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朝末年的铜元“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中,有一种特殊的错版铜元——阴阳铜元。这种阴阳铜元,钱面的文字或图案,虽与普通铜元相同,但钱背却不是普通铜元背面的图案或文字,而是钱面文字或图案的阴面,故有阴阳面铜元和  相似文献   

2.
“浙江大字当十”铜元,正面中央铸六瓣花星,外环“光绪元宝”四字,上缘铸纪地“浙江省造”,下缘铸纪值“当十”,左右两侧铸满文“宝浙”;背面为“圆珠龙”图。此币文字与其他浙江当十铜元比较,殊显不同,不仅书体刚劲,且面文“江”字形体特大。故旧时取此特征而名之为“浙江大字当十”铜元。此币根据材质不同,可分为“含金  相似文献   

3.
叶伟奇 《收藏》2011,(2):90-90
笔者藏有一枚奇特的晚清时期浙江省造光绪元宝铜元。此铜元正面珠圈内有"光绪元宝"四字及六瓣花星纹饰,珠圈上方有"浙江省造"字样,左侧有满文"宝"字,下方有汉文"当十",背面中央为蟠龙纹。这枚铜元的奇特之处在于正面无满文"浙"字,却多出"光武二年"四个汉字,背面除蟠龙纹外还多出了嘉禾图案纹饰(图1)。此铜元上的"光武二年",当为朝鲜李氏王朝最后一个君主高宗李熙的年号。1897年李熙改年号为"光武",改国号为韩国,自称光武皇帝。  相似文献   

4.
鲁阳 《收藏》2008,(7):121-121
笔者集藏铜元多年,藏品中有一枚大清铜币户部丙午二十文阳文“宁”铜元,颇为珍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据史料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南银铜元总局”更名为“江苏江宁户部造币分厂”。是时所制造的大清铜币主要以“当制钱十文”为主,其中心阴文“宁”版式多于阳文“宁”,而“当制钱二十文”阳文“宁”铜元则极为少见。其正面珠圈内为“大清铜币”,中心有一阳文“宁”字,圈外两侧为“户部”,上缘满文左右有干支纪年“丙午”二字,下缘为右读“当制钱二十文”。  相似文献   

5.
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春秋时安徽为皖国所在地,故安徽简称"皖"。安徽无面值"奖"字铜元(如图),是笔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币市初兴时所获得的,据资料得知,这枚铜元始造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后。是品正面珠圈内楷书一"奖"字,赫然醒目,既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13)
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山东巡抚袁世凯奏请,山东获准铸造铜元。获准之时,袁世凯已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任山东巡抚周馥主持铸造事宜。此时,周馥的儿子周学熙任北洋银元局总办,故山东铸造铜元的币模由北洋银元局提供,其版式模仿北洋铜元式样,仅是把"北洋"二字变更为"山东"而已(图1)。正如周馥在奏折中所称:"仿北洋模式,改刻山东字样。"铸造数月后,  相似文献   

7.
正可染先生一生中用过六个斋号,分别是有君堂、十师斋、师牛堂、识缺斋、天海楼、墨天阁。其中有君堂、师牛堂、识缺斋、天海楼见有钤印,十师斋与墨天阁不见钤印。有君堂、师牛堂、识缺斋、天海楼有堂匾。有君堂有君堂斋号起用最早,延续时间最长。从现存作品中最早见1943年所作《执扇仕女》钤"有君堂"朱文印,1945年《放鹤亭》钤"有君堂"白文印(图2),1947年《醉翁图》钤"有君堂"朱文印,1948年《午困图》钤"有君堂"白文印,1954年《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钤"有君堂"朱文印,1959年春《漓江洲尾峰》钤阳文  相似文献   

8.
张建功  陈俊华 《收藏》2012,(15):74-80
新疆铜元发行时间明显滞后于内地各省,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后才开始铸造"光绪元宝"铜元,至民国22年(1933年)最后一种官铸的"喀什造癸酉双旗"铜元停铸,因此新疆铜元的前后流通只有26年左右。新疆铜元币值向来稳定,1934年后,因地方军阀战火迭起,社会动荡,财政困窘,加之纸币泛滥,甚至出现60亿元大面额的纸币,致使新疆铜元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新疆铜元明显受内地铜元的影响,采用机制,取消中孔,较红钱铸造细致,式样精美。但它和内  相似文献   

9.
火灵 《收藏》2010,(11):91-91
这是一份清末光绪年间凤阳府寿州文童胡敏修的乡试卷,黄宣纸,高26厘米,统卷无隙,全长2米余。右上角钤有“初复”和“第叁图名”字样,中间有竖长方格双线蓝框,内写“寿州”二字,其下有两个双线蓝圆圈,内注“文童”二字,再其下便是一贴糊于卷上并钤压有“关防换坐”四字的蓝框印戳记及考生姓名的一张糊名纸。在糊名上同时又钤压一枚凤阳府的朱墨厚边四方官印。  相似文献   

