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报纸也好,期刊也罢,都要讲求可读性。 道理很简单。报刊送达读者手中,看与不看,全在自愿。这种非强制性精神灌输,决定了报刊必须首先吸引读者,愿意看下去,由入眼到入脑,才能影响其精神世界与活动方式。这个本属常识性的问题,近年来之所以倍受关注,成为新闻出版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盖因在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中,报刊出版业同样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挑战。如果某家报纸或刊物,可读性不强,恋不住人,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因而根败枝枯叶黄,最终从报刊之林中消亡。 “可读性”是什么?能给这个问题以权威性回答的,当然只能是读者自己。读者是“上帝”,编辑是公  相似文献   

2.
搞新闻工作的人都有一项“通病”,乐意“抢新闻”,追求发表“独家新闻”。这叫它“职业病”也好,称之为“职业进取性”也好。反正当事者是“乐此不倦”。当然,由此而促进新闻的可读性,却是有功的。所谓“抢新闻”,就是尽量快而多地努力把“新闻”抢到手,及早地发表出来,以显示这张报纸的“消息灵通,报道详尽”,这就表明这家报纸或通讯杜的信息量大,所谓“独家新闻”,就是指只有本报独家采访到的新闻,以此为标榜,自  相似文献   

3.
品牌—电视台赖以生存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这样一种流行说法,叫做“当今电视已进入遥控器时代”。它指的是电视节目和电视频道遽增后所导致受众选择性增强的客观事实。在受众眼中,你的节目也好,我的栏目也好,他的频道也好,喜欢看,按一下遥控器──就选您了;不愿看,再按遥控器,走,爱谁是谁──休想留住我!过去电视界常说“受众是上帝”,广之,久之,“上帝”之手的这个简单动作,便在实际上决定了某个节目、某个栏目、某个频道乃至某家电视台的生死存亡!那些低劣平庸、长期让受众冷漠的节(栏)目,渐渐地从荧屏消失了;那些精妙非凡、能够得到受众垂青的节(栏)目,…  相似文献   

4.
拜读《新闻知识》91年11期《读报ABC》一文,笔者对文中“A”、“B”切中新闻工作时弊,一针见血的文笔赞赏不已;但对“C”中的观点却不敢苟同。“C”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新闻报纸登那个地区的搞件最多,那个地区就光荣吗?否。谁写的稿件多,谁就光彩吗?不是。谁在历次评奖活动中“连中三元”谁就光耀吗?也不是那么回事。”为了证实这个观点正确,作者还引用了穆青同志两段话:“不要只讲成才,要讲出发点”,“许多东西都是群众创造的,很多业绩都是群众的,我们当记者的不过抓住真实的事情,把它再现出来,如此而已。”“范长江新闻奖也好,什么金牌银牌也好,都不是最高的奖赏。群众的信任才是最高的奖赏!这是无形的勋章!”请读者注意,穆青同志的两段话,前一段是讲记者同群众的关系问题,后一段是讲什么是最高奖赏问题。穆青同志这两段话,与  相似文献   

5.
“可读性”,在外国新闻学著作中是被反复强调的,我们以往不大提及。是我们的新闻不需要“可读性”吗?我看不见得。“可读性”,英文叫Readability,意思是易读,清楚,有趣味。美国新闻学者鲁道夫认为:“可读性就是使很多读者读起来容易或者富  相似文献   

6.
夏树 《新闻世界》2009,(9):10-12
“三农”报道既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吸引眼球,也不像重大事件报道那样引人注目。怎样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三农”报道生动活泼,既有深度和高度又有较强的可读性?笔者认为,要从提高新闻性、服务性、可读性和通俗性等几个方面入手,增强“三农”报道的影响力和穿透力。  相似文献   

7.
最近,部分北京市人大和政协委员视察了市档案局、馆的工作,针对本市档案工作发表了重要谈话。委员们对本市档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志元说:“档案工作对我们国家建设也好,对我们日常的工作也好,都是不可缺少的工作,谁不重视这项工作,谁就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和教育”。人大代表段天顺说:“首先对档案工作者表示敬意。在现有的条件下,把档案这项工作管理得这样好,是难能可贵的”。政协委员、民委主任赵书说:“存古为今,事业崇高。这么多人,默默无闻地不为名不为利,把青春都奉献给档案事业,保存着这些档案为社会服务,恩泽后人,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人大代表李乾构说:“在艰苦的条件下,档案人员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虽然工作条件差,但工作做得非常地细致,非常好”。  相似文献   

8.
日照有个“忘忧堂”。说是“堂”其实是只有72平方米的石棉瓦房,坐落在山东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办事处文化村村委会院内。无论是远眺还是近看,都无“堂”的气势,只是当您走进“堂”内的时候,才被那琳琅满目的树根艺术所惊讶。 堂主张传福先生介绍说:他不喜欢“忧”字,年轻人存忧,很难开拓,老年人存忧则无进取。人虽年长,只要忘记忧愁,就能做到童心常在。画家刘直飞先生说:“我也认此埋”,并随赠一诗:“岁晓穷檐冰霜里,忽看世界转繁华。”年大也好,仕途已尽也好,不如在职在位热闹也好,只要有如痴如醉的追求,美  相似文献   

