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多元的文化,它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不仅使世界充满新的活力,而且使不同的文化相互撞击。本文探讨了网络文化给高校学生带来的利弊,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作为影响广泛的第四媒体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由此形成了一种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程序软件为载体,以网络为途径,以全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为表征的新文化——网络文化。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导向、心理发展、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的重要方面,因此在网络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下,加强与改进学生德育建设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网络…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化影响的不断扩大,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同时网络化中那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化也可能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而使高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网络化的负面影响,要切实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实施以“网”治“网”战略;主动出击战略;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4.
李大健 《教育探索》2002,(10):74-77
网络化具有高科技性、多元性、隐匿性、平等性、开放性、共享性、创新性等特点。网络化在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要采取有效对策,在充分发挥网络积极因素的同时,抑制其消极因素,回应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作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邓静 《文教资料》2010,(16):178-179
网络文化给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增强了做好学生思想教育的难度,也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模式导致教育有效性降低,我们要在网络文化下对高校德育工作进行全面理解,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文化正在改变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这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网络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而使网络本身具有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在我国,高校已成为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在目前近2000万网络用户中,在校大学生上网的比例已接近50%,在上海等地重点高校大学生经常使用网络的平均达到60%以上。网络文化在高校的广泛传播,不仅强烈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而且使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无疑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来说丰富了精神生活,拓宽了交往…  相似文献   

8.
性文化影响与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带来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其显著标识之一就是人们性观念的开放和一定程度的社会性文化的扩张。从过去人们耻于谈性,谈性色变,逐渐到对性的认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以为怪的话题,进而演变为某些领域、某些媒体热衷的话题。从而,既印证着一位哲人的论断:任何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无不波及人们对性的观念,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的改变;同时带给我们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该如何对待社会转型期由正负效应汇集而成的性文化对高校而言,性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如何可能导致哪些问题如何妥善对待和处…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工作如何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网络大潮的冲击,高校德育工作应积极应对。通过关注网络,弘扬东方文化;建立专门网络,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工作;重点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队伍;探索高校德育工作在理念、内容、方法上的新途径等方式,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以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问题研究是高校德育问题研究中的一个前沿性课题。本世纪以来,关于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前人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大众视角和理论创新之处,但仍有不足。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映在德育模式与德育内容、德育工作者及其工作体系、德育环境与德育地位、德育工作开展与德育考评等方面。应对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策略,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高度重视,反思并形成良性德育机制;与时俱进,德育工作者育人不落窠臼;疏堵结合,德育占领网络文化阵地;虚实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1.
有别于传统德育的高校网络德育在新时期存在着滞后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大学生上网的特殊性,实现角色转换,突破时空局限,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性教学语境中,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作用表现出不同于以往教学模式的典型特征,如: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不同;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有着不同的定位;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的反馈和评价方式。双主体路径的构建既要积极主动回应目前转型期开放环境下德育环境变化的新型实践特点,正视教育主客体价值关系中日趋多元、多层次的复杂状况,又要遵循道德教育的发展规律,使德育主客体在交替与互动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推崇的伦理观念,在古代社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高校德育、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德育中要发挥孝道的重要作用,它的实现要从不同方面入手,不断推进,从基本的情感认同、知性的孝道理论、具体的实践落实到孝道的最终升华。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将德育寓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浸润或熏陶,正是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所在。将德育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就可能在学_生主体的心目中产生亲和力,学生将会不断受到艺术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德育生活化是对传统知性德育的创新与拓展,意味着德育从偏重理论和知识教育环节向实践与生活环节的理性回归;在完成德育活动中大学生主体建构的同时,体现高校德育在生活中的政治性、人文性与和谐性;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网络工具、学生自治组织、社会实践等载体的作用;注意德育生活化方法的综合运用,切实提升德育生活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点已经被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了解,但是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杜威对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曾深入进行过探讨,主张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笔者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主要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阐释,以便发挥其对当前高校德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现代德育理念。只有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高校德育才能真正提高其实效性。章分析了目前德育中人本精神缺失的现状,阐述了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提出了落实“以人为本”精神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闽南文化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如拼搏包容精神、重教兴学氛围、重视人格修养、爱国爱乡的传统观念。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充分开发闽南文化资源,既可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建设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校园文化,又能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为此,闽南地方高校的德育工作要有意识地结合闽南文化并突出特色,同时积极构建闽南文化研究平台,推动闽南文化在德育工作中发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德育原则是大学德育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对大学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基于作用于大学德育的社会存在环境以及现实要求发生了变化,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过程中,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大学德育的方向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方法调适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原则,从而有效实施指导作用,以利于改进和加强大学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大学德育环境的网络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业的飞速发展,由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虚拟环境”,正在对大学德育工作形成新的挑战。针对网络环境的德育价值,构筑良好的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