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7):27-31,15
促进学生的理解是教育的终极目标。UbD 理论新近提出的"理解的六个维度"(即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详细阐述了理解每个维度的功能、特点和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解"。理解的多种维度观不仅理清了理解与知识的关系,区分了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而且还体现出认知与情感的协调统一,突出了学习者自我调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阅读的基本目的在于理解,从阅读实践看,阅读理解可以分为表层理解与深层理解。表层理解是对读物形式层面的把握,即对文章的字面理解和文体的外观理解,这种理解是诠释性的。在表层理解阶段,读者从文章的传达系统接受的是语义信息。文章的语义信息指语言载体自身所包含的意义,如对构成文章的字、词、句或成语典故,以及某些语段、修辞手法的诠释,就是对语义信息技术性的诠释。表层理解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深层理解的基础和前提。一个阅读者如果连文章的语义信息也解释不了,那就等于成了钱钟书笔下的“文盲”。研究性阅读的起步,无疑应当…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教学理解来源于教学实践,教师对教学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学的层次与水平。教师的教学理解可分为三个层次和类型,即技术意义的教师教学理解、方法论意义的教师教学理解和实践论意义的教师教学理解,它既在纵向层面反映了教师教学理解的发展过程和层次,也在横向层面表现了教师教学理解的不同类型。教师教学理解的多维事象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理解、教学形式的多向性理解和教学活动的反思性理解,其实现路向包括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理解取向、规范与德性相契合的教学理解原则以及保守与批判相统一的教学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4.
周富兴 《文教资料》2012,(34):177-180
高中语文理解教学设计是将高中语文理解教学的理念转化为教学现实的途径。基于"理解"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包含分析、评价、设计和实施等基本要素和步骤,这些要素和步骤构成互相关联的系统。在这各整体系统设计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依据高中语文理解教学所基于的教学原理进行设计,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理解教学和基于"理解"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理解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教学理解的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领域里始终存在着两种关于教学的理解,一种是学校教师以及一般公众对于教学的理解,另一种是教育学家对于教学的理解。教育过程的实质性进步,只能是教师以至社会公众对教育、教学的专业化理解,以及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操作。专业化的教学理解,表现为如下的一些变化:从备课到教学决策;从上课到教学组织和教学表达;从考试到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如果能消除日常教育思维的惯性、教育实践的过分世俗化,以及教育理论的工程转换不足,教学理解的专业化就能够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试论理解的教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越传统的认识论范畴,在存在论、本体论意义上,理解是主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层面对理解对象及其与理解对象之间关系的把握。理解的维度、对象、条件、方法、标准等深刻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运行。重新认识理解的内涵,使得教学活动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展开,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更要突出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陈慧洁 《文教资料》2013,(30):165-167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理解性教学理念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其以理解为目标的理性精神,张扬师生的生命意义,是理想的教学的发展方向。口述历史以理解性教学理念为指导,将理解性教学的生成性主题、理解性目标、理解性实作和行进中的评价运用于高中教学中,促使口述历史教学向着更全面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环境中着重理解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当前教学设计理论只提供了教学设计流程 ,关注外在教学形式 ,难以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缺陷 ,本研究试图构建一个以理解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框架 ,就教师如何把自己对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解转化为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提出了以理解为目标的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论理解性教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理解性教学是教学人员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在相互理解与自我理解的同时使自己生命意义得到更好地实现的过程。它以理解为教学目的 ,实现教学人员生命意义的多种可能性 ;发展教学人员善解人意的素质 ,使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协调起来 ;凸现道德要求 ,使做人与为学水乳交融 ;调适感情生活 ,实现“情”“知”协调发展。它以理解价值观和生活世界观为基础 ,主要由心理准备、沟通理解、反思理解与跟踪理解四个环节组成。在理解性教学过程中 ,综合运用多种理解策略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教学理解与人文化成--教学诠释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师生的精神生命活动的教学理解”与“作为师生的现实生命存在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的关联: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学理解的本体论基础,教学理解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构成。在终极意义上,教学理解即是教学主体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澄明,而这种澄明最终指向教学主体的自我超越与文化生成。  相似文献   

11.
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以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理解技术为导向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单元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一、体育理解教学的内涵 “理解教学”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它强调理解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其基础是当代理解观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理解教学是指一种以理解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师生的有效交流与对话,注重引导师生在相互理解中不断发展知识、技能和情感,使师生的生命意义不断提升的教学形态。  相似文献   

13.
在对当前机器人教学中教学目标散乱或缺失现状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理解为教学目标的机器人教学设计及其理由,详细阐述了促进理解的机器人教学设计框架中的内容选择、理解的目标设计、理解的评价标准和教学策略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课程与教学领域,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社会的信息化带给教育多方面的冲击: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全球化视野,课程内容强调综合化和开放性,学习方式趋于自主和探究,学习者的角色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经营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既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信息化时代教学的价值追求。宏观设计教育系统理论告诉我们社会转型与教学设计之间的紧密关系,为提升教学品质,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应从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设计,转变为以理解为宗旨的教学设计,以理解作为应对社会转型的手段。文章阐述了理解性教学的内涵,提出了理解性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即设计衍生性主题、创设理解性教学环境、确定理解的目标、组织理解性活动、呈现理解的表现和持续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一、基于理解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笔者提出的基于理解的语文课堂教学,指在特定的语文课堂教学语境下,师生间平等民主地理解彼此的言语精彩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活动非常重要。在此中教师应把握的原则是:在教学设计时确定学生可以接受的难度以唤起学生理解时的最大努力;让理解活动循序渐进,并确定目标以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理解得以实现。情景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和翻译、写作训练法都是有助学生进行理解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以高校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为对象的日语单词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实物指示理解法和联想理解法以及情景理解法等形象理解教学方法,争取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单词的含义和提高学生的单词运用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中的概念是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地理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9.
诠释学视野下的理解教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精神。理解教学是充盈理解精神的教学,是交往、合作的教学,是源于生活的教学,是意义动态生成的教学。因而,理解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超越,它追逐师生生命意义的实现与超越,注重师生与被理解对象间和谐的“视界融合”,强调师生间诚挚的交流与对话。其教学评价是走向理解的发展评价。  相似文献   

20.
词句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理解含义比较深的词句在课文中的意义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这里,词句教学的目标分两层:第一,理解词义句意;第二,品味词句。什么是品味词句呢?品味词句就是在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词语、句子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用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味这些词句在表达上的准确、优美、形象。那么,如何落实词句教学目标呢?需要做到理解与品味结合,采用比较法去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出“味”来,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几种比较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