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贽的一生,是尚"侠"的一生.李贽的侠,是为国为民的侠.他终身以"异端"示人,只因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他以国家为根本尺度来评判人才、女色;以百姓为标准来评判豪侠与英雄,而不世俗地单以成败论之;以识见高低来评判"侠"之大小;他一反常规,认为豪侠也应讲"利","侠"越大,"利"就应越多,从而发挥其本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骑士爱情在骑士文学作品中常常有很明显的模式。而在《英雄艾文荷》中,却向我们展示了一段与众不同的爱情故事:布里恩对丽贝卡从"鄙视——尊重——热爱——为爱不顾一切——为爱而死"的情感历程,表现出了对传统的等级制度、民族意识、宗教观念等的大胆突破。但残酷现实的束缚和人物自身的心魔,却无情击碎了爱情的幻梦,最后归于无望。  相似文献   

3.
徐佳 《当代学生》2011,(19):52-53
音乐,为爱而生;音乐,给人力量。酷爱唱歌的田馥甄,用新专辑《Mylove》贯彻"爱"的主题,借歌声表达出她对人、对事、对物的爱;《Loveisecstasy》,日本歌坛天后中岛美嘉为音乐痴狂,用音乐传递爱的力量;"微笑王子"张栋梁,暌离乐坛两年后,携新专辑《别再惊动爱情》诉说更多的音乐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4.
金庸小说以写侠为主,但往往用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贯穿,有的短小精悍,有的洋洋洒洒数百万言。归结起来,金庸小说中的爱情不外乎英雄人格、爱情至上、复仇、单相思等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的爱,小无赖》是素来以"杀人微笑"闻名的金在元与韩国当红女星河智苑合作的首部电影。电影剧本由网络上盛行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被韩国影迷评选为2004年最期待的影片之一,虽然仅排名第三(第一为宋承宪、郑多彬演的《这小子真帅》,第二为李孝利主演的《落榜三年生的爱情故事》,但作为金在元的电影处女作,也算是成绩喜人了。文:琥珀  相似文献   

6.
"键盘侠"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网络现象。"键盘侠"现象的出现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网络的特点为"键盘侠"的形成提供了"捷径";青年网民的个性易使其成为"键盘侠"的"急先锋";相关法律法规和救助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做"键盘侠"相对"保险";有些"键盘侠"受雇于某些集团或组织,带有特定目的性;"旁观者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键盘侠"在"线下"做出义举。  相似文献   

7.
侠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游侠"、"儒侠"、"豪侠"、"官侠"、"仙侠"、"红侠"已经在语文教材中别开生面,这些以作者、文学人物形象为载体的"侠气聚合体"使侠文化更具备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教育性,不是空洞的经书律例,而是鲜活的人格魅力.在语文教学的领域发掘"侠文化",遵循文本意识、生本意识和情本意...  相似文献   

8.
侠来自社会不同的阶级阶层.是具有特殊气质的社会人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侠曾经对政治、社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影响所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以侠客为题材的作品,"三言、二拍"作为明代短篇白话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也不乏以侠为题材的作品.这些描写侠的作品不仅在武侠传统上与以往的侠文化有着很深的继承关系,而且因时代的改变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9.
游侠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化过程,体现在其"知行合一"的人生态度上,是周穷救急的侠义之举与内在德行修为并重的结果。游侠人格精神的形成,是先秦诸子思想之间互相扬弃、融合的结果,尤以儒、墨、道三家最为显著。儒家之于侠,在于"仁",以仁爱之心救他人于危难;墨家之于侠,在于"任",损己益所为,杀己存天下,不惧死亡、勇于献身;道家之于侠,在于"施",施财于天下,周穷救急,以富而不有、功而不居、为而不恃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当代女作家张欣的《为爱结婚》,以陆弥与胡子冲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孙霁柔和祝延风的婚姻为辅,展示了当今社会城市青年男女的婚恋状况,他们渴求为爱结婚,爱无回应时迷茫无奈,但人类不灭,爱情不死。  相似文献   

