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成长与教师教育——对教师职业素质结构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成长与教师教育紧密相连。教师需要不断接受教育 ,这是教师职业的根本特性所决定的。教师成长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其趋势是形成职业素质结构。教师职业素质构成有其独特性 ,同时教师职业素质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规律性。教师教育应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对教师职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武 《教育探索》2000,(10):76-77
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表明多媒体技术必将进入教育领域,它必将对教师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对教师职业的影响 1.教师的信息源作用的变化 教师作为信息源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教师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方案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当学生在学习探索中产生疑惑时,主动向教师寻求缺乏的信息,这时,学生处于更主动的地位。然而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从更广的途径来获得…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师专业化是社会分化与职业分化的产物。本文首先论述了专门职业的概念,并归纳出专门职业的六大特征,即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长期的专门培养、进修制度、自主权、组织权。进而以此审视教师职业,提出教师职业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专门职业”,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也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职业基本标推、专门职业观念等。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以及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对职业学校教师提出更高标准。将师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是学校跨越发展的关键。本文重点探讨了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职业素质的新要求及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中显示,教师、医护工作者等从业人员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群体。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素质是一种伸缩性很强的内在潜能,只有将这种内在潜能充分地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种转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采取有效途径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是提倡不断创新的时代 ,我国的经济发展要靠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特别是要靠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来保证。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大批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创新教育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个性的教育 ,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切需要很多条件的配合 ,象教育环境、评价方式、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等。我们的教育要创新 ,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概念的还模糊不清,给当前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困难。“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具备教师素质,包括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明确认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以利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概念的还模糊不清,给当前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困难."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具备教师素质,包括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明确认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以利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都会不断地追求幸福。费尔巴哈说:“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教育是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教育的应然追求是人的幸福。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就不会有学生的幸福和对教育本真追求的实现。遗憾的是,很多教师缺乏职业幸福的体验与感受,觉得从事教师职业没有多大意思。究竟什么是幸福?如何唤醒教师的幸福感受?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专业化:21世纪高师教育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分三个部分论述了:中国高师教育走向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客观历史必然性;教师职业专业化本体的理论分析及中国走向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国家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杨贤江的职业教师素质观是以承认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师职业的前提,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教育的归宿,要求教师以教为乐,以生为本.他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并要提升学生的发展能力,这启示了教师要将发展渗透在终身学习、创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杨雪 《文教资料》2013,(9):94-95
教师职业素养观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实行仁政,他根据自己在政治上的理想,对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出相当高的要求。掌握教育学生的基本规律,具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教学方法等,都体现了教师职业素养的特殊性,对其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适应国家优化人才结构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强调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为社会培养出合格、过硬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师首先应当是人才.那么,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群体,应当怎样营建自身的素质结构,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可以说,不同的时期和条件,赋予教师职业素质以不同的内涵。我们认为,新时期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主要应涵盖教育思想、教育能力和教育特质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15.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是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自动化、完善化的教育教学行为系统。它既不同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不同于其业务知识和教育能力,教师的思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一个调查。研究教师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效果之间有什么联系。结果发现,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年之内.教龄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曲线呈上升趋势;第五年至第八年。普遍出现一个平稳的发展趋势八年以后。教师群体逐渐出现分化,小部分人通过再学习、再创造,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效果出现第二个上升期,逐步发展成所谓“学者型”教师。这个比例不高。大约5%;而大部分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先后开始下降。虽然下降的幅度和速度不同。但一直是平平的“教书匠”。比例在95%左右。可见。教师的成长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更新、反思的教师能够走到教师生涯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连续和过度的压力影响下,难以获取足够的缓冲资源,而产生的教师职业的理想与信念迷失、教书育人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匮乏、师生教学交往的热情与兴趣枯竭,以及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简单粗暴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作为表现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尽管早已有之且难以完全避免和消除,但处于转型中的我国社会及其对教育的期待以及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有学者甚至称这种现象为“教育中的危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困扰和阻抑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现象已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且成果颇丰,但理论仍然落后于现实,特别是生发于中国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现有理论尚不能很深入、准确地诠释和有效预防并消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们关于教师职业属性及其素质内涵的认识分歧,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进程,以及教师教育体制、模式和路径的选择。适应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必须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注重、强化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及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综合性。师范院校要注意继承传统、凸显优势,发挥教师教育的"本体"功能;完善"混合制"教育模式,增强教师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加强"教学的学术"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9.
小班化教育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班化教育对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方式、交往沟通手段、评价反馈策略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呼唤小班教师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养结构。校本研修是引导教师与小班化教育相适应的路径之一,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和行动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田娟 《中国教师》2008,(14):49-50
<正>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其中美育教育更是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舞蹈作为美育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使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