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汉语形式的美学阐释,就是着重考察语言形式本身的美以及语言形式在突出和强化其表现内容美上所具备的审美价值。懂得汉语音、形结构的形式美,广大教师就会重视汉字的书写和课堂上的美读。一、汉语形式美的美学阐释汉语形式美指语言材料的音形结构和篇章结构等形式的美,它独立于语义内容。审美对象的形式本身为什么会美?为什么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呢?首先构成形式的材料及其组合符合整齐、对称、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是人类在长期  相似文献   

2.
讲授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极为重要的无可代替的工具,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形式,教育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有美学语言学的特征,表现为口头性、规范性、教育性、科学性、启发性、形象性、演讲性、幽默性、情感性等。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语言的表达流程为开头语、主体语、过渡语、结束语等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3.
讲授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极为重要的无可代替的工具,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形式,教育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有美学语言学的特征,表现为口头性、规范性、教育性、科学性、启发性、形象性、演讲性、幽默性、情感性等。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语言的表达流程为开头语、主体语、过渡语、结束语等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4.
罗兰·巴尔特的零度写作理论,在强调不含思想感情的零度的、中性的写作同时,提倡自由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表现,在主张写作主体消解的同时,又试图通过作家的风格间接地表现主体的思想情绪和观念意图,表现出零度写作理论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美学思想以及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的"语言论"作为其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弥补、沟通了克罗齐直觉美学观的不足,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美学体系。在大量接受克罗齐"直觉即表现"的主观内在式思维,建立美感经验的独立性之后,在"艺术传达"这一问题上涉及到从"主体论"到艺术"本体论"以及其中的"语言学转向"问题,这些都促使朱光潜面对中国传统诗歌资源的时候从"点悟式""体验式"的主体心灵鉴赏角度转向对诗歌本身语言形式上的"内在"分析。在重视语言对诗歌重要的作用同时,他提出了语言——思想——情感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关系。中国诗学本身即具有汉语的诗性传统,而朱光潜将其与瑞恰兹的文学语言理论进行相互生发、相互变奏,最终不仅使得现代美学在学科化进程的同时加强对审美经验的阐释力度,更是为现代美学的发展塑造了一条崭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欢迎,成为儿童的"恩物"。从儿童美学视角看,《西游记》具有儿童美学特征,表现为童真之美、神奇之美;从接受主体的角度看,《西游记》切合儿童接受心理,表现出儿童的生命冲动和欲望;从语言表述的角度看,具有视角的儿童性和表达的诙谐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汉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审美性,汉语承载着民族的特征,汉语无论构形还是语音、语义、语法及语用都是民族的产物。汉语是一种美的语言、美的文字,是语言信息和艺术审美信息于一体的符号系统,它作为艺术的形式体系概括了客观事物的结构、关系、性质、形态的美学特征。当今汉语正本着语言的特殊内部发展规律演绎和发展着。  相似文献   

8.
语言符号与语言行为所具备的美学功能,对语文美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性语言的审美形态丰富多采,具有形式的审美意味和审美价值,在语文美育中的美学功能主要表现为空间美、色彩美、节奏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美,由日常语言中泛指令人爽口爽目爽心的对象及主体感受之词,转向美学学科中指感性认识的完善,后来又指主体对对象形式所映射一切的感受,转向中充满了审美现代性焦虑。这种焦虑,源于西方社会近代以来较为广泛的心理变革运动及随之而来的以知识细化为基础的美学学科兴起,人们在对由学科知识所确立的美的传统的坚守与突破中产生了一系列焦虑。  相似文献   

10.
汉字不仅是汉语的记载符号,也是具有自足性的"第二语言",更是汉语文化的主要承载体。情景交融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其创作实践与理论总结皆以汉语为基础。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指出,智能的形式必须与语言的形式相互适合。基于此,汉字思维也必然影响着情景交融诗学的建构:汉字的"两象思维原则"影响着情景交融的神似境界的实现;汉字的"并置美学原则"影响着情景交融的类型层次。  相似文献   