11.
李贽首先是一位"好汉",他尚侠,主张作侠而不作圣,有强烈的英雄豪杰心理期待和信仰崇拜,顶天立地,无所畏惧,思想胆力无与伦比.把李贽定性为具有侠义肝胆的"好汉思想家"或"思想之侠"更为确切,也更便于还原李贽作为"异端"、"另类"的本真面目--作为思想家与侠士融为一体的产物,侠之骨、侠之气和侠之精神对其思想个性有重要的支配作用.李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对侠文学进行集中关注、倾心阅读并系统评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侠"对其文风及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侠”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篇:“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说文解字》对“侠”的解释为:“俜也,从卜,夹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用徐铉云:“任侠者,挟负气力以任事自雄也。”关于“侠”的评价,在司马迁以前,只不过见于片言只语中。可以说,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对“侠”进行大力讴歌并为之作传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爱情故事是《一千零一夜》与《十日谈》共同的亮点,由于文化背景和创作意图不同,二者呈现不同特征:阿拉伯民族情重爱浓的文化传统和伊斯兰教教义的束缚使《一千零一夜》的爱情故事重“情”不重“性”,而卜伽丘反禁欲主义、促进人性解放的决心则让《十日谈》的爱情故事重“性”不重“情”。二者恰当结合于婚姻之内,这才是现代人的爱情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文学与侠文化结缘已经成为历史事实,许多古代和现代以侠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侠文化内容。但长期以来,侠文化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侠义题材作品或通俗文学中的武侠小说,而相对忽略了非侠义题材的纯文学作品和新文学作家。以侠文化为视角来透视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史书上和文学作品中记载的"侠"往往与现代人头脑中的"侠"是有一定的偏差。事实上"侠"既具有正义的一面,亦有非正义的一面。古典小说名著《聊斋志异》中的"侠"也是形形色色的,既涵括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侠,同时又书写了具有侠义精神的"异"侠。"异"侠有花妖鬼魅幻化成人的"侠"和不能幻化成人具有侠义精神的动物构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聊斋志异》的侠形象,归类为复仇报恩型、好勇尚武型、意气豪迈的"异"侠型三大类,对后世人们解读古典小说名著《聊斋志异》,当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门岭大战>事件与人物的分析,指出<格萨尔>全文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侠义精神,此精神在诗中体现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是普世拯救的"平天下"之侠义精神,中是保全家国的"齐家""治国"之侠义精神,下是救扶弱济困之侠义精神.并以上侠为主线,中侠为辅线,下侠为基础,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是以"爱的福音"和"和谐的福音"闻名于世的宗教,"爱"与"和谐"的伦理原则成为基督教总的指导原则,基督教倡导基督徒及其人民大众为构建"爱"与"和谐"的社会而努力.本文从爱主,倡导人与主的和谐:爱自己,倡导人自身的和谐:爱他人,倡导人与人的和谐:爱社会,爱国家,倡导人与社会的和谐;爱自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五个方面来阐释"爱"与"和谐".进而为我国目前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服务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游苔莎悲剧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乡》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性格与环境”的代表性悲剧小说。小说以爱敦荒原为背景,以游苔莎·斐伊与克林·姚伯的爱情故事为情节,表达了性格与环境对悲剧产生的作用。游苔莎悲剧形成的原因:环境因素、性格因素和偶然因素。  相似文献   

19.
徐松 《语文知识》2005,(2):29-30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运用神来之笔,把它描写得更加美丽,令我们不得不拊掌赞叹。 美丽的故事 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暮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传统士人几乎都有以笔为剑、尚气任侠的梦想。陈平原教授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一书中梳理过"侠"的观念,认为"侠"是历史记载与文学想象的融合,是社会规定与心理需求的融合。目睹世间种种不平之事,"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