配对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艾灸组。两组进行相同的体能训练,艾灸组接受艾灸足三里穴和肾俞穴处理。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8周后采用无氧功率自行车测试最大无氧能力值、功率/体重值、最大峰值功率等无氧能力指标;同时测定运动后3 min血乳酸(BLa)含量。结果:实验前两组无氧能力指标和BL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8周后,艾灸组最大无氧能力高于对照组,而BL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实验后最大无氧能力和最大峰值功率也高于实验前,BLa含量也低于实验前(P<0.05);对照组实验后最大峰值功率也高于实验前(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可提高网球队员无氧运动能力,降低运动员BLa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