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全学分制”完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初,中国大学开始喊学分制。开始时,大约不太完全,后来就又提出了一个完全学分制的说法。现在,可以再问问:完全了吗?怎样才算完全?并且,还可问:为什么要完全?不太完全一定不可以?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80年初来,中国大学开始喊学分制。开始时,大约不太完全,后来就又提出了一个完全学分制的说法。现在,可以再问问:完全了吗?怎样才算完全?并且,还可问:为什么要完全?不太完全未必不可以?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圆是轴对称图形”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长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为什么?”一位同学回答:“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因为沿长方形对边中点的连线和对角线对折,对折后的图形完全相等,所以长方形有四条对称轴。”这位同学为什么说长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呢?这主要是将“完全重合”、“完全相等”误认为是一回事了。“完全相等”指的是面积、周长,还是其它方面相等,表达不清。退一步讲,就算“完全相等”指的是对折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等全部相同,但如不重合也不能把对折线称为该图形的对称轴。如上面所提到的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对角形两边的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35页:“1933年初,美国……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至1700万人。”实际上这一数字应是失业及半失业人口的总和。课本第36页:“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实际上胡佛政府已采取了许多反危机政策。课本第36页“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的提法不严谨,应用全称“富兰克林·罗斯福”。并非“完全”$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5.
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对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考察,概括出关于该类事物全部对象的一般性结论的一种归纳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常常运用不完全归纳得出结论,不再给予进一步的演绎证明。  相似文献   

6.
自制"完全失重"演示器,利用它把不易感知的力,转化为直接可视的"红光",有利全体学生直接观察。制成多个,以适应不同场合,让学生真正理解"完全失重时,物体间不存在压力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中,经常用"充分反应"与"恰好完全反应"来描述反应情况。充分反应是指几种物质(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地去发生化学反应;而恰好完全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所有反应物均已反应完全,没有剩余。可见,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是充分反应,而充分反应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若弄不清二者之间的区别,解题时就会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分析了副词性完全和根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完全可以根据主观性分成完全1和完全2。完全2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替换根本,但是二者在主观期待或预设方面有细微的差别。而完全1跟根本不能互换。最后还分析了完全2能跟根本基本互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一个自然数恰好等于除去它本身以外所有因数之和,这样的自然数叫做“完全数”.它分为奇完全数和偶完全数. 在自然数中,完全数的数量较少,在10000以内只有4个完全数:6,28,496,8128,其中6是最小的完全数.  相似文献   

11.
毕业作业是考察电大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锻练提高自己的极好机会。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下气力把它写好。可有的同学却不是这样,而是把精力放在查资料上,目的在于东摘一句,西抄一段,拼凑“大作”,且名之曰“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阶段,学生还没有学习数学归纳法,但我们又非常需要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因此新课标强调了在初中阶段用不完全归纳法来作归纳猜想.一、不完全归纳法的提出所谓不完全归纳法,就是当一个问题涉及到相当多、乃至无穷多的情形时,可从问题的简单情形或特殊情形人手,通过简单情形或特殊情形的试验,从中发现一般规律或作出某种猜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个数恰好与它自身全部因数的和相等,这种数叫做“完全数”。例如,6的全部因数是1、2、3,这些因数相加所得的数,恰好也等于6。6,便是“完全数”。自然数无穷无尽,在整个自然数中,“完全数”也仅仅似沧海一粟。这  相似文献   

14.
完全弹性碰撞是一类特殊的碰撞,它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本文拟从七个方面入手,通过一些经典的示例和身边的现象,仔细"品味"完全弹性碰撞.如果主碰球的质量为 m_1,被碰球的质量为 m_2,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有  相似文献   

15.
全国各高等院校积极探索从“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改革,作者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两种模式进行分析比较,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将两种模式的优势与学校发展的实际结合,试论未来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实验探究,对蜡烛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实验进行了分析、改进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里,Nicholas很害羞,就像只安静的小老鼠,不过他很聪明。他是班里的书呆子,热衷于看书。因此,他的视力极差,离了眼镜,他就如同白昼的蝙蝠,看不见东西了。Nicholas有个双胞胎兄弟,叫Johnson。Johnson热衷于橄榄球。为了争取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现场回放】 教室里正在上《天上的街市》。开课后,教师介绍了作者郭沫若的生平、作品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下来让学生依照幻灯片上划分的节奏朗读全诗,并指导学生用笔记下:  相似文献   

19.
人人都有一个童年。但你知道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儿童生活,特别是中国儿童的读书生活吗?如果你对此有兴趣的话,不妨读一读张倩仪女士的《另一种童年的告别———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单看书名,很容易望文生义,以为是作者童年的回忆录。其实,它是一本关于近代中国儿童生活研究的专著。虽说是学术专著,但它一点也不深奥难懂。相反,趣味盎然,引人入胜。比如,我们广东人把过去一种学校———私塾,叫做“卜卜斋”。为什么叫“卜卜斋”呢?作者告诉我们:“卜卜”,广东话像敲打声的词;“斋”,读书的地方。当时的私塾教法,常常打。原因大半不是学生顽皮,而是书背不熟;背不熟,老师就操起一块长形木板或竹片打学生。打得最多的是手心,有的老师喜欢打头,最严重的是打屁股。读书的地方不时响起木板或竹片敲打皮肉的“卜卜”声,所以,广东人就幽默地把私塾称之为“卜卜斋”。作者还告诉我们,当时的“卜卜斋”教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囫囵吞枣地背诵。老师上课只要求学生死背课文而不讲解课文。开始读的《三字经》《千字文》还好背些,因为它们有韵律,句子短,加上儿童记忆力本来就强,所以背诵起来并不困难。但到了背四书五经,就渐渐进入苦境了。这些超乎儿童理解力的圣贤经书,佶屈聱牙,...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一个自然数等于除它自身以外的各个约数之和,我们就把这个数叫做完全数。由于完全数十分稀少和奇妙,古人常把它当做美满吉祥的象征。例如:自然数6,它有4个约数:1、2、3、6。除去自身6,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