9.
王新 《新闻前哨》2008,(8):44-49
“可读性”是新闻吸引受众的利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受众的争夺,不仅是媒体影响力的展示,也是经济效益的较量。在追求新闻“可读性”的时候,少数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误读“硬新闻”和“软新闻”,倡导“新闻娱乐化、新闻艺人化”.“戏说”新闻.“色”溅新闻,制造新闻,愚弄受众,走火入魔,闯入了“新闻可读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精品生产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精品也好,获奖作品也好,是“可遇不可求”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精品是新闻工作者精心积累、精心创作的结果,“可求不可遇”。  相似文献   

11.
秦殿杰 《今传媒》2005,(10X):37-38
《今传媒》9月号(下半月刊),登载了郗望同志写的《怎样写出可读性强的新闻》一稿,读来受益颇多。这不由得引起笔者的联想。新闻稿件为什么“可读性不强”呢?如果能防止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那么自然就能增强稿子的可读性了。因此,笔者写了《论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一文,求教于新闻同行。  相似文献   

12.
杭州日报前年底改版时,创办了《焦点新闻》后改为《视点新闻》版。当时的考虑是,应当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谈到新闻改革,媒体往往考虑的是可读性。一条有可读性的社会新闻,报纸、广播常常去拼抢,而对于这条新闻背后的社会意义,又往往缺乏深入的挖掘和思考。解析新闻,向深度开拓,应是党报报道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做,也更适合党报读者的阅读需求。 所以,我们把《视点新闻》的内容定为国内外和本地重大事件、热点现象和热门话题的深度报道。同时,我们也强调可读性。任何形式的报道都应该讲究报道艺术。深度也好,思辨也好…  相似文献   

13.
(一) 党的报纸的党性并不排斥新闻的可读性,相反,党报只有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才能把党性落在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党报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化育人的作用。 但是,在党报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不自觉地强调和偏重党性、指导性而忽视群众性和可读性。这种片面性的认识和做法,使得党报版面上充斥着长篇会议报道和领导人讲话(文章),其他新闻报道也多是内容上不深不浅,形式上不长不短,文风上枯燥、生硬、呆板的“报八股”。有人称这种“报八股”为“中不溜”,说错谈不上,可能还受到某些对新闻传播规律知之甚少的领导人的称赞,但却不受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不是“富矿”也是“矿”,就要努力设法去“掘金”,在服务和不违背政协工作大局的前提下,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加报纸的可读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写在前面:笔者身为一名从事出版工作多年的管理人员,如果说前些年最令人费思量的事儿莫过于如何策划优质选题,组织到好稿件的话,那么现在的情形可大不相同了。有了优质选题,组织到了好稿件又如何?尽管业内尚存有“内容为王”与“渠道为王”之争,但一落实到实践中,“内容”也好,“渠道”也罢,谁也称不了“王”。再极而言之,不仅称不了“王”,在当下严峻的出版环境面前,它们甚至连“孙子”都不如!于是,就有了一连串的看不懂、想不通,就有了一系列的惶惑与问号,就有了这组置身于名为“十二问出版环境”专栏下的十二则短文。  相似文献   

16.
偶见一付楹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谁能益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不仅耐人寻味,而且也使我这才疏学浅之人颇费了一番思索,求请老师,才弄明白了它的真正含义。“何物动人”?上来就问了一句。如若没有下文也许我会说“金钱动人”。而作者写的是“二月杏花八月桂”。“谁能益我”?接着下联又问了一句。还是那句话,如若没有下文,我会对“父母益我”或“亲朋益我”等。而作者并不如此,写的则是“三更灯火五更鸡”。“二月杏花八月桂”也好,“三更灯火五更鸡”也罢,写得实在妙极了,不仅对仗工整,文彩飞扬,而且寓意深邃;既清秀华丽,又不落俗…  相似文献   

17.
在办报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导向性强的章,往往可读性不太强。如果片面强调可读性,有时又往往会削弱导向性。在这一关系的处理上,我们必须做到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放在首位,兼顾可读性。如果单纯把自己定位在“迎合读心理”上,就会使大众传媒所应有的“指导人”、“引导人”,“激励人”的功能难以发挥。  相似文献   

18.
现在新闻界很强调新闻的可读性。我想这当中应当包括新闻标题的可读性。新闻标题是首先映入读者眼帘接受读者挑选的,它的可读性更重要。如果标题缺少可读性,即使新闻的可读性强,读者也可能会弃之不读的。可读性大体上包括通俗易读、生动有趣等方面。恩格斯认为标题“愈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这里实际上讲的也是可读性的问题。简单而又不费解,自然就易读。《新闻标题琐谈》之二中谈的简练,是易读的一个方面,但标题要易读,不仅须简练,还要不费解——明确、肯定、通俗、模梭两可和艰涩难懂,乃新闻标题之大忌。请看下面一则标题:  相似文献   

19.
评论,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旗帜”,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眼睛”,还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灵魂”。“旗帜”也好,“眼睛”也好,“灵魂”也好,总而言之,是说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报纸舆论导向及喉舌作用的发挥。作为党委机关报,新闻评论不仅代表了编辑部的政治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代表同级党委说话。可以说,党报的重要新闻评论就是作为党委的声音出现在报纸上的。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不少地方党报的理论版可读性差,有的已成为较为枯燥的版面,通常是"谁发谁看,发谁的谁看".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前提下,保证理论版的可读性是办好理论版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