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步产生、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这一思想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成熟和发展三个阶段,系统阐述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条件、目的、对象、措施、步骤等一系列的内容,是我党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综观我党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败得失和邓小平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论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是铲除封建专制主义影响的重要条件,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其主要内容具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一思想在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要想尽快取得突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待于后来者的决心、勇气、智慧和魄力。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作为世纪伟人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理论是论述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 ,其理论视角是政治。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 ,是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的理论指针。  相似文献   

4.
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功能和作用、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原则、内容和标准等诸多方面,并成为我国当今乃至今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准确、完整地把握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其提出有深刻的背景,有目标,有内容,更有实施的步骤,手段;目前,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机构改革代替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在总结苏联及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涵盖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各个基本方面,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目标方向性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国蓉 《重庆师专学报》1999,18(2):31-34,42
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系统总结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政治体制现存在的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全面论述,确立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1.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必须正确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方法和评价标准;3.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是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4.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9.
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有关论述 ,阐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认清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法 ,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切实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任务目标、内容和原则方法,指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经济政治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政治经济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经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经济的政治性,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从政治的高度来透视经济建设的发展问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公有制为主体,走共同富裕之路;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等,是邓小平一贯的经济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基于对国情的充分了解、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实分析和对当代世界主题的准确把握,涵盖了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实现途径等丰富内容,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具有世界意义 ;构筑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国际战略。同时它为中国指明了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政治发展是每个政治共同体都面临的问题,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的历史时空出发,对我国现阶段发展契机和动因、根本途径、方向及模式、基本内容、政治保障、文化环境、必要前提以及目标体系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思考,并系统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关头,以无私无畏的政治胆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时俱进地解决历史发展问题,实现建国后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拨乱反正,把建国后的冤假错案纠正过来,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邓小平以大公无私的精神和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胆略,统一党内外思想,完成不朽杰作《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全过程,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就是不断进行社会动员的持续过程。改革开放初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面临复杂历史环境,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执政党建设任重而道远、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价值观的迷失。为了实现"四化"的目标,邓小平利用思想动员、组织动员、利益动员、情感动员等手段,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实现了由"群众运动"向"制度化动员"、由国家主导的政治动员向国家引导的社会范围内自主进行动员的动员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思维方式最主要、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二是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邓小平的思维方式不仅承袭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最显著特点——整体性,即系统性,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他的系统性思维特性得到加深、提升和科学化。这一思维特性在邓小平发展观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强调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二是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全球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把当代世界及其未来发展和中国具体国情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探索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和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