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杠向后大回环是连接下法的常用技术动作,也是发展回环转体、腾越、空翻再握等高、难、新“飞行”动作的基础,是单杠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动作.怎样使男子儿童既快又好地掌握这个动作?本人拟将多年来的教学训练实践和经验作一些归纳,与体操界同仁们共同探讨一下有关男  相似文献   

2.
前言一动作的设计双杠向后大回环转体180°,是国际体联用中国运动员李宁的名子命名的D组动作,称之为“双杠李宁”。多数运动员在完成这个高难动作时,采用依次换手的方法。而武汉体院竞技体校运动员丁崎完成这个动作时,采用了跳转的方法,即大回环跳起来转体90°右臂在左杠上成单臂支撑,再转体90°左手支撑右杠,完成180°的转体,动作完成得轻松、潇洒、优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设想,当运动员右手在左杠上成单臂支撑时,继续转体180°左手  相似文献   

3.
双杠大回环系列动作已成为世界各国名将争夺双杠金牌的有力武器。本文对中国体操新秀李敬的双杠向后大回环转体360°成倒立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定量分析。李敬曾以该动作为主体的精湛技艺获全国第一届青运会预赛双杠冠军和第七届世界中学生体操比赛双杠冠军。本研究阐述了动作的基本运动学参数,可为教练进行技术诊断时提供参考。找到了手换握的最佳技术,发现正确摆臂所产生的科里奥利惯性力对加速度复合转体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两年多的训练实践,采用电脑录象系统进行现场快速反馈并根据生物力学、系统论等原理探索出该动作的一套成功的教法。  相似文献   

4.
向后大回环与向前大回环动作一样,都是吊环摆动类动作中比较重要的C组难度动作。它在成套动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掌握好这一动作技术,提高它的稳定性,对顺利地连接下一动作具有重要忌义。  相似文献   

5.
单杠单臂向后大回环是1979年国际体坛上出现的新型独特动作,它打破了过去认为在单臂大回环通过杠下垂直面时经受不住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脱手的传统认识,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第四届全运会上,我国单杠冠车邹利敏在成套动作中也成功地完成了单臂向后大回环。现在国家集训队的付鲁明已在海绵坑单杠上能完成二臂交换的单臂向后大回环、连续二次单臂问后大回环、单臂向后  相似文献   

6.
后空反下这个动作有两种作法:一种是旧式的作法,以挺胸前摆而制止两腿的不明显地振胸动作来完成,这种作法很显然空反高度很低,且不美观。另一种作法是:由手倒立部位开始下落,首先应稍稍含胸收腹并作提臀动作,向后落卞,这时应含胸使两臂和身体成为直线,使身体重心远离器械。下落摆至悬直线前身体自然伸直,当身体前摆过悬直线之后,弯屈髋关节,两腿的速度加快,并向前上方踢去,当两腿前摆过水平部位之后,这时要制止腿的摆动动作,以胸部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吊环是体操项目中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由于其支撑点的活动性,一些换握、转体和腾越类动作就很难完成,除了下法之外,动作的发展比较慢。吊环技术的发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为连接技术加难;一为动作技术的革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实地考察数据分析了我国少年男子游泳运动员的骨龄现状,并对选材和竞赛制度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苗健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604-606
对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的技术训练、负荷、方法、手段,和在进入成年组训练能否取得成绩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寻求少年男子短跑训练的模式,使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手段、方法符合短跑的发展趋势,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成为全国的尖子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7-10岁男子少年武术运动员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专家评定法、数据统计法,对设计的五项测试动作协调能力指标,在120名7-10岁少年武术运动员和普通学生中进行对比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10岁少年武术运动员组协调能力发展水平整体高于普通学生组;7-9岁年龄段少年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增长速度比较快,9-10岁年龄段是协调能力发展平缓期;7-8岁年龄段是武术运动员听觉肢体协调能力和上下肢体协调能力的突增期,平均增长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吊环向后大回环两种技术摆荡问题的探析。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窄环与宽环技术身体重心的运动规律,以及产生摆荡的原因和寻求克服摆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3-15岁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在吊环专项力量素质上差异不显著,吊环专项素质受五个因素影响,本文建立的13-15岁少年男子吊环专项素质力量评价标准有一定实用价值,可为训练及考核的定量化、科学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随着竞技体操运动技术的发展,运动员在三维空间内完成的动作日趋复杂多变。要成为高水平的体操运动员,除了应该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和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前庭稳定性,以适应复杂的空间定向能力。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对9-13岁男子体操运动员和同年龄组的非运动员的前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研究,探讨其前庭稳定性的特点,提出可行的指标,供评定儿童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前庭稳定性时参考,同时为选材提供参考数据。二、研究对象1、运动员组,32人,年龄为9~13岁,在浙江省第八届运动会体操比赛中达到  相似文献   

