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老话之所以要重提“深入”,对于新闻工作来说,不是一个新提法,新要求,可谓是“老话重提”。老话之所以要重提,理由何在?其一是在于,在改革大潮席卷祖国大地的新形势下,这个老问题又突出了起来。有些同志认为“现在是八十年代了,交通、通讯手段现代化了,再提倡深入下去不太合时宜了”。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有一种话叫老话.老话有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真理需要经常地重提和强调,比如这"为什么人".  相似文献   

3.
<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同样没有舆论引导权。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技术与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传播渠道众多、碎片化的信息铺天盖地,更需要传统主流媒体发挥专业优势,挖掘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质内容,以内容优势塑造竞争优势。2020年大众日报推出“蹲点调查”栏目,特别是今年以来进一步增强力度、完善机制、配强队伍,推动调查报道提质升级。“蹲点调查”提出“行文五千,必蹲七天”,要求采写每篇报道的记者至少蹲点采访一周,不少调查报道蹲点一个月。记者编辑深入基层、  相似文献   

4.
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观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这是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的使命和情怀。“走基层”蹲点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不仅代表着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更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坚持人民路线的生动诠释。本文对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名词解释:(每题四分,共二十分) 1、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部门的记者。2、采访作风:是记者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在采访问题上的综合体现。3、采访基点:是记者蹲点调查的点,是记者经常报道的点,是记者参加实际工作的点,或经常了解群众思想情况、研究实际问题的点。  相似文献   

6.
新闻蹲点采访不仅是基层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闻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力"是一项创新的新闻传媒工作理念,践行"四力"不但可以体现新闻记者的专业性和认真态度,也能从根本上提高新闻蹲点采访的效率和质量,使新闻的细节得到凸显.因此,在新时期的新闻传媒工作中,基层记者应该将新闻蹲点采访工作与"四力"要求有机整合,在工作中积极践行"四力",不断完善自身的新闻素养,从而实现新闻蹲点采访迈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是新闻工作者必备并且要十分过硬的基本功。深入的采访,科学的调查研究,成就了许多名篇佳作,对于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生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在新闻宣传中出现的采访萎缩与新闻膨胀的怪现象,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很值得老话重提,深入研究。采访萎缩了,素材减少了,这种缺米甚至是无米之炊,为什么还会造成新闻膨胀呢?只要看看它的产生及结果,就会见怪不怪了。当市场经济的大潮滚滚而来的时候,记者队伍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立于潮头之上,伏身于激流之中,敏锐地捕捉时代特点,观察、研究、报道新问题、新经验、新变化。另一种是随波逐流,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同时,记者的功能却在逐渐退化。他们的采访作风浮躁,或习惯于跑机关、听汇报、看材料;或穿梭在各种新闻发布会之间,周旋于各大宾馆、饭店之中;或下乡不进村户,到乡止步,进厂不到车间,坐镇厂办等等。这种走马观花、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式的采访,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离采访对象、离事实越来越远,形成萎缩之势。其报道必然失真、失实,膨胀在所难免,舆论导向自然难保正确。其实,这种膨胀如...  相似文献   

8.
学点群众语言。这本是一句老话。但若干年来读报、看稿子,总觉得有重提的必要。我们有些记者或编辑,常常认为“新闻,新闻”,就要赶快记一记,匆匆写一写,“新”字第一,哪有闲功夫注意采访对象的语言,甚至到群众中去学习语言? 而笔者认为,强调学点群众语言,不仅仅为了让我们的新闻作品写得更实际,更生动,更具有地方色彩和民族特点。更重要的是,这会更好地引导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真正从思想感情上深入人  相似文献   

