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但若采用频繁的唠叨说教,势必收效甚微。品德教学应当着重唤醒学生的感恩之情,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知恩者”“感恩者”“报恩者”,从而达成“教育于无痕之中”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
"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提倡和光大着的传统美德与民族文化,但在当今的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这种传统的美德与文化却明显地缺失着.这一缺失既有害于中华民族道德风尚的内涵,又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分析与讨论大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品质的养成问题,旨在引发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注和强化这方面的内容,让"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愫扎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之中.  相似文献   

3.
郁卫兰 《考试周刊》2014,(92):189-189
<正>"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面对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现状,结合我园研究课题,我们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同时,还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意欲利用传统节日文化中的教育资源,让传统节日活动成为幼儿学会感恩的重要途径。一、"三八"妇女节——今天我来做妈妈。"三八"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共同节日。为了让孩子进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素养。懂得说谢谢,知道表达感恩的人,他们享有丰富、温暖的人际关系。因为感激有声音人人爱听,从来没有人会怀疑它是最好的结缘良方。  相似文献   

5.
陈昌华 《江苏教育》2010,(12):60-60
爱心大使丛飞,11年间资助178名贫困孩子,当他病重躺在床上的时候,却收到这样的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们供到大学毕业吗?我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贤用他们的智慧和行为,诠释着什么是"恩",怎样去"感恩"。教师必须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知恩、感恩、报恩!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受到一定冲击,学校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部分中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等道德缺失的倾向。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8.
蔡云卿 《黑河教育》2011,(12):46-46
感恩是一种良性的生存状态,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本文从生理、心理和思维等多角度对“感恩”的生理机理、心理机制及精神动力等向度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探讨,探索出感恩教育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芹 《山东教育》2020,(1):19-19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名言道出了中华民族"知恩、感恩、报恩"的传统美德。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能够促进其道德品质的提升、开朗性格的形成,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但是,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严重缺乏。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小学德育工作要把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培养健康人生之基石,是人们关注的永恒话题.笔者从让学生感悟知恩、学会报恩和感恩升华等角度,论述了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渗透.  相似文献   

11.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学生对前途迷茫,对社会冷漠,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迷失自我而不能自拔,感恩之心又何从谈起?作为学校,应该反思当前的德育工作。同时.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感恩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感恩之心是受恩者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也是对施恩者最起码的回报,是道德良性互动的一种润滑剂。如何让学生学会知恩,学会感恩,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浅析  相似文献   

14.
《时代呼唤感恩教育》(见本刊第7期)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少年——陶星的故事,他的感天动地的孝行,他的坚韧和自强,他面对困境时的积极、乐观,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从陶星身上,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还看到了一种难得的品格——感恩。在日渐浮躁、日渐功利化的今天,感恩成为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人们呼唤感恩,其实正是呼唤人性的复苏和回归。什么是感恩?怎样感恩?在青少年中如何培养感恩意识?家庭、学校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这里,我们刊登部分读者的来信来稿,他们对这些问题有很好的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表现,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花城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239-239
感恩教育意义重大,一个不会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近年来出现了年轻人不知感恩、不会感恩、不会报恩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它教诲世人,当我们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然而,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日渐为当代学生所遗忘,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真空”,这种现象折射出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感恩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却日渐呈淡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对父母的辛勤养育无怜惜报答之意、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无友好感激之情、对大自然和社会给予的一切无敬畏回馈之心等三个方面,这将不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不利于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与和谐校园的构建、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地成长与成才,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以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9.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阳光人生的精神底色。那么,作为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为学生人格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的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呢?教师可以沿着从知到行的路径,挖掘感恩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知恩于心;组织感恩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相似文献   

20.
作为道德品质的感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中国传统感恩文化重视受恩者对施恩者的感恩,轻视受恩者向施恩者之外的其他人施恩;而西方感恩文化既重视狭义的感恩又强调受恩者对施恩者之外的其他人施恩.感恩教育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感恩教育具有培养施恩品质的必然性,并且在施恩教育效果方面分段式优于渗透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