10.
沈飞 《收藏》2015,(7):70-7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二月,湖广总督张之洞鉴于广东铸造铜元颇有成效,而且获利丰厚,认为湖北亦"亟应仿照试办,以维圜法而便民用",指令湖北银元局试铸当十铜元,"先行铸造一百万枚,饬发宫钱局暂为试销"。这些铜元投入市场后,颇受民众欢迎,流通顺畅。翌年八月,张之洞又决定将原来的湖北铸钱局改建为铜币局,专门铸造铜元,银元局不再兼理铜元铸造事务;"此后铜币  相似文献   

11.
正102,铜元换位向观众借铜元两枚,用红绿纸各贴了记号,让观众签字,作为区别,将红的铜元包一观众手帕中,请他拿着,绿的也借手帕包上,让另一观众拿着,表演者站中间,叫声变,两铜元已经互换了位置。103,纸牌点变颜色表演者在演完一个纸牌魔术后,取纸牌一张,两面给人看过,左手拿好牌,右手上去遮挡一下,牌面立刻就变了花色。  相似文献   

12.
我收藏和研究民国时期铜元、铜元券多年,发现铜元券收藏里的水很深。民国时期,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发行铜元券是当时币制改革的一个侧翼,为民国货币史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在中外货币史、钱币学的书中,介绍的铜元券实物很少,使得收藏和研究有了趣味性和神秘感。  相似文献   

13.
本人在20年前集得一张湖北官钱局壹百枚铜元票。该票横式,票幅138×82毫米,正面主色凋为绿色,上方自右至左横印着弧形的“湖北官钱局”五个字,其左右印有相同的红色号码。中部中心位置花纹中竖印“铜元壹百枚”面额字样。在面额字样丽侧的蛋形花纹中各印有一座不同式样的楼阁图案。再在右边框内竖印“永远通用”四个字,左边框内印“中华民国三年印”及一个红色小方印。四周有绿色花框,花框四角印上斜形的“百枚”两字。框下有“财政部印制局制”字样。背面为与正面中文泽意相同的英文及一个较大的“湖北官钱局”红色方印。该票设计布局较好,色彩鲜艳,印制精美。  相似文献   

14.
沈飞 《收藏》2016,(5):84-87
正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河南巡抚陈夔龙以"豫省银贱钱荒"为由,奏请朝廷在豫设局开铸铜元。随后,在开封南门外机器局内附设铜元局,并向美国新泽西州的汉立克纳浦厂(Ferracute Maching Company)订购造币机器。十月二十日,铜元局开机试制(图1)。河南是铸造铜元较晚的省份之一,铜元局仅有造币机器6具,后来扩增至9  相似文献   

15.
邴克兴 《收藏界》2012,(3):67-67
早在1992年的冬季,我去武都探亲时,由胞弟引领到县城郭家沟91号张耀峰家选购四铢半两,见小摊上有“都”字砂版铜元出售,要价12元,张即刻回应说,  相似文献   

16.
我收藏着一枚朝鲜“五分”铜元。它充分显示了中朝两国人民之间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朝鲜“五分”铜元,开始铸造于朝鲜开国五百一年(公元1894年),即大清光绪十九年。当时,我国仍然大量使用有扎铜钱,尚未开铸无孔铜元,直到1900年,  相似文献   

17.
黄绍锦 《收藏界》2012,(4):78-78
笔者在去年九月间从本地古董店购进50多斤铜元,在筛选中无意间发现了一枚湖南当十背飞龙“光绪元宝”黄铜元。该枚铜元正、背面均包着一层较厚的赭色包浆,只见面文“十”字左上方显露一小块金黄色,钱体比同版面的普通品厚重,钱轮处用小刀轻刮发现钱体是红铜质并带有金黄色点。当时从笔者多年收藏古钱币的经验来看,  相似文献   

18.
陈恭悦 《收藏》2008,(6):86-86
两屏花鸟画 我藏画中原有一组网条屏,共巾一屏佚失,一屏残破难复原,余下的两屏花鸟画构图得当,笔法老剑,题款、钤章也极精。画作者署名赵熙,字一枝。  相似文献   

19.
清代光绪甲辰年江南省造十文铜元,是一种常见的钱币藏品。这种铜元版别不多,而且都是红铜质。在我的藏品里有一枚黄铜质的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十文合背铜元。合背钱的成因,一是工人误将图案相同币模,分置冲床上下轧制成合背钱。这种合背钱平常会混入流通钱里发行。另一种是试样、试模一类的样币。前一种合背钱属于失误造成的错版币,而有意铸成的样币更为稀有。  相似文献   

20.
凹边铜元     
袁水清 《收藏》2010,(5):140-141
中国机制币在制造过程中对币边的处理所见者有采用光边、齿边、凹边、回纹边、鹰洋边及边部丝齿滚字等工艺,其中凹边形为中间凹,两边凸。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东省开始首先用机器冲压法制造圆形无孔的铜元。从目前所见实物看,铜元上凹边最早见于光绪元宝户部当制钱二十文(图1)。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为整顿币制,集中铸币权,在天津建户部造币总厂,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竣工开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