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自我控制研究概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情绪以及其他各种活动,以符合完成某种活动目标的需要。它是个体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体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以往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儿童自我控制的结构、特点、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关于儿童自我控制的干预研究较少,但一些学者正在对此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这些研究成果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儿童游戏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途径。现代幼儿园之父Froebel将游戏过程定义为“童年幼芽的自然演变”。Bob Hughes则认为游戏是人们同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接触的过程.童年是一段要穿过陌生境地的旅途,儿童是这段旅途中的游客.而游戏是他们进行探索发现的工具。在游戏中,孩子们用成人的方式实践,并评论着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事物;通过游戏,他们获得了与同伴交往的纽带.也获得了一种教他们如何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的观念。因此,游戏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智成  边霞 《幼儿教育》2012,(33):47-5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儿童文化研究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对儿童文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儿童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生成以及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展开的。相关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儿童文化的认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儿童文化本质的认识有待深化;对儿童文化功能的认识有待全面;对儿童文化的研究要更关注儿童的年龄阶段特征;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胡尊利、刘朔和程爱霞在《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撰文指出.深入了解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指导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在国外。就业能力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业能力就已成为欧美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工具。作者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定义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因素的综合”。为了进一步构建就业能力不同要素之间的结构和动态关系.西方学者对就业能力进行了更加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就业能力构成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不同文化中的儿童游戏呈多样化趋势,理解儿童游戏,势必理解儿童所处文化.儿童游戏的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和经验领域,并围绕性别差异、父母影响、游戏缺失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6.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毛泽东研究不景气的状况下,国内一部分学者开始转向对国外学者毛泽东研究状况的关注,希望学习和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译介的基础上,批判性地推进毛泽东研究。尚庆飞所著《国外毛泽东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以下简称“尚著”)一书正是在这一学术理路上撰写的一本专门研究“国外毛泽东学”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社区是儿童和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儿童和青少年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国外关于社区对青少年影响及教育的理论研究与评价 国外关于社区对青少年影响的社会学研究起步较早。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前。至1990年,JENCKS和MAYER发表了《在贫困社区中成长的社会后果》一文,该文现在被誉为社区研究的经典之作,文中提出了个体行为受社区影响的五种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化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揭示了化生态学从早期到晚期的基本涵义的变化,归纳与阐述了化生态学在儿童研究中的应用-化生态学强调从化生态环境与个体的相互作用中去理解儿童,倡导从具体化背景与个体的选择性适应两方面考虑教育公平问题,主张研究方法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的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三种说法,即“批判说”、“对比说”、“儿童心理说”入手,提出了“两种冲突说”,即儿童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冲突,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两种冲突的方法——进行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10.
林子森 《海外英语》2012,(1):160-161
在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翻译研究越来越关注外部因素对翻译行为的影响,这便是所说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它拓宽了翻译研究领域内的视野,提高了译者的地位。但是与此同时翻译的文化转向也使得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学科之间的过于界限模糊,过分的夸大翻译文化转向的作用就存在翻译研究成为文化研究的分支危险,不利于翻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文化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近年来,学者们对课程文化的内涵、构成、关系、功能以及不同视域中的课程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缺失有效的研究视域和范式;缺乏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取向;对文化主体维度不够关注。我国课程文化研究应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关注课程变革实践,关注主体研究的维度,揭示其"实然"特征,让其呈现"应然"状态,以不负其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2.
幸福感是近来媒体使用频度很高的一个热词。媒体报道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把对GDP的追求转到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上面来。这反映了增强民生幸福感已经成为人民的重要需求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由此,想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服务对象——学生。我们的学生幸福吗?前些日子首届中国国际积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00—2006年13种国际知名教育类期刊中涉及高等教育的研究论文,对其作者、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引用数等情况进行的抽样量化分析显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具有如下特点:偏重微观应用研究,问题导向性显著;实证研究居于主导地位,研究方法比较规范,地区间差异显著,美英居于绝对主导地位,西方中心主义倾向突出。借鉴国际经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应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以方法论突破为重点,加强学科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理论创新,着力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服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不仅催生了新的课程话语系统与研究方法论,同时也带来课程研究视域的适应性调整,即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教师因而在课程改革中被赋予更多的期望,然而衍生于传统课程系统的教师化严重阻滞其实践创新。只有在传统更新中重建教师化,才能彻底解放教师进而激发课程应有的生命活力。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化要实现由适应型化走向创生型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
阅读能够促进儿童道德成长,西方很多学者都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为基础阐发阅读对道德成长的促进作用。《哈利·波特》系列就是阅读促进儿童道德成长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它也体现出当前的消费文化对阅读及儿童道德成长的影响。阅读与儿童道德成长的关系研究对我国道德教育和儿童出版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16-19
针对学术界长期争论的"客家的形成"和"客家的民族属性"这两大问题,对《文化传播与族群整合》一书展开了全面的评述。认为该著作改变了以往学者从移民史的角度,转而从文化传播的视角,肯定了"国家"对"客家"族群形成的关键作用和"文化认同"对界定"客家"民族属性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指出,该著作开启了客家研究的新范式,拓展了客家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7.
教育者的对象是儿童,他们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文化和价值,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来衡量和苛求他们。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该以行者的姿态,以坚实的行为捍卫童年文化。我们要在尊重儿童的前提下理解儿童文化,走向儿童文化,搭建起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外文学研究史上受众关注中主体间性的缺失,结合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语境对文学研究主体间性的要求,本文从大众文学问题、研究文本问题、传媒平台问题和跨文化研究问题等四个方面,依据主体间性的理论。论述了文学研宛的受众指向。文章认为,文学研究是研究主体、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主体性互动的结果,是广泛交流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幸福感”是近来媒体使用频度很高的一个热词。媒体报道,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把对GDP的追求转到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上面来。这反映了增强民生幸福感已经成为人民的重要需求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由此,想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学生。我们的学生幸福吗?前些日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公布了一份《高中学生积极心理教育调查》。有媒体将其概括为“中国孩子幸福指数低位徘徊”。  相似文献   

20.
早期的课程社会学研究集中于探讨国家是如何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对课程的控制并最终使课程成为社会控制的主要载体,但后期研究更多地转向为探讨国家在实现对课程的社会控制过程中,社会力量会自下而上地试图对这种控制进行抵制.事实上,课程的诞生既不可能是国家单向控制的过程,也不完全是社会抵制的反映,而是各种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可以说,课程社会学的研究取向实现了从控制到抵制再到博弈的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