11.
刘蓉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3):98-101
本文以形式美的最高法则一和谐美为视角,从汉语成语和英语成对词的语言特征,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以及美学原理方面探讨了汉语成语和英语成对词形式的和谐美,其主要表现为均齐美和反复美,对称美和均衡美,对比美和调和美以及节奏美和音韵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汉语公示语英译的中国特色,指出在语言形式上,汉语公示语常具有结构对称的特征;在语气上,汉语公示语常具有表达直白、不够人性化的特点;从文化上而言,汉语公示语往往涉及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社会现象等。由于译者缺乏对英语公示语语言特点的掌握、过分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与信息内容所致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出现的问题,公示语的翻译,应以满足译文读者的信息需求与心理需要为目的,侧重于译文信息与感召功能的实现,才能达到公示语翻译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任何承载自身文化的语言在最基本的层面上 ,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语境 ,而语境作为一种独立自足的结构 ,具有最基本的阐释功能。“汉语语境与西方美学”讲述的是汉语语境中的西方美学 ,即汉语语境如何“转述”西方美学 ,西方美学在汉语语境中的“遭遇”,以及两种独立的语境相遇时所形成的阐释学意义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心理发展的产物和表现,在广告语言的创作中,需调动各种修辞手法增加语言魅力,吸引受众。每种广告语言、广告修辞的运用都是为了达到心理战术的目。如何最大限度地英译汉语的广告修辞,使目标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一样的感受,充分调动西方目标消费者的购买欲,是汉语广告英译的一个要点。本文从广告修辞的几种心理机制切入,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讨汉语广告修辞的心理机制及英译。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语中,数词除了表示数目这一功能意义外,还有十分丰富的修辞意义和文化意义。数代是一种广为运用的修辞方式,其产生有着深刻的语言文化、心理文化和修辞文化根源,它是一种活泼机变的修辞方法,能与很多辞格兼用,具有很强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汉语公示语的中国特色,指出在语言形式上,汉语公示语常具有结构对称的特征;在语气上,汉语公示语常具有表达直白、不够人性化的特点;从文化上而言,汉语公示语往往涉及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社会现象,等等。作者通过分析大量实例指出: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出现的不少问题,是由于译者缺乏对英语公示语语言特点的掌握、过分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与信息内容所致。作者以为,公示语翻译质量的提高,有待于译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公示语的翻译,应以满足译文读者的信息需求与心理需要为目的,侧重于译文信息与感召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衔接对比、语义对比和语用对比是语篇连贯对比分析中的三个主要内容。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下,主体对客观外界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逐步形成的。人的任何活动包括话语的产出都离不开认知心理的参与。结合认知心理的图式理论对英汉语篇衔接进行对比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言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这种信息交流活动融合了生理、物理、心理、个人及社会等众多因素,显得错综复杂。语言交际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表达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心”、“意”对应与错位,语言交际信息差的存在,交际目的与效果的统一与背离等方面。造成误言交际复杂性的原因主要有:交际主体的复杂,交际语境的复杂,交际的媒介:语言形式的复杂以及审美要求的复杂。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形式与意义关系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汉英两种语言的异质性特征。在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上,汉语较之英语更重其意而轻其形,属所谓的意合性语言,即行文大凡为以神统形。而作为形合性语言的英语,其语言形式则更多地表现为意义取决于形式。主要就汉语的以神统形所反映出的几种形式及其意义关系特点与英语作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英语语言里的一个重要语言形式,具有形式和形象多样化的特点;其翻译的难度也比较大。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主张让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对等,而非简单的形式对等。应用功能对等理翻译英语阴喻的方法有:对等地借鉴形象相同或不同的汉语阴喻,对等地借鉴汉语明喻,和对等地用主体;要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对等翻译;在实现功能对等的前提下,选择形式更对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