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初中择校生产生的背景分析择校主要有四种类型:以地段择校,以分数择校,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择校,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如下:1.家长为自己的子女选择好的学校,他们认为自己的子女只有在质量好的重点学校才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家长的心目中,学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他们宁可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花钱,也要“择校”,把子女送进“重点学校”就学。2.“就近入学”的实施,小学升中学取消考试,中学逐渐取消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学生按地段大规模“划片就近入学”,以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机会的平等。由于教育资金投入的不合理,学…  相似文献   

2.
“就近入学”面面观本刊记者张葳初夏的五月,随着北京气温的步步升高,“就近入学”的话题又再度热了起来。今年,是北京市改革小学升初中招生制度,实行“就近入学”的第三年,全市又将有18.4万多小学毕业生升入780余所中学,开始新一轮的学习。“就近入学”牵动...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教委负责人谈初中入学改革1998年,北京市应届小学毕业生将全部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就近入学”的操作方法初中的“就近入学”,是建立在小学就近入学的基础上的。我市小学已实行就近入学多年,小学生一般是按照户口所在地到相对较近的小学登记入学的。但是由于中...  相似文献   

4.
嘉定县教育局开展“改革小学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课题研究,做了几件事:①刹住了初三重读风;②取消重点初中,应届小学毕业生按居住地就近入学;③去年在全县25所中心校中,允许办学思想端正、教改基础较好的4所学校自行组织毕业考试,不参加县小学生毕业会考以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往,初中毕业生面对“三考”:毕业考试、中师提前招生考试、升学考试;去年“三考改为二考”:毕业考试(兼中师招生考试)、升学考试。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阶段取消升学考试.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就近入学的作用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完美,通过就近入学并不能完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并不能一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并不能完全把希望寄予对薄弱学校的改善上。  相似文献   

6.
择校故事     
还是就近入学好成成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就读于杭城一所名校。成成家住城东,而学校在城西。一年级时由妈妈接送,  相似文献   

7.
<正>四月初,西藏教育厅就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出通知,安排部署我区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一是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监督所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分析生源状况,合理划定区域内每一所小学、初中的招生范围,特别是要结合实  相似文献   

8.
动态     
正国内教育部出台小升初实施意见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意见》明确了小升初工作流程:一是合理划定招生范围,二是有序确定入学对象,三是规范办理入学手续。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  相似文献   

9.
“孩子去哪所初中上学?”这是每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最关注的话题。每年年初,家长们就开始到处打听,找关系,忙碌起来。今年则有所不同。1月份,教育部根据《义务教育法》制定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文摘四则     
深圳市小学初中开"直通车"以往,在人们的观念中,初、高中为一体,小学自成一体。然而新年之初,深圳市却打破了人们的这一"老观念",改写中小学的布局。一方面,实行小学、初中9年一贯制的对口办学,彻底“消灭”小学毕业生的升学负担;另一方面,实行初、高中分离,扩大重点高中的数量,以满足受教育者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据介绍,“直通车”方式,是以社区或地段为范围,使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相对应的初中。他们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学生的成绩评价,也由等级制代替分数制,而高中教育则按照“初、高中分离办学,扩大名校规模,调整学校布局,新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普遍。择校是相对于“就近入学”来说的。“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在“就近入学”政策框架下,如果学生就近分配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家长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更方便的教育,就会为其选择其他非“分配”的优质学校,择校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14,(16):10-10
正问:在规范"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方面,国家近期出台了什么政策?答:今年1月中旬,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问:如何确保划片公平?答:为确保划片公平,《意见》主要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明确责任。《意见》明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小升初划片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具体实施招生范围划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就小学升初中的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改革举措:如各小学自行命题组织考试,划片就近入学,保送、推荐生在一定区域内选择就读等等,应该说政策上的调整已走向了极限,而学生超负荷学习的现状未有根本改观。不久前,《信息快报》发表了“南京今年‘小升初’全部免试就近入学”的消息。而美国教育总署测量问题专家彭森明博士认为几十年来美国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为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适应新时期学籍管理工作的要求,日前自治区教育厅重新修订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办法》。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办法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和关注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等弱势群体的管理理念,具有十个亮点:一是重申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实行免试入学,公办中小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小学升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小学毕业班的所有学生,不论是否达到毕业程度均按就近入学原则升入初中。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通过任何形式的…  相似文献   

15.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然而,审计署发布的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片面将办学规模和学校数量作为调整的主要依据,搞简单“撤并”或“一刀切”,苦了众多农村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调查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撤点并校的口诛笔伐。实际上,国家“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的政策并无不妥。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撤点并校也是大势所趋。但保证每个孩子有学可上,显然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应有之义。而一些地方在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中实行“一刀切”,使得十里八村没有一所小学,显然违背了“因地制宜”和“就近入学”的要求,缺少了教育应有的温情与关怀,不是以人为本,不是着眼于一个个孩子鲜活的存在,而只注重“办学规模”和“学校数量”的表面光鲜。  相似文献   

16.
日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全部免费。公立学校入学一般不需要考试,学生划区域就近入学。住宅地段划归哪所学校,就必须上哪所学校。  相似文献   

17.
《湖南教育》2014,(5):F0003-F0003
湖南卫视去年推出的《爸爸去哪儿》节目红遍了大江南北。随着今年小学毕业日期的临近,“爸爸,去哪儿读初中”成为了广大“小升初”学生新的热门话题。今年初,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对公办学校“小升初”实行“对口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等政策。这意味着小学毕业生不能像过去一样自由择校了,而跨县跨地区选择优质公办初中就更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18.
关键的一着     
江西省于都县银坑乡中心小学,是一所办得比较好的农村学校。校长王文林,是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老教育工作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组织教学工作的经验。他对我们说:“要办好农村小学,与办好城市小学一样,同样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质量,而切切实实搞好教学研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着。”  相似文献   

19.
弗兰克·费希尔在《公共政策评估》一书中提出一种公共政策评估的新方法,即建立一个将事实与价值结合起来进行评估的多重方法论框架结构。这种评估公共政策的方法论框架有四种讨论形态:项目验证、情景确认、社会论证和社会选择。[1]本文试图运用这种方法论框架对我国的“就近入学”政策进行评估。“就近入学”政策是中国义务教育的重要公共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教师博览》2014,(3):32-32
<正>教育部: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小学全部划片就近入学继年初《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后,教育部日前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19个重点大城市2014年制定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据悉,"重点大城市"是指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