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于对超常人物的崇拜,创造一直被认为是天才的专利,“创造”一词几乎成为了科学家、发明家的同义词。然而,儿童能够创造发明吗?王灿明教授的新《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5年9月)予以了肯定的回答。作指出:创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属于“狭义的创造”,而儿童的创造却属于“广义的创造”,相对于成人社会来说儿童的创造未必具有首创性,但对于儿童自己而言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突破性。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综述总结国内外学者就儿童创造心理发展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从儿童创造心理研究走向兴盛的背景、创造心理理论研究的进展、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儿童创造心理培养的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James R.Averill提出情感创造力概念,试图把创造在认知领域取得的成果引入情感领域,为创造力和情感研究提供了结合点,也为儿童能力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强调儿童的创造力不仅包含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还蕴含从情感的层面克服儿童思维惰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幼儿创造教育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幼儿创造教育的内涵  (一)幼儿创造力的本质特征  创造性是人类个体普遍具有的潜能,幼儿也不例外。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大量实际观察表明,儿童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儿童的创造力几乎表现在他的所有的活动之中。我们认为儿童具有创造力,但并不意味着儿童能够与成人一样可以进行科学创造发明。在承认儿童和成人都具有创造力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儿童的特点与发展水平,儿童的创造力与成人的创造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有自己独特的本质特征:  1.幼儿创造力的自发性强,表现范围广泛  幼儿生活在一个心理上松弛的阶段,这为获得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JamesR.Averill提出情感创造力概念,试图把创造在认知领域取得的成果引入情感领域,为创造力和情感研究提供了结合点,也为儿童能力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强调儿童的创造力不仅包含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还蕴含从情感的层面克服儿童思维惰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创造教育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人的本质的一种特性。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创造的潜能,也具有创造的天性。通过创造教育有效地加以引导和开发,蕴藏在人身上的创造性潜能就会变成现实的创造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①一、创造教育的内涵1.创造教育的界定。什么是创造教育?国内外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创造教育是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教育;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阐明,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8.
孔祥玲 《河北教育》2002,(10):43-43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砸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和“标新立异”。如教学《小儿垂钓》一诗,大部分学生把“路人借问遥招手”中的“招”理解为“招手”,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是“摆手”。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可是同学们还是各持己见。这时我引导说:“你们双方为什么不用表演的形式来证明各自的观点呢?”经我这一点拨,同学们茅塞顿开。甲方(理解为招手一方)派两个代表演小孩和问路人。当“问路人”作揖问路时,“小孩”立即招手。看到这儿…  相似文献   

9.
张其志 《教育探索》2000,(11):13-14
创造是人的天性。“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 50万年与环境斗争所流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1]“是所有人类共同的特征” [2]。因此,每个人都是一个天生的创造者,都拥有潜在的创造才能,但只有通过后天的环境和精心的教育,儿童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得以生长。如果儿童的创造潜能被压抑、被束缚、被埋没,儿童的创造性便会枯萎、凋谢。因此,“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应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和人类” [3]。  我国的近现代教育,可以说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创造性的学习开始。美术学科具有显著的创造性特征,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能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与艺术》一书中说:儿童应生活在创造的世界之中”;“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相似文献   

11.
董晶 《培训与研究》2006,23(11):116-117,120
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儿童期是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美术创造活动是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发展想象力、创造力非常有效的手段。美术教师要切实了解儿童的感受与体验,帮助儿童从自己的创作作品中体验到自己的经验,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教学论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偏颇:把创造力的培养片面地理解为外在的创造新产品、新成果的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入是其基本原因。无论人类还是人类个体,其自身的发展都是一个自我产生、自我创造的过程。儿童的成长也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体现主体能动性的儿童自主活动。人类和人类个体智力的本质都是创造,智力即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张兴华 《山东教育》2002,(34):12-13
从1986年泰安市实验学校开展的“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算起(儿童创造力开发实验研究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泰安市的创造教育实验与研究已经走过了16年的历程。要保证创造教育积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依据新形势,制定新策略。在深化创造教育的研究中,从宏观层面我们制定了四个方面的策略。一、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管理机制,确保创造教育的积极发展创造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要义有四:一是全体性。创造教育的一个信念就是相信每…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教育界把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竞争的战略决策。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如韩国1995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中就提出中小学实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移”,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瑞典、德国和东欧各国早就开展了创造教育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机构,要求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以此推动教育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5.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普通心理学在传统上将人的心理划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等几大范畴。而儿童发展心理学在这几方面的研究却偏重儿童认知发展,特别是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研究尤其落后。20世纪90年代才把西方心理学的儿童社会性研究介绍进来,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在1991-1994年在国内六省十三个科研单位中,组织了《中国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跨省研究课题,因而,儿童社会性的理论是比较新的领域,也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有益补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就是运用创造学理论 ,开发人的潜能 ,开发人的创造力 ,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创造教育最早的开拓者。在1943年10月 ,陶行知就已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 ,并正式指出 :“创造是生活教育的目的。”他以生活教育为基础 ,寓创造教育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之中 ,他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当前中国教育改革思想息息相通。所以 ,在幼儿教育中 ,我们应该坚持把素质教育与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有机结合起来 ,探索和实践创造教育的新途径 ,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邱章乐《创造心理学》从创造心理阻碍因素层面回答了这一问题。创造心理学是在广泛吸收心理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现代信息科学等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测试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作出解答,也为心理科学的"哥丹结"挥出有力的一剑。  相似文献   

18.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的先驱,他在《创造的儿重教育》一文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包括五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儿童的创造力被层层裹头布缠了起来,我们要解开裹头布,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2)解放...  相似文献   

19.
一、学前儿童创造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所谓创造教育 ,是根据创造学的研究 ,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人才学等有关学科的一般原理 ,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教育活动的一种新教育 ,旨在培养善于想象、富有创造力、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 ,使其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人。〔1〕从人才学的角度来说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力 ,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 ,创造教育是为将来创造发明打基础、做准备的教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 ,创造教育是培养、训练人的思维 ,特别是培养、训练创造思维的教育 ;从学习的角度看 ,…  相似文献   

20.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思想,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他的思想主要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培育具有集体精神的“真善美的活人”为目标;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主张解放、培养并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新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思想领域的一笔珍贵遗产。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认真挖掘、整理、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