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德性相对于教师道德,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修养,自我陶冶,自我充实,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教师德性超越了教师道德的群体性,把“德”指向了群体中的个体。教师德性的提升有助于教育工作的改善,有助于学生道德的进步,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德性的提升,而教师德性的成长,又与教师的自律度、理解度、宽容心、责任心的提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吴仁英,滕蕊在《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第12期中撰文指出:大学教师教学伦理自觉的本质是大学教师的个体精神自律,是教师个体所达到的自律状态与自由自觉的道德境界。大学教师的教学伦理自觉蕴含的内涵有以教师对教学伦理规范的认同为前提,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道德情感体验为中介,以教师个体自身的意志约束为关键,以实现师生的幸福生活为旨归。大学教师教学伦理自觉的本质是大学教师的个体精神自律,凭借良心和信念的力量促使道德自我净化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自律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它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持续性与反复性、必然与自由的统一的特征。道德自律的培养应从道德认知、道德意志、行为习惯、自我教育能力等几方面入手。道德自律又是我国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师当自律     
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社会学家认为,社会道德的建设,从根本上说是唤起人们心中的道德自律。师德建设相对于社会道德建设,自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自律。 教师的劳动对象——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而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这样告诫教师:“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准则。教师专业道德表现为专门性、关怀性、自律性和策略性。在教师专业道德结构中,爱是情感层面的体现,智是理性层面的体现,自律是意志层面的体现。爱、智和自律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道德的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6.
关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视学生道德素质培养,这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改革的重点。但长期以来我们重知识学习的传统,使得无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还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上,多停留在思想道德说教和对道德知识掌握上,缺乏有效的行为推动,导致一些教师对职业缺乏责任心,敬业意识淡漠,教书与育人脱节,师生间缺乏沟通。随着社会各界对道德研究的重视与深入,个体的道德自律问题受到关注。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持续性与反复性、必然性与自由性的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道德自律精神培养的必要性道德自律是相对于道德他律而言的。自律尊重人的价值,强调自主、自治和自我教育,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智慧、潜能及创造力。自律道德的根本功能是内在制裁,它要求主体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并要求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庭,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裁决。所以自律尊重个体的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需要,重视发挥人主体意识、智慧和创造力,张扬了人的主体价值存在。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康德认为: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故…  相似文献   

8.
道德自律精神培育既是青少年自我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应然诉求。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自律精神存在一定偏失,表现为道德自律认知不容乐观、道德自律情感较为淡薄与道德自律行为变幻不定。青少年道德自律精神纠偏,可以应用思维锻炼法,深化其道德自律认知;应用情感陶冶法,调动其道德自律情感;应用行为训练法,引导其道德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9.
道德素养是现代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而教育良心是教师个体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内在的天平,是教师在精神上抵制错误的道德动机,选择正确道德行为的调节器。教育良心作为一种“道德自律”,有其自身内涵与特点,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其特殊意义。教育良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社会和教育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取决于教师将一定社会对从教者的道德要求,由“他律”变为“自律”。  相似文献   

10.
养成教师德性:教师道德发展的自律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道德与德性、教师专业道德与教师德性的内涵及其关系着手,认为教师德性是教师道德发展的自律境界,养成良好的教师德性是教师的道德追求。并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养成良好教师德性的策略: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德性发展的基础;自我修养是教师德性形成的基本手段;师德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师德性发展;优良的环境是良好教师德性形成的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1.
自律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人师表的需要。社会尊称人民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求人民教师为人师表。教师应笃行常德,弘扬美德,追求圣德。从道德的自我践履、律己难度以及道德的利他程度看,现实的道德有常德、美德和圣德层次之分。正直诚实、公正守法、尊老爱幼、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等属于常德规范,这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所必须做到的最普通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道德;仁慈、博爱、助人为乐、行善积德等属于美德的范畴,这应是学生对好老师、社会对好人冠以“好”字所具备的道德;忘我牺牲,“常德”,更要做到“自律”。无私奉献,舍生…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道德需要从教师劳动特性和中国现代性视野两维中观察.教师劳动区别于其他劳动的重要特性在于师生关系的建构,它是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特性;而师生关系如果不能实现现代性建构,则教师专业道德就必然是内容空洞而无法确立.如何建构,即师生关系需要何种情感与何种理性,或者说如何实现普遍性的理性规定与个体具体的情感经验的结合,是中国教师专业道德现代性条件下面临的重大问题.师生关系只有实现现代性转型,即实现情感与理性的新型融合,实现各自的升华,教师专业道德方能完成现代塑造.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道德哲学主张依靠理性力量建立纯粹的道德。康德强调,唯有出于义务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应将义务推向道德动机的至上地位;道德教育要逐渐使人由他律升华为自律,以摆脱自然因果律的辖制而实现真正的自由,自我立法又自我遵从的自律原则是道德的唯一原则;康德围绕义务、自律范畴阐发的道德观,为当前良好道德动机的培育、道德规范制定的主体参与及自律坚持注入了源泉和动力,充实了道德教育的内核。康德道德观的思想精髓对改善当前形式化道德教育的现状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是开解现实道德教育困境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传统道德说教与榜样示范式的师德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难以起到激励教师、引导教师的积极作用。当前开展师德建设的重点有三:一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培植师德建设的道德根基;二是超越传统师德教育模式,实现师德教育理论创新;三是以教师专业伦理精神重构师德规范,以行业自律带动教师个人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5.
道德实践是指人类有目的进行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各种自律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培养"五自",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觉行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素质。  相似文献   

16.
王浩鹏 《中国德育》2006,1(8):21-22,36
“善”的教育,即道德教育,是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学生之“自我”为中心,认为道德基础是自我的良知,道德教育应帮助学生实现道德自律;道德的起点是个体内心的纠葛,教育者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道德的形成是个体自我修养的过程,道德教育应该为学生道德思考与道德实践等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道德自律能力是行政主体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立法、自我约束的能力。当前社会上所存在的大量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部分行政人员道德自律能力的缺失。因此,加强对行政主体进行道德自律能力的培养不失为杜绝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的有效途径,并为社会所期待。  相似文献   

18.
道德实践是指人类有目的进行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各种自律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培养"五自",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觉行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素质.  相似文献   

19.
正自律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其行为的教育活动。它的根本目的是以社会倡导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为基准,实现学生的行为由他律向自律转化。实施自律教育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为此,我校从自律教育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道德素质,将学生所学的道德准则落实、内化,贯穿到每天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夯实做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我修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主要涵括了反省内求、慎独自律、学思并重、躬身践履等方法,具有内在的约束性和修养的功夫性。在当今社会,加强自我修养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实现青少年网络自律,有助于修正青少年知行断裂,可以提升青少年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