9.
煤炭企业的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报道形式,又是一种对基层煤矿进行调查研究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蹲点"采写在煤炭企业新闻报道中尤显重要,需要传承和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蹲点"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2015年2月,李耐因在"新时期新华社调查研究培训研讨班"做了"谈调查研究"的讲话,细述了他多年从事调查研究的经历和感悟。他谦称,已离开工作岗位20多年,讲的都是"老话"。但从这些"老话"中,我们能感受新闻工作的那些变与不变,以及怎样继承传统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11.
有的道理,从字面上看似乎很浅显易懂,可实践起来却非易事。调查研究就是一例。当记者的,谁都知道调查研究这个词,也都明了调查研究之重要,然而在实践中,不少记者很长时间都未能窥得调查研究的门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关键在于未能掌握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从广义上来讲,采访就是调查,可以说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新闻采访和调查研究之间并不能划等号。调查研究可以说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论“体验式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实亟需倡导亲身体验的采访 “体验式采访”,近年来作为一种新事物、新方法在新闻界流传。有的记者以商人、民警、售货员、出租车司机、市场管理员等等身份,从事一两天或者短期工作,从而体验某一方面工作人员的酸、甜、苦、辣,把真切的感受如实告诉读者。这样的报道,自有一种魅力,为平常以记者身份采访所得不大一样,因而也就具有了新鲜感。其实,这种采访方法也是早已有之。因为: 一、亲身体验历来是重要的采访方法。广义的新闻采访,就包括了访问、观察、体验生活(如蹲点调查……)等等。 二、有些内容的采访,记者不宜暴露身份(通常称为隐性采访或隐蔽采访),而且需要以一种特定的身份进入其中,才能真正了解事实真相。 新闻采访,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主体接近客体的过程,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曾告诫我们:记者要到第一线去,既做工作,又当记者;“你要  相似文献   

13.
学点群众语言。这本是一句老话。但若干年来读报、看稿子,总觉得有重提的必要。我们有些记者或编辑,常常认为“新闻,新闻”,就要赶快记一记,匆匆写一写,“新”字第一,哪有闲功夫注意采访对象的语言,甚至到群众中去学习语言?而笔者认为,强调学点群众语言,不仅仅为了让我们的新闻作品写得更实际,更生动,更具有地方色彩和民族特点。更重要的是,这会更好地引导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真正从思想感情上深入人民群众的心灵,在新闻作品中让群众用自己的语言说  相似文献   

14.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新闻记者所从事的新闻采访,其对象是客观事物,因此,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也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采访起始于调查研究,终结于调查研究,其全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 那么,面对飞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面对采访对象、采访手段、采访环境都在日益不同,新闻采访还要不要继承和发扬过去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新闻采访中记者调研功能要不要强化以及如何强化,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与同仁人共勉。 采访条件和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5.
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每一位新闻记者都应该是调查研究的专家.可以说,深入调查研究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更是写好深度报道的法宝.我在多年的采写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介的多功能作用?高标准,严要求,使新闻报道做到完全真实,是一项重要的保证。要做到新闻报道真实必须深入采访,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鲜问题。比较常用的采访方法,包括个别访问、开调查会、现场观察和蹲点调查等。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掌握多种方法,采访中力求阅读文字材料与口头访问相结合;开调查会与个别谈话相结合;间接访问与采访本人相结合国;口问耳闻与现场观察相结合;等等。在采访某个人物和某个事件时,应善于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选用恰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调查研究是无产阶级新闻采访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党的新闻工作一个优良传统。因此,我们的新闻采访从来重视调查研究。一向强调调查研究。第一节怎样看待调查研究从新闻采访工作来说,怎样看待调查研究,自然涉及新闻采访和调查研究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在新闻界有种种说法和看法。其主要论点有三: 一、有的同志说,采访就是调查研究。把新闻采访和调查研究划等号。这也就是说,一切采访活动都是调查研究。二、有的同志认为,记者(通讯员)的采访不等于调查研究。应当说,采访的好,写出了好稿,才是调查研究的结果。否则,采访得不好,没有写出好稿,就不应当说是调查研究。三、有的同志主张,有的采访活动是调查研究,有的采访活动不能说是调查研究。这就是说,调查研究作为一种采访方式,是有条件的、有要求的、有目的的。我是赞同第三个论点,既不能把一切采访活动都说成是调查研究,也不能以采访得好或不好来认定是  相似文献   

18.
编辑素质老话重提王山而【山西】这是一个老话题,但仍有不厌其烦地加以论述的必要,因为当前编辑的素质亟待提高。这里说的编辑主要指图书编辑,其他类型的暂少涉及。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发展极快,据统计,1993年全国有出版社543家,是1978年的5...  相似文献   

19.
综合布线行业技术发展很快,不次于网络的发展。千兆位网络的发展推动了6类布线产品的技术发展,大家一致认同6类和光纤是未来布线的方向。最近电磁干扰的问题又老话重提,大家的观点却不尽相同。主要的争论焦点是随着数据速率的不断提高,外界干扰频率也在随之增加,非屏蔽布线系统能否有效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上半年,我们开展了"记者蹲点看基层"采访报道活动,历时4个月,派出了包括社领导在内的12名记者,到边海防哨所和连队蹲点采访,达到了锻炼队伍、改进作风的目的,发现和报道了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