15.
<正> 1 前言高低杠向后大回环动作在现代高低杠项目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动作的出现使高低杠从绷杠、腹弹动作为主的时代进入了大摆类、高空翻、高腾越的时代。虽然女子高低杠向后大回环动作是从男子单杠大回环动作移植过来的,但由于高低杠不同于单杠,决定了高低杠大回环动作在某些技术环节上与男子大回环不同,并且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  相似文献   

16.
研究恢复过程,了解恢复过程的特点,对于制订训练计划、安排运动量和确定训练间隔都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不同训练程度的运动员所能承担的训练量各不相同,同一运动员由于各时期的机能状态不同,其负荷量也不一致.在各项训练中,在不同的训练时期,对运动员所能接受运动量的能力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和确定合理的训练间隔.训练实践证明,大运动量训练是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最有效的手段.运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有效手段的超量等长训练的跳深练习,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但在跳深练习的适宜高度上,观点不一,低为0.3米、高至3.2米。在评定适宜跳深高度标准上,一般是以反弹高度来确定。本文用SK-16型高速摄影机对研究对象拍摄了5个跳深高度(30cm~70cm)和跳马前手翻、侧手翻类8个不同型号的踏跳动作,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筛选出与专项特点相适应的适宜跳深高度。经过十二周的跟踪实验,实验组在跟踪实验的第八、十、十二周测试专项弹跳力增长值,自身比较不同训练时间的训练效果。对照两个组在第十二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最好成绩前6名的运动员力量训练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是对国内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专家们的建议,归纳、推理、论证训练方面已经存在的科研成果和宝贵经验,结果表明:1)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以杠铃为主,组合器械、功能性力量为辅,高翻、深蹲是发展最大力量时的必做练习,在最大力量训练之后进行跳跃练习,更多安排动作结构与专项一致的力量练习,更加注重大强度下安排力量训练;2)在发展快速力量训练中均采用过跳深练习,一致认为起跳的速度是最重要的,但对于跳深的高度、周训练安排次数、间歇时间、膝关节弯曲角度等具体操作事宜,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3)功能性力量属于辅助练习,在竞赛准备期、比赛期基本没有安排,在恢复调整期间每周会根据运动员的个体情况安排1~2次训练,所占比例在力量训练中极少。  相似文献   

19.
任务:针对比赛而练。1、提高在比赛中特殊情况下的个人和整体策略。2、提高和完善比赛结束情况下的技术动作。3、赛前准备—提高速度、力量以及耐力。4、17-18岁这个年龄段的球员,他们赛前准备的训练形式和性质已接近成人比赛。  相似文献   

20.
选材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第一步,选拔潜力大的运动员是整个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现代跳远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科学选材问题己越来越引起教练员的广泛关注。所谓科学选材,就是充分研究和认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及其遗传特性的基础上,根据专项运动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调查、测试、评价和预测等科学方法,把具有运动前途的天才儿童少年选拔出来,进行科学的训练,以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因而,科学选材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