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兴武 《新课程研究》2007,(2):64-64,68
稍稍留心,我们会发现媒体上常常出现一些“蝴蝶效应”、“鲶鱼效应”、“木桶效应”、“羊群效应”、“马太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多米诺效应”等短语。这些“效应”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艺术空白”的审美效应引发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效应。以创新思维的开发为基点,结合心理学知识.从导语、文本解读、课堂质疑、板书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创造力、想像力所发挥的作用。同时点明运用“空白艺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稍稍留心,我们会发现媒体上常常出现“蝴蝶效应”“鲶鱼效应”“木桶效应”“羊群效应”“马太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多米诺效应”等短语。这  相似文献   

4.
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提出并实施了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共生效应”,组建互帮互助学习“共生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共生圈”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兴趣、追求进步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祁中伟 《今日教育》2007,(9S):40-40
稍稍留心.我们会发现媒体上常常出现“蝴蝶效应”“鲶鱼效应”“木桶效应”“羊群效应”“马太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多米诺效应”等术语。这些“效应”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作为班主任,有三种效应我们应该关注。  相似文献   

6.
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信息时代对知识教学的反思和改进.以生活中沙漏浮沉实验为例,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与交流氛围以及“环环相扣”的驱动问题,利用兴华平台精心研发的“绳挂细杆、独轮车挂砝码”等实验对关联问题进行“推波助澜”与“深度互动”,引导学生开展“沙漏的浮沉变化、细杆悬挂位置”等问题探究.通过质疑批判、证据寻找等方式,让学生具身体验“重心与平衡、浮心与重心、稳心与稳度”探究时的“柳暗花明”,促进学生在“模型建构、分析与综合”等方面的科学思维,获得“浮心、稳心、稳度”等高阶知识,发现“重心高于浮心就一定是稳定平衡”的错误认识,并深度学习“稳定与平衡”规律.使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得以“充分”展现与自然提升,引发“多米诺效应”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7.
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是将骨牌立起排成一列,轻轻推倒第一张骨牌,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使随后的千百张骨牌相继倒下。产生多米诺效应的条件是,相邻骨牌必须立起并保持适当距离。千百张立起的骨牌所具有的位能,由于排成一列而处于“一触即发”的待控状态,只待那轻轻一推,就触发了多米诺效应。  相似文献   

8.
“共鸣”教学艺术可以促使声乐教学进入理想的状态。教师、学生和声乐作品的“谐振”效应和一致性原则是“共鸣”教学的理论根据,思想情感、知识结构和认知方法的共通是“共鸣”教学的基本条件,而“调制”、“调谐”、“高效信息传输”则是实现“共鸣”教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两课”作为职业艺术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实践证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注重“近”,“活”,“美”,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曾说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 ,唯情感教育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盛的驱动力。另一位资深行家指出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是指有活力、能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的情绪的一种效应。这种效应发挥得好 ,会形成生动、和谐、协调的教学氛围。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也深深感悟到 ,教学的“情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方式和方法来调动学生 ,感染学生 ,创造出教学的动人情景和氛围 ,使教学进入高境界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学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 ,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教学中,应用发现教学法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智力,使学生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真正成为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应充分注意发挥“首因效应”的重要作用,抓好每一个“第一次”这种给人以最深刻印象和记忆的教育契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瑶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3):124-126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完全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本文通过对教师角色、教学原则和教学实践的描述,集中阐述了如何在语言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艺术专业的大学语文课在课程设置、学科定位、教材与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语文课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艺术创作能力,学好专业课与其它文化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艺术专业的特点,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考试形式可以搞好艺术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模式"市场化"、课堂经营技巧化、授课语言艺术化,是作者正在进行的系统化教学探索的核心内容。文章提出"教学模式市场化"的新概念,并以《应用写作》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上来探讨高校部分应用型课程实行"市场化"(绝非货币交换)的"模拟教学法"的可行性,以使学生在"公司"经营氛围中接受知识教育和积累"工作"经验,并在毕业后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适应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学生探求知识留下了探索的空间。"讨论式"教学方法还促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环节.此研究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构建高校实践教学"双循环"支持模型.即通过信息支持、服务支持、智力支持、操作支持、转化支持五个方面构筑实践教学的"场域",让学生在"场域"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习性",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统一于"双循环"支持模型中,为高校实践教学提供操作性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教学生“会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科学把握“学会学习”的内涵,是“教学生会学”的前提。教学生学会思维,是“教学生会学”的关键。学会思维要从学会质疑开始,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因材施教"始于孔子,发展于王守仁、陶行知.进入现代,"教"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材"不仅被理解为学生,而且被理解为教材.文章从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因素出发探讨如何将"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教育实践中,调和三因素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的发展.学生方面从认知水平、生理、智能、气质、个性的角度谈如何"因材施教".教材方面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来谈,主要针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辨别性知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五育融合”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且五育之间的融合是有限度的。就教学目标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情感类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太适合知识类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教学内容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而不太适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就教学方式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开放性教学而不太适合预设性教学。教学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树立“扬长式”的融合教育理念,设计富有“节奏性”的五育内容,倡导“默会式”的融合范式,建构“欣赏性”的融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