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理是人们为控制系统运行,提高系统功效,以取得最佳效果,达到预定目标而从事的有计划的活动。没有管理,任何社会系统的目标都无法达到;离开管理,任何社会系统也就不复存在。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总负责人韦伯博士在计划完成时总结说:“我们没有使用任何一项别人没有的技术,我们的技术就是科学组织管理。”应该说,这对我们的电教工作也是一种启示。电化教育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它的目标是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最优  相似文献   

2.
<正>全社会关注、参与特殊教育工作是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因为特殊教育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任何一个政府、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得不正视他们、关注他们。早在1993年,美国国会就制定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案》。提出2000年目标法案的参议院当时指出:"这个法案应该作为实现对所有障碍学生实行IDEA承诺的推进器。也就是说障碍生必须是教育全面改革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们有权享受"与其他正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系列的目标,组织工作常常是围绕既定目标展开的。组织的行为受到目标的制约,在目标控制范围内上下波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社会的学习特征及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努力建成“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强调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组织学习。任何一个社会的学习状况,如果离开了上述特征,就不能称其为学习型社会。那么形成学习型社会需要那些必备的基本条件呢?这就需要一种创新型的教育(学习)制度、多样化的教育(学习)资源和信息化的教育(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社会是一个由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的复杂社会,这些组织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保证了社会的正常运行。根据组织目标及其所承担的职能,可以把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教育组织、社会组织等等。职业院校就是教育组织,它们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育人——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理论上讲,学校开展的所有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组织是社会专为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而创办的一种特殊的正式的规范性社会组织。其目的是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适当的身心发展环境,使其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成功地参与社会生活。因此,和非规范性组织、其他规范性组织相比,学校组织有着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独特内涵和特征。一、从学校内部系统分析,学校组织是一个松散结合的系统。组织行为学认为,任何一个学校组织都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学校组织或系统可以分为学校行政系  相似文献   

7.
简单地消除差距既不现实,也不尽合理;用简单拉平的方法或降低领先地区、领先人群、领先领域教育发展的速度更是不可取。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均衡总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不仅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和谐发展的教育既是一种状态,一个目标;也是一种努力,一个过程。从状态和目标的角度说,它既是保证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又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保持教育相互促进的动力。从努力和过程角度说,它既能立足现实,兼顾公平与效益,保证教育有重点、有针对…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机构 ,它有自己的课程设置。幼儿园的课程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 ;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幼儿园课程方案。课程方案是“课程工作者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教育观、儿童观、学习观、发展观等) ,对课程的各要素(目标、内容、组织方法、评价等)进行选择而编制成的一份书面计划 ,用以指导教育教学行动”。在任何社会里 ,有关教育的一系列价值取向其实是社会对其未来成员期待的一种折射。因此 ,要讨论某一社会有关教育的价值取向必…  相似文献   

9.
人类行为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活动,以人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其活动更具有各自的目的性.任何一种社会组织,都不能孤立存在,“孤军奋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社会组织在实现各自目的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在与社会公众发生各种关系,这些关系化构成了各种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公共关系活动开展的如何,不仅关系到社会组织的目标、计划能否顺利地、完美地、及时地、真正地实现,而且往往与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公共关系活动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作为一级社会组织.其存在的目的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自身发展为出发点的.要实现其目的,同样离不开广泛、深入、健康、有序的公共关系活动.虽然公共关系活动不是社会组织的“直接目标行为”,但是它是一种为直接目际服务的“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辅佐行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育目标反映了人们的教育价值观,规定着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和预期的发展结果。因此,教育目标是教育思想的核心、教育发展的指南,也是教育评价的依据和准则。在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素质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结构,是其最基础的工作,它将为构造素质教育目标体  相似文献   

11.
一、如何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1.从培养目标来看——根本目标一致,具体目标有别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根本目标都以培养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但在具体目标上,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影响,促进学生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道德品质、法律意识与行为习惯等方面健康发展,逐渐适应社会要求的育人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受  相似文献   

12.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内范围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管理是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扩大社会教育资源效应的一种组织力量。社区教育管理组织的系统整合是提高社区教育组织管理功能的基本前提。在组织系统整合过程中,管理体制则是关键,因为体制是组织系统的核心。任何一种组织系统都要有自己相应的组织管理体制,社区教育也有它相应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学校不但要从课程设置,教学要求,社会舆论和学校文化等方面,而且也要从班级集体的组织内部的社会关系方面研究。过去,我们往往把班级组织看作是一个仅仅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封闭性的小群体,但在实际上,班级组织既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又是一个社会实体,其内部同样有着种种的社会关系。因此,班级组织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的摇篮。一、班集体在青少年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特征和功能并非任何群体都能称为集体,也不能把任何共同行动或工作的社会成员共同体称之为集体,只是有共同价值,共同活动目的与任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园对角色游戏中的目标问题进行了探索,目的是让教师在组织开展游戏时,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形成整体的比较清晰的思路,以实现游戏任务。 一、对教育目标的认识 教育目标就是根据社会需求来塑造人,它集中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然而,由于以往只注意考虑学科活动中的教育目标,而  相似文献   

15.
移动教育的理念与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动教育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目标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教学活动。本文主要讨论了移动教育的理念和技术环境。其中移动教育的环境包括统一的教学平台、设备自适应的资源组织、统一的消息传递系统等。作者对移动教育环境的基本结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试验给出结论,并对移动教育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任何一个好的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自从人类进行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以来,管理就是这种有组织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地讲,管理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之行动,它指导人们利用各种条件达到完成指定的目标。管理也是一种要求、约束,是要把事物纳入一定之规。所以,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任何社会都需要管理来维持。管理存在于各个行业,也存在于一切有组织的团体之中。在我国,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管  相似文献   

18.
构建新型家园关系促进幼儿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在幼儿良好人格品质培养方面的功能是任何其它社会组织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当前家庭教育对幼儿人格品质培养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亟需通过对家庭教育、家园关系的自我反思,从教育理念、制度、机制和环境等层面进一步探讨和重建新型家园关系,以实现优化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人格品质全面发展的共同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一般意义上对于学校的定义是这样的: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在此语境下的学校教育则变成了“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笔者以为,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还固守这一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不仅“窄化”了学校的教育意义,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了“对立”。  相似文献   

20.
移动教育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目标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教学活动.本文主要讨论了移动教育的理念和技术环境.其中移动教育的环境包括统一的教学平台、设备自适应的资源组织、统一的消息传递系统等.作者对移动教育环境的基本结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试验给出结论,并对